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未來半導體技術路線 運算能力不再是最終目標

未來半導體技術路線 運算能力不再是最終目標

2016-08-04

  據海外媒體報道,智能手機的銷售減緩加上摩爾定律的瓶頸,半導體產業(yè)對于新制程節(jié)點可以提供的功耗、效能和成本改善的認知,在22納米制程之后而出現變化,由于需使用多重曝光和鰭式電晶體(FinFET),導致設計與制造成本不斷增加。

  而大環(huán)境出現變化,電腦從大型主機、桌上型電腦、筆電一路演化至智能手機和平板,之后卻出現斷層,缺少獨霸市場的單一裝置,反而增加許多垂直市場的客制化解決方案。

  據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報導,半導體業(yè)者在進入10納米制程之后再度面臨靜態(tài)功耗的問題,不僅需要更多色彩和圖像層,芯片的設計和制造也比以往費時。動態(tài)功率密度和靜態(tài)功耗引起的過熱問題也隨著節(jié)點增加而惡化,并且更難預測和驗證。

  業(yè)者必須提高芯片的銷售量,投資成本才可能回收。然而大環(huán)境卻走向客制化,不僅無法以單一設計套用至幾十億裝置上,設計和技術的再使用率和通用性也隨之減少,盡管設計程序變得更復雜、芯片總數持續(xù)成長,但每一種設計的生產數量卻出現下滑。

  新思科技(Synopsys)執(zhí)行長兼董事長Aart de Geus表示,半導體產業(yè)過去有兩個主要階段,第一是運算,殺手級應用為個人電腦以及之后的網路、服務器和云端;第二則是移動,智能型手機成為大量應用程式的平臺。

  這兩個階段對于技術開發(fā)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成長率已經大不如前。Geus預測,大概還需要好幾年時間才能看出半導體產業(yè)轉型后的經濟效益。

  除了大環(huán)境的轉變,半導體技術本身,像是新工具、材料、方法、標準,以及制作和封裝芯片的方法,也面臨轉型。其中一項便是由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群組制定5G無線傳輸規(guī)格,可提升網路下載速度至10Gbps,延遲小于1毫秒。

  英特爾(Intel)認為,5G可以打開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和軟件定義網路(SDN)的大門,高通(Qualcomm)則看好5G可以帶動新服務、連結新產業(yè)和裝置并改變使用者經驗。

  除了數據傳輸外,數據儲存也開始出現新技術,例如3D NAND Flash、高頻寬存儲器(HBM)、混合立方體存儲器(HMC)、磁阻式隨機存取存儲器和3D XPoint技術等。

  另一塊拼圖則是封裝方式,雖然FinFET和環(huán)繞式FET可解決功耗問題并改善性能,但也相對增加設計和制造的困難度和成本。替代方案便是采用2.5D或是扇出型等先進封裝技術,目前半導體業(yè)者正投入研究,希望找出最理想的封裝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半導體和系統(tǒng)層級的需求將會持續(xù)成長,安全性也會納入平行和垂直元件的設計。至于轉變最大的就是運算能力將不再是最終目標,因為運算功能將逐漸分散到不同裝置上,并且跨越不同的網路、市場與地點。過去由元件性能驅動設計的情形,也將改為由終端市場需求驅動技術的設計。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