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EDA與制造 > 業(yè)界動態(tài) > 高管離職潮持續(xù) 特斯拉再失關鍵項目負責人

高管離職潮持續(xù) 特斯拉再失關鍵項目負責人

2025-11-18
來源:新浪財經

近日,特斯拉年度股東會通過了馬斯克價值近1萬億美元的薪酬方案。

當然,這本質是一份為期十年的“業(yè)績對賭”協(xié)議,薪酬全部以限制性股票形式發(fā)放,分12批解鎖,對應12個市值和運營目標。馬斯克也許諾要賣出2000萬輛特斯拉汽車,實現(xiàn)1000萬個FSD用戶注冊,交付100萬臺人形機器人,讓100萬輛Robotaxi投入運營。

如此宏偉的藍圖,員工們的回應卻是一系列核心高管離職。

10月17日消息,特斯拉旗下Cybertruck、Model 3和Model Y項目接連失去關鍵領導者,這家電動車制造商在銷售波動和前景不明的困境下面臨高管離職潮。

據(jù)LinkedIn發(fā)布的帖子顯示,曾擔任Cybertruck項目三年項目經理Siddhant Awasthi已離職。他于2017年以實習生身份加入特斯拉,2025年7月轉到Model 3項目。

Awasthi在帖子中寫道:“這個決定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公司將迎來令人振奮的增長之際?!?/p>

與此同時,Model Y SUV的項目經理Emmanuel Lamacchia也在領英上宣布在公司工作八年后離職。兩位高管均未透露下一步動向。

特斯拉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gaoguan.png

這些離職事件延續(xù)了特斯拉高管出走的趨勢。該公司在追求無人駕駛出租車和人形機器人等新業(yè)務的同時,面臨消費者需求疲軟及失去美國關鍵補貼的壓力。

在此之前,特斯拉軟件副總裁離職、硬件工程副總裁離職、北美歐洲銷售及制造運營高級主管離職,截至目前,特斯拉年內累計已有13名核心高管離職,覆蓋硬件、軟件、人力資源、銷售等部門。

為何馬斯克要讓特斯拉市值翻5.5倍,這些人都不愿意等?特斯拉高管集體“出逃”的原因是什么?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tesila.jpg

<1> 錢少壓力大

馬云曾經談過員工離職的原因,核心其實就兩點: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受了委屈”。用這兩點形容特斯拉的高管,其實也非常恰當。

首先說錢,馬斯克的高薪一直廣為流傳。比如2018年就提出過560億美元薪酬方案,這次更是推出了萬億美元的股票獎勵計劃。雖然大家都知道全部達成目標恐怕是天方夜譚,但特斯拉只要達到2萬億美元(當前1.43萬億)目標,馬斯克就能解鎖一部分巨額薪資了。

但除了馬斯克,特斯拉的大多數(shù)高管其實賺得沒那么多。最典型的就是朱曉彤,他是特斯拉絕對的股肱之臣。最早以中國超級充電站項目總監(jiān)身份加入特斯拉,幾年時間就做出了不錯的超充網(wǎng)絡。

后面主導上海超級工廠建設,建成線下體驗中心,甚至還跨洋去解決美國德州超級工廠的產能爬坡問題。

現(xiàn)如今的朱曉彤是特斯拉全球制造負責人,兼管亞洲市場,算是妥妥的 “全球二把手”,但他的收入與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者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更不用說Model Y、Model 3的項目經理之類的,他們的收入可能也就與傳統(tǒng)車企同樣崗位相當,但承受的壓力卻不是一個級別。

馬斯克提出的讓特斯拉市值暴增5.5倍的壓力,一定會層層傳導至各業(yè)務線高管,完成目標的難度極大,高管們搞不好就要被“祭旗”。

同時,特斯拉的核心車型業(yè)績拉垮,也會讓管理層壓力劇增。最典型的就是Cybertruck電動皮卡,曾被寄望年產25萬輛,可實際年銷量不足2.5萬輛,同時質量問題頻發(fā),光2024年就因油門踏板卡滯、胎壓監(jiān)測故障等問題召回7次,高管們豈能不提心吊膽。

趁現(xiàn)在特斯拉的影響力還在,果斷跳槽到其他車企拿個穩(wěn)定保障,似乎比在特斯拉天天吃餅更有吸引力。

電池.png

<2> 核心板塊持續(xù)受挫

特斯拉要實現(xiàn)8.5萬億美元的市值,完成2000萬輛汽車的交付顯然是最核心的指標。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一直大談特談Optimus、超級計算機,也提到了Robotaxi和FSD。但對最核心的Model 系列、Cybertruck這些,他一個字都沒提。

