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谷歌I/O更接地氣,能力強也需“曲線救國”?

谷歌I/O更接地氣,能力強也需“曲線救國”?

2019-05-10

  5月8日凌晨1點,2019谷歌I/O開發(fā)者大會如期而至。
  發(fā)布會的詳細情況和新品清單,想必大家已經在其他地方了解的差不多了,這里我們不過多贅述,簡單交流一下“觀后感”:
  首先,與剛剛結束、專注于B端服務的微軟build大會相比,谷歌I/O大會則顯得平易近人很多。各種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軟件服務噴涌而出:
  Live Relay用語音識別TTS,幫語言障礙者接電話;Google Go讓不懂外語不識字的人能夠說走就走;LiveCaption可以給任何視頻加字幕,網上沖浪更愉悅;而BERT+TensorFlow雙劍合璧,更是在癌癥篩查、預測洪水等社會公共領域不斷創(chuàng)造價值。一句話,讓更強大的AI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硬件方面大家都懂的,一直不是I/O大會的強項。所以谷歌也就直接擺出了打醬油的態(tài)度,兩款“親民價”Pixel 3a 和 Pixel 3a XL直接沒打算公布具體參數(shù),可以說是很懂事了。畢竟399美元(約2700元)的起售價,親的大概不是我這個民,并不想知道。另一款家庭智能語音交互硬件 Nest Hub Max,也只是一堆“微創(chuàng)新”的小修小補。
  總體來說,這屆I/O大會并沒有“一眼驚艷”,軟硬件都有種似曾相識的味道。但仔細品味一下,會發(fā)現(xiàn)每個產品都在試圖詮釋著大會的主題——Keep making magic。

5cd36dcb0a38e-thumb.jpg

  沒錯,不是2016年信誓旦旦的all in AI,也不再是2017年的華麗炫技,甚至都不再強調AI,而是通過技術細節(jié)的想象力,讓人們因google更愉悅。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轉變,證明谷歌AI已經從實驗室中畢業(yè),在“AI魔法師”的職業(yè)角色上游刃有余。
  新瓶裝舊酒:更接地氣的谷歌I/O
  不到一天時間,粉黑雙方已經就本屆Google I/O 大會撕了個來回。批評者認為大會不夠“酷”、不夠“黑科技”,不再有去年那樣性感的功能;而支持者則紛紛為谷歌的人文情懷打call,殘障人群、社會公益,通通照顧到了,堪稱科技界的“道德楷模”。
  不得不說,兩邊都掌握著真理的“顆粒”。覺得I/O大會無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幾乎所有內容都依托于老產品。
  兩個硬件自不必提,一個是廉價版的Pixel 2,一個是攝像頭版的Google Nest Hub,早就是去年就出現(xiàn)過的老面孔了。
  而一些軟服務,也只是對技術的小修小補。比如Live Caption的視頻實時字幕,Google Lens的點餐朗讀功能,無需喚醒詞就可多輪對話的Google Assistant ,加強了隱私保護、黑暗模式的 Android Q等等,固然有其精妙之處,但經受了去年“打電話叫外賣”之類AI功能洗禮的用戶,刺激閾值已經明顯提高了,不會再輕易尖叫。

