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滑的路面和突發(fā)的避讓,往往導致車輛翻到溝里或撞上障礙物,并且伴隨嚴重的人身傷亡。25 年前,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發(fā)明帶來了補救性的解決辦法——博世和戴姆勒 - 奔馳于 1995 年首次在 S 級車輛上應用了電子車身穩(wěn)定程序 ESP。自此,ESP?幫助車輛安全地保持在它的行駛軌跡中,即使在極端情況下。據(jù)博世事故研究人員估算,僅在歐盟國家,ESP?在過去 25 年中挽救了大約 15000 人的生命,并防止了近 50 萬起人身傷害事故。ESP?與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并稱為車輛上最重要的救生裝置?!半娮榆嚿矸€(wěn)定系統(tǒng)的發(fā)明是博世成就未來交通‘零事故’愿景的一個里程碑?!?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 Harald Kroeger 表示,“ESP?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理念?!痹搫?chuàng)新技術始于 1995 年,至今仍在迭代更新:博世一直在持續(xù)優(yōu)化該防側滑系統(tǒng)。迄今為止,博世已生產(chǎn)交付了超過 2.5 億套 ESP?系統(tǒng)。如果沒有這一穩(wěn)定車身的電子“守護天使”,很難想象現(xiàn)今汽車的樣貌。全球范圍內, ESP?在新車上的裝配率達 82%。在 2017 年,這一數(shù)字僅為 64%。
ESP?可避免高達 80%的側滑事故
尤其是當?shù)缆烦睗窕蚪Y冰,又或是當車輛需要避讓道路上突然出現(xiàn)的障礙物(如動物)以及高速過彎時,電子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都會介入。ESP?可以避免高達 80%的側滑事故。該系統(tǒng)結合了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 ABS 和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 TCS,但比前兩者具備更多功能。它還可以檢測車輛的側滑運動,并主動抵消它們的影響。
ESP?通過車輛動力學信息來判斷車輛是否朝著駕駛員轉向的方向行駛。若兩者存在差異,ESP?就會進行干預。這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智能傳感器以每秒 25 次的頻率來幫助比較轉向角和車輛軌跡。如果兩者發(fā)生偏離,ESP?會降低發(fā)動機扭矩并制動單個車輪。通過這種方式,該系統(tǒng)可以幫助駕駛員預防翻車或側滑,從而有效避免許多事故的發(fā)生。
“麋鹿測試”之后的突破
ESP?所獲成就的背后是多年來的積累。約在 20 世紀 80 年代,博世和戴姆勒 - 奔馳各自在提升車輛穩(wěn)定性上均做出了諸多努力。從 1992 年到 ESP?問世期間,雙方的工程專家共同組成了一個項目組。1997 年傳奇的“麋鹿測試”幫助 ESP?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在為瑞典汽車雜志進行的測試中,一輛梅賽德斯 - 奔馳 A 級轎車在進行突然的避讓操作時發(fā)生側翻。為此,梅塞德斯 - 奔馳決定將 ESP?作為其全部車輛的標準配置。之后,其他汽車制造商也紛紛效仿,越來越多的車輛裝配了 ESP?。
更少的交通事故,更少的傷害,更少的死亡人數(shù)。立法者也逐漸認識到 ESP?的優(yōu)勢,并使其成為全球范圍內諸多地區(qū)車輛的強制性配置。在歐盟,這一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自 2011 年 11 月開始,歐盟要求新上市的乘用車和商用車車型強制標配 ESP?;從 2014 年 11 月 1 日起,所有新注冊的乘用車和商用車都必須安裝 ESP?。同時在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厄瓜多爾、以色列、日本、馬里西亞、新西蘭、俄羅斯、韓國、土耳其和美國,這一防滑系統(tǒng)或是作為法律的硬性規(guī)定或是車主的自身訴求。歐洲的經(jīng)驗表明,當配備了該系統(tǒng)的車輛比例增加時,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機率就會下降。
自動駕駛的基石
Kroeger 表示:“ESP?將道路安全提升至一個新高度。”該系統(tǒng)已裝配在多種車輛類型中。博世提供定制化的 ESP?系統(tǒng),適用于從內燃機到純電動的所有動力總成類型,以及從微型車到商用車等各種車型。即使是機動兩輪車,博世也開發(fā)了適配的 ESP?。2013 年,博世推出了摩托車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 MSC,可確保在所有騎行情況下均能實現(xiàn)最佳穩(wěn)定性。這是在道路安全領域內的又一開創(chuàng)性成果。
與此同時,ESP?是諸多駕駛員輔助系統(tǒng)以及博世實現(xiàn)自動駕駛“零事故”愿景的基石。 “無論是全新的還是經(jīng)過反復試驗的,博世技術都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駕駛員提供預警或支持。技術本身越來越有能力承擔那些單調乏味的任務。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死亡人數(shù)?!?Kroeger 補充道。無論有無駕駛員,博世都希望在未來盡可能地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