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蘋果在今年1月3日跌至142美元后,創(chuàng)一年來新低,跌幅高達40%,然而1月4日開始,迎來觸底反彈,當天上漲逾5%后,截至2月5日收盤后,一個月累計漲幅22.5%。
蘋果在今年1月3日跌至142美元后,創(chuàng)一年來新低,跌幅高達40%,然而1月4日開始,迎來觸底反彈,當天上漲逾5%后,截至2月5日收盤后,一個月累計漲幅22.5%。2019財年第一財季營收高于預期,每股收入創(chuàng)紀錄高達4.18美元,此外服務和可穿戴設備營收也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也許蘋果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
iPhone因降價帶來銷量迅猛增長,以及今年將會發(fā)布三款新iPhone,華爾街對蘋果充滿信心,而對于降低售價后,也激起果粉換機熱情,降價后立竿見影,也可以看出蘋果用戶忠誠度非常高。
高售價導致iPhone需求低迷,市值暴跌
自去年10月后,因華爾街擔憂高售價iPhone需求低迷,讓蘋果在資本市場遭遇血洗,特別在1月2日庫克一份致投資者信下調2019財年第一財季業(yè)績后,由此前預計890億至930億美元下調至840億美元,并指出中國用戶對iPhone需求疲軟,導致收入低于預期,這份公開信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fā)蘋果暴跌,1月3日跌幅高達10%。
這一天也是自10月3日創(chuàng)新高至233.47美元后,3個月后跌至142美元,跌幅高達40%,蘋果衰落各種言論蔓延,這也是庫克執(zhí)掌蘋果以來迎來史上至暗時刻。蘋果歷經長達3個月下跌之路,在1月4日開始觸底反彈,特別近日公布2019財年第一財季報表后,盡管蘋果來自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9%至109億美元,以及可穿戴產品、家居產品和配件的收入創(chuàng)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3%至73億美元。
但iPhone低迷,特別大中華大區(qū)下滑嚴重,導致iPhone收入下跌15%至520億美元,使得整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5%至843億美元,但以高于華爾街預期,致使市值在盤中一度再奪全球之冠。
蘋果未來
對于蘋果來說,首先要提升iPhone銷量,為此蘋果在2月5日宣布執(zhí)管蘋果零售5年的主管將在4月離職,在蘋果工作了30年的迪爾德雷?奧布萊恩Deirdre O ‘Brien將擔任蘋果零售和在線商店主管,直接向庫克報告。
就在近日,國內各電商在線平臺穿出iPhone銷量大漲消息,從1月11日到1月30日,蘇寧電器的蘋果iPhone銷量增長了83%。其中iPhone 8和XR是最受歡迎的機型。天貓在1月13日對iPhone進行大幅降價,截至1月29日,天貓上的iPhone銷量飆升了76%。iPhone因降價在國內銷量得以提升,對于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來說不是好消息。
當下智能手機主要圍繞換機用戶爭奪展開,蘋果降價后刺激iPhone銷量大增,對于高喊超越蘋果的華為來說,要在2019年實現超越將會難上加難。特別在營收上的懸殊,華為很難在幾年內實現追趕。華為消費類業(yè)務(包括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在2018年創(chuàng)造500億美元營收,而蘋果僅iPhone一個季度營收就高達520億美元,高于華為全年。
其次,對服務收入寄予厚望,App Store、音樂和支付等蘋果服務收入增長迅猛,在2018財年創(chuàng)造了370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4%,按照這樣增速,服務收入有望在2023年將會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這將是蘋果面向未來核心業(yè)務之一,帶領蘋果繼智能手機等硬件服務為核心的業(yè)務向服務轉變。
2019財年第一季度蘋果服務收入此外,活躍設備數量達創(chuàng)紀錄的14億部,推動付費訂閱用戶增長迅猛,僅2018財年同比增幅高達57%至3.3億人,此前庫克也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從未如此強大,特被來自服務收入大幅增長。
另外,以Apple Watch和Airpods等可穿戴設備以及智能家居等收入也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2018財年同比增長35%至174億美元,2019財年第一財季依舊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同比增長33%至73億美元,Apple Watch是全球最暢銷智能手表,特別在中國市場增長迅猛,同比增長超過50%。
最后,為了提高蘋果全線產品智能化競爭力,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指出:為此在內部設有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戰(zhàn)略部門,John Giannandrea掌管AI戰(zhàn)略部門,負責蘋果全線產品和服務的 AI 與機器學習戰(zhàn)略,致力于將機器學習技術緊密集成到蘋果產品中并不斷加以改進,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自然化的交互方式。就在近日,Siri主管卸任,由John Giannandrea接管Siri團隊。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對于蘋果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在人工智能時代,蘋果憑借Siri爭奪萬物入口,為了改善Siri語音技術,不惜重金收購多家相關創(chuàng)新企業(yè)提升Siri智商能力,提升語音交互體驗,希望Siri成為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助手。
文/楊劍勇
作者系網易號簽約作者楊劍勇,2016年中金在線十大財經自媒體,2017和2018年度網易最佳簽約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基于對未來物聯網洞察和對趨勢判斷,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yè)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