似乎,特斯拉已經不關心自己的車型布局。包括今年破天荒推出的兩款新車,包括廉價版Model Y和拉長的Model Y L。要是放在其他公司,告訴高層自己今年的計劃是推出這兩款車,相信產品經理會被當場炒魷魚。但在特斯拉這樣一家科技公司,這種情況就發(fā)生了。

原因倒也不復雜,相比講人形機器人、超級計算機這些,去講自己做了某某電動化平臺,拓展做了個六座SUV,實在是太“沒意思”了。事實上特斯拉追求的一直都是“淺嘗輒止”,這個業(yè)務有噱頭,就好好做。一旦沒了噱頭,就放棄了。

最典型的就是4680電池,因一個干電極工藝量產問題就被卡死了。核心性能參數(shù)嚴重縮水,產能與成本陷入兩難困境,無極耳設計等配套技術適配不足,這些問題一一顯現(xiàn),卻沒有任何解決方法,最終這個方案被邊緣化。

或者說,哪怕確實不能解決,那積累點經驗也好。特斯拉有從中學到啥嗎?恐怕只學到了,硬橋硬馬造車不適合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曾經打造Model 3、Model Y的股肱之臣,其實已經沒太大的存在感。

<3> “鋼鐵俠”仍在

從數(shù)據(jù)來看,如今的特斯拉處境挺糟糕的。10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量僅 26006 輛,同比下滑 35.8%,創(chuàng)下三年來最低點。

歐洲市場上,特斯拉10月在瑞典銷量暴跌89%,丹麥下滑86%,挪威下降50%。利潤也是連續(xù)四季度下滑,再疊加核心人才密集離職,特斯拉似乎已經積重難返。

但特斯拉破局的希望依舊在,因為硅谷“鋼鐵俠”馬斯克還在。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家企業(yè)行不行,很大程度上其實要看掌舵人,而非所謂“真正干活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比亞迪,當年幾乎被搬空,部分車企直接把招聘攤位擺到比亞迪大門口,針對性地招攬人才,直接挖走了比亞迪眾多培養(yǎng)多年的技術骨干。

這批離開比亞迪的人才大多掌握著車型研發(fā)、核心部件生產等關鍵技術與經驗,他們的集中離開,無疑讓比亞迪部分核心業(yè)務線出現(xiàn)了人才斷層的危機。

但從結果來看,堅持目標的比亞迪依然推出了DM-i和e平臺3.0,這說明戰(zhàn)略定力遠比一兩個高管更重要。說白了,做技術、做工藝的人到處都是,只要上面有人堅定地告訴他們往哪個方向走。

特斯拉的問題,出在技術和產品上。比如FSD智能駕駛系統(tǒng)采用純視覺方案,在中國復雜路況下水土不服,很容易出現(xiàn)壓公交專用道線等問題。

4680電池的干電極工藝量產失敗,使得特斯拉在電池技術上的領先性喪失。當然也有Model 3、Model Y一直不更新,產品力嚴重落伍。

但在另外的方面,哪怕是并不領先的產品力,特斯拉依然維持住了基本盤,這說明品牌影響力還是在的。依然有很多人認可馬斯克“硅谷鋼鐵俠”的定位,也依然有大批用戶愿意花大價錢買配置極低的特斯拉。

這份影響力,其實就是一家企業(yè)的根本。如果馬斯克能真正將心思用在造車上,以他的營銷能力,特斯拉未必不能奮起直追,當然前提是做產品時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傲慢了。


<4> 結語

特斯拉高管集體離職,其實還是“內憂外患”。本身拿的并沒有那么多,承擔的壓力卻遠超同行。再加上汽車板塊在特斯拉的重視程度并不高,相關工作不好開展,這些人就趁著特斯拉余威還在,果斷跑路了。

但特斯拉的核心依然是馬斯克,他決定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放棄那些花里胡哨的,比如加強下內飾,特斯拉可能更貼近用戶,卻也可能導致一部分人“祛魅”。如果繼續(xù)在這條路狂奔,特斯拉就要考慮拿出更能吸引眼球的東西來。馬斯克會怎樣選呢?


subscribe.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