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厚度为2微米的轻薄太阳能电池问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超轻、超薄的柔性太阳能电池,能附着在许多物体之上。即便是“躺”在一个肥皂泡上也不会让泡泡变形。该材料潜力巨大,对重量较为敏感的应用,如航天器或高空探测气球等有重要价值,有望为太阳能电池应用开创出许多全新领域。 發(fā)表于:2016/3/3 黑科技还是新前沿 无人技术离我们有多远 日前,一辆测试中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与公交车相撞,这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首起因系统判断错误而导致的事故。随着“无人时代”的渐行渐近,无人驾驶、无人送货、无人机等无人技术不断为人们所熟悉,但这些无人技术距离真正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远呢? 發(fā)表于:2016/3/3 基于FPGA的北斗导航电文译码器的研究与设计 通过对北斗导航电文BCH纠错编译码方式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数据处理的BCH译码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FPGA对BCH电文进行并行处理,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实现电文译码,提高了BCH解码模块的译码效率;同时给出了系统各个模块的Modelsim仿真结果与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本设计对提高接收机的基带数据处理性能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發(fā)表于:2016/3/2 是德科技高速数字测试技术巡讲-成都站 Keysight Technologies (是德科技) 高速数字测试技术巡讲活动继续进行:成都。 本次巡展我们将与您分享是德科技的最新产品和时下热点的测量应用。主要产品以示波器为主,主演技术包括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高数数字测试、PAM4信号的产生与分析、利用AWG产生多路复杂信号、USB3.1与Type C、高级射频测试、电路设计中串扰的查找与消除、电源完整性等。 發(fā)表于:2016/3/2 脉冲测距系统的多径干扰影响及消除 由于地空无线信道的多径特性的影响,采用脉冲测距原理的机载脉冲测距系统的精度受到较大影响。在对机载脉冲测距设备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径干扰对脉冲测距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为不利的多径形态,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径消除的基于第一脉冲延迟译码的解决方案,并予以了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效果良好。 發(fā)表于:2016/3/1 NASA1万美金征集Robonaut2机器人视觉传感器修复方案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的 Robonaut 2机器人是一种具用先进机械控制技术、灵敏传感器和视觉技术的机器人。自2011年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后, 这种机器人已经帮助宇航员完成国际空间站中多项危险及重复的太空作业。 發(fā)表于:2016/3/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导航系统 以GPS、北斗等为主的室外导航系统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室内导航的研究却进行得不如人意。以Unity3D为引擎,结合3DS MAX建模,开发室内离线3D仿真寻路系统。该系统完全按照室内样貌建造模型,以最真实的虚拟场景还原室内样貌,供导航者更好地完成室内寻路。最后介绍了场景优化的方法,以便在PC、智能手机等平台上使用。 發(fā)表于:2016/2/26 基于双处理器系统的图形生成电路研究与应用 机载显示器分辨率越来越高,显示内容越来越复杂,这对图形生成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处理器系统的图形生成电路实现方法,以两片DSP处理器作为绘图核心,配合FPGA和SDRAM帧存构建硬件平台,由主DSP进行绘图任务分配,并将任务分配结果通过Linkport口传递给从DSP,主从DSP根据任务分配结果并行完成图形生成算法运算,从DSP通过Linkport口向主DSP发送图形数据,主DSP将图形数据写入SDRAM帧存中,配合FPGA对SDRAM进行乒乓操作完成图形数据的实时生成与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单处理器方案相比,在功耗仅增加15%的情况下图形生成效率可提高53%以上,生成一幅1 024×768的EFIS电子飞行显示系统画面帧率可达86 f/s。 發(fā)表于:2016/2/25 Qorvo® 携不断扩展的RF解决方案组合亮相 2016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移动应用、基础设施与航空航天、国防应用中 RF 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Qorvo, Inc.(纳斯达克代码:QRVO)日前宣布于2016 年 2 月 22-25 日在巴塞罗那举办的 2016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其不断扩展的射频 (RF) 解决方案组合。Qorvo 丰富的 RF 产品组合包含分立式和高度集成部署的滤波器、多工器、开关、功率放大器、天线调谐器、阻抗调谐器、低噪音放大器、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其他高性能 4G LTE 和 LTE-Advanced (LTE-A) 解决方案。 發(fā)表于:2016/2/24 无人机航磁测量系统通信协议转换器的设计 针对彩虹三无人机航空磁力测量系统中遥测遥控及电气隔离的问题,以无人机通信链路和航磁仪接口的特点为基础,研发了一款专用于航磁测量的通信协议转换器,实现了对航磁仪的测量数据和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航磁仪提供了所需的GPS信号和飞行高度数据,实现了彩虹三无人机与AARC510航磁实时收录系统的无缝链接。 發(fā)表于:2016/2/24 基于STM32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性能决定了飞行效果的优劣,如何改善飞行控制系统使其拥有更良好的表现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作为主控制器,配合各姿态传感器实现飞行器姿态及位置的控制,并结合以姿态角为主要误差源的双环结构PID控制器,提高了飞行器的平稳性。经实际飞行验证,该飞行控制系统方案能够取得较稳定的飞行效果。 發(fā)表于:2016/2/24 基于存储管理的北斗报文传输协议设计与应用 针对特殊场景下需通过北斗短报文传输大量数据信息的需求,探讨并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北斗通信的长报文可靠传输协议框架。通过扩展北斗短报文传输协议,结合Redis应用,提出最大重传次数和超时等待控制因子,建立北斗长报文传输差错重传机制,从而解决了大数据量报文在北斗通道的传输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传输协议可实现对长报文丢包的差错重传功能,有效控制“盲目发送”现象,使得有效信息率得到提高。 發(fā)表于:2016/2/22 德国高校研究小组使激光脉冲能量提高两倍多 德国耶拿大学19日宣布,该校光学与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将该校“全二极管泵浦固态激光系统”发射的激光脉冲能量提高了两倍多,这一技术可望用于改进癌症放射治疗等方面。 發(fā)表于:2016/2/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空中目标战术机动模式分类器设计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鲁棒性和抗噪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对航迹数据进行非人工特征提取,从而实现机动模式识别的算法。针对目标机动段难以分割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滑动时间窗口的模式识别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机动模式识别流程。对空中目标进行了航迹仿真,并进行了数据预处理,为卷积神经网络提供了合理训练样本。通过仿真实验确定了适合于机动模式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构造好的卷积网络对机动模式的识别率达98.4%,并且在结合机动触发点后,对连续航迹的识别取得了良好效果。 發(fā)表于:2016/2/21 对流层延迟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定位误差的影响 对流层延迟与对流层的折射率有关,且随着卫星仰角的减小而增加,在卫星仰角为5°时会产生25 m左右的误差,给GPS导航定位带来不利的影响。系统地分析了对流层延迟特性并对常用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比较。基于Saastamoinen模型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该模型不需测量气象参数,且实验结果表明,简易修正模型可以很好地消除对流层影响,有效地提高了GPS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 發(fā)表于:2016/2/21 <<<…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