5cd36dcb0ebbd-thumb.jpg

  業(yè)務能力褒貶不一,但谷歌的德育成績可是全班最高分哦。
  無論是幫助聾啞人、漸凍人、中風患者進行溝通的個性化語音助手, 還是幫助數(shù)千名患者進行糖尿病并發(fā)癥篩查的AI模型,谷歌展現(xiàn)了AI應用中的眾多普惠場景。
  從這個角度來說,以前的Google I/O 的確要炫酷很多,但有趣而無用的東西更多。比起不斷推出新輪子,到讓各種各樣的輪子在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揮更大的潛力,顯然后者才是開發(fā)者和大眾所需要與期待的。
  從“神童”到“魔法師”,
  谷歌AI的成長困境
  2017年的谷歌I/O開發(fā)者大會上,谷歌剛剛將人工智能作為最高戰(zhàn)略。次年則拿出了全面升級的技術矩陣,各種“像人”甚至能夠代替人的產品應運而生,那時的谷歌就像是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神童”。然而時隔一年, 谷歌就如同霍格沃茲里的魔法師一樣,隱藏起了自己的“超能力”,I/O大會更像是一個逗麻瓜們(不懂魔法的人)開心的showtime。
  AI能力強也需要“曲線救國”嗎?從谷歌的選擇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實際上,谷歌I/O大會過去發(fā)布的產品并不缺乏創(chuàng)新,意圖也都是好的,但問題是,這些凝聚著大量時間金錢的產品,似乎與真實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脫節(jié)。
  比如根據(jù)郵件地址在郵件正文自動生成收件人稱呼,亦或是讓智能手機預測用戶的午餐,這些東西固然使人印象深刻,但真的是用戶所需要的嗎?
  忽略人性,使得谷歌在產品邏輯上很容易走向數(shù)字極客,而忽略了大眾市場的口碑。
  在過去的一年里,谷歌至少面臨著三重壓力:
  1.步履維艱的產品化。
  Google的工程師們往往有一個理念:研發(fā)產品的方向,千萬不要聽用戶的需求。因為用戶是不知道未來的,只能由你去引領未來。而谷歌在過去的一年里,正在品嘗這種以開發(fā)者為中心釀成的苦果。
  2018年谷歌I/O大會為語音技術打開了一條康莊大道,“如同真人一樣自然”的語音助手,一度讓人相信電影里面的AI真的到來了。谷歌也為google assistant操碎了心,但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智能家居,谷歌的市場份額都并不令人樂觀。

5cd36dca9722f-thumb.jpg

  2.無處安放的強大算法。
  2018年谷歌最為亮眼的成就BERT模型也在I/O大會上亮相了,這個強大的模型卻并未降低開發(fā)者的難度,因為它需要超大規(guī)模的算力資源和數(shù)據(jù),龐大而復雜的訓練過程,成為少數(shù)巨頭才能上場的金錢游戲。也正是因此,小樣本學習、無監(jiān)督學習等研究方向開始興起,而BERT及隨后出現(xiàn)的GPT-2等“巨無霸”模型,并沒能對開發(fā)者創(chuàng)新帶來預想中的幫助。
  3.人人喊打的隱私困境。
  谷歌I/O從“移動為先”轉向“人工智能(AI)為先”的三年,也是谷歌研究重點集中在機器學習、語音識別等產品的階段,但問題到這里就變得棘手起來。
  Google Hub想要實現(xiàn)千人千面的語音識別和自定義服務,就需要根據(jù)個人數(shù)據(jù)進行定制,有的服務還需要用戶提供本地位置信息,這些都被視為侵犯隱私。
  過去一年,谷歌幾乎是在焦頭爛額中度過的。1月因違反GDPR而罰款5700萬美元(5000萬歐元),3月,歐盟委員會再次針對 Google“濫用在線廣告主導地位”的違法行為開出了 16.9 億美元(人民幣 113 億元)的罰單。無論是經濟壓力還是用戶口碑,AI服務與隱私數(shù)據(jù)之間的矛盾正在讓谷歌陷入不小的壓力。
  每年的谷歌I/O,都被成為科技行業(yè)風向標。而今年的會上,我們可以看到進擊的科技故事再繼續(xù)上演,同時這三件依舊讓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也還是沒有解決。市場壓力和進化壓力并行,這也會是今年AI乃至科技行業(yè)的風向標嗎?
  去年,Google 將“Don’t be evil”的信條更改為“Do the right thing”,從今天的I/O開發(fā)者大會來看,成為一家能幫助盡可能多人的公司,就是在做正確的事。
  這場發(fā)布會上,如果光從產品新穎度來看,我們能體會到谷歌正在費力的尋找一種平衡的技術解法:既要跟上AI/VR等潮流,展示自己在新技術上的實力,還得適當?shù)谋3挚酥坪涂刂瞥杀尽?/p>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