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隨著谷歌圍棋人工智能“阿法狗(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最后一輪較量的結束,這場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的“人機大戰(zhàn)”總比分定格在1:4?!叭斯ぶ悄堋睉?zhàn)勝“人類智慧”。有人沉重地評論:“機器人贏了還好,最怕的是機器人故意輸了。”也有人樂觀地表示:“人能創(chuàng)造機器人,但是機器人永遠都創(chuàng)造不了人。就憑這一點,機器人就無法取代人類?!?/p>
人工智能究竟有多牛?當下和未來發(fā)展到底會引起怎樣的時代變遷?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成為新的物種嗎?本期,我們邀請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著名的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愛國教授,對“人機大戰(zhàn)”做一場深度解讀。
未來科技?
人類已經步入“人工智能時代”
其實,早在20年前,IBM(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的“深藍”就戰(zhàn)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但為什么這次“人機大戰(zhàn)”會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
圍棋相比國際象棋更加復雜,它是一個19×19=361的高維解空間,下棋其實是一個博弈環(huán)境下求最優(yōu)解的過程,計算量異常龐大,即使窮盡整個宇宙的物質也不能存下圍棋的所有可能性,尋找最優(yōu)解的難度無異于大海撈針。
“‘阿法狗’完勝李世石,體現了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彼螑蹏榻B說,傳統(tǒng)的人工神經網絡只有兩到三層的結構,而在2012年,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它模仿人大腦學習的并聯機制,通過一層一層的特征提取,從大量樣本中抽取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從而使得機器人具有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和決策能力。
人工智能和我們有多大關系?“其實我們的生活已經步入了‘人工智能’時代。”宋愛國教授舉例說,簡單的人工智能如高級的冰箱,除了自動調節(jié)溫度以外,還可以利用多種傳感器信息實現自我判斷的能力、自我故障識別的能力。甚至是身份識別、人臉識別等都是人工智能。
當然,這場“人機大戰(zhàn)”的主角之一——“阿法狗”機器人是更高級的人工智能應用。在比賽中,當李世石出棋后,機器人能根據自己所學習過的棋局,通過深度計算神經網絡提取本質特征,理解棋局,快速找到最優(yōu)解?!凹幢憷钍朗恼袛邓鼜膩頉]見過,機器人也會通過分析推理,給出自己的答案。甚至這一步走完,接著下面至少十多步對方大概怎么應對,我怎么走,我的優(yōu)劣程度是怎樣,它都可以計算出來?!?/p>
聰明過人?
人工智能的綜合評判還不如5歲孩子
“阿法狗”五局四勝,讓人驚嘆!那么是不是就說明機器人比人類更聰明?
“盡管機器人在圍棋賽上贏了人,但是機器人的智力與人的智力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彼螑蹏淌谡J為,谷歌的人工智能雖然在圍棋博弈這方面智力水平達到了職業(yè)九段選手,但是人的感知、學習、理解、認知等綜合能力是當前機器人無法達到的。
“阿法狗”雖然贏得了比賽,但是在宋愛國教授看來,它的綜合評判不如5歲孩子。“從第一場比賽就可以看出端倪。在布局階段,“阿法狗”處于下風,說明其對圍棋的理解能力遠不如人類,但是機器人的計算能力很強,所以最終取勝并不意外。布局體現兩方面的智能,一個通過經驗獲得知識,另一個是對整體環(huán)境的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機器人在面對未知環(huán)境的變化,未知的任務,它的決策能力還是非常弱的。
從專業(yè)角度分析,人類比機器人強的地方在于學習與理解能力。人可以通過經驗來學習新事物,并具備觸類旁通的能力。人是通過數以億計的神經元互相連結構成大腦,大腦是一個并聯機制,所以人善于學習,通過所經歷的事情或經驗,能夠發(fā)現事物的特征,發(fā)現本質規(guī)律,從而全面理解周圍環(huán)境。
“比方說,我看到一張桌子,上面有一本書,我可以推斷這是個圖書館或者是個教室。但是機器人這方面的能力就很弱,傳統(tǒng)的機器人雖然能準確識別一本書、一張桌子,但是不能知道這是在圖書館,還是在教室?!?/p>
“盡管在下圍棋方面,它已經是個職業(yè)高手,但是在其他方面,它的能力很差?!彼螑蹏淌诮榻B說,機器人只是根據人類給它的編程,熟悉了圍棋這個環(huán)境,這只是單個任務。而人類生活的日常環(huán)境卻是多任務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情況。人工智能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用復雜的計算處理簡單的任務。但自我學習、舉一反三的能力還不如5歲孩子。
取代人類?
人工智能只是人類智能的延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宋教授說,機器人并不是用來代替人類,而是來幫助人類的,機器人能夠延伸人的能力,“阿法狗”的神勇,在于他腦內龐大的數據庫,雖然他棋藝不如李世石,但是目標明確的去完成“勝利”任務,卻是具有明顯優(yōu)勢的。因此現在強調人機交互,即人和機器人協同完成任務。
機器人是人造的,需要人去維護,而機器人有很多能力是人所不及的,如一些危險環(huán)境,人不能去而機器人可以去;而機器人在很多未知和復雜的危險環(huán)境如地震環(huán)境,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這時就需要有豐富經驗與知識的人類與它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因此人與機器人是合作的關系。
“阿法狗”的勝利是人類探索、研究“人工智能”的歷史性飛越,但并不代表“人工智能”的智力已經超越人類?,F在的超級計算機,每秒的操作已達到10的15次方,看起來超級快,但是在宋愛國看來,它們都不代表智能和最強的腦力。
宋愛國說,人類大腦的記憶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確比不上機器,但是人腦的智慧其實是對于信息的分析和決策能力,這是世界上任何最強大的電腦都無法比擬的?!俺鞘菍⑷四X神經植入的‘生化機器人’,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機器人,它們的腦力在未來幾十年內應該都沒有辦法趕超我們人類的大腦?!?/p>
雖然機器不會取代人,但是未來它們卻可以幫助人類做許多事情。在東南大學的機器人世界中,除了一般的機器人,還有像棉花糖一樣的醫(yī)療機器人“大白”這樣的高情商機器人。預計5年左右,像大白這樣能做護理、能和人擊掌擁抱、語言安慰的暖心“健康顧問”就能造出來。宋教授提醒,未來,“人工智能”將廣泛的在生活中應用,但不必擔心人工智能奴役人類。人類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在機器的供養(yǎng)下,人類本身會不會退化。
新中國第一個機器人就是從東南大學(當時的南京工學院)走出來的。而主持研究這臺機器人的,便是女教授查禮冠老師。令人惋惜的是,查禮冠老師在籌建南京工學院機器人實驗室的公務途中,不幸因車禍去世。但是她和她主持建造的這臺機器人,卻永遠被后輩銘記。
上世紀60年代,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前身)幾個學生為了迎接“南京無線電技術展覽會”,希望做一個無線電操縱的機器人。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查禮冠老師和學校的支持。
當時,日本和蘇聯的機器人在全世界都很領先。學生們從雜志上找到了蘇聯和日本的機器人照片,可是這兩張圖片只有機器人外形,沒有內部裝置圖,更沒有介紹一點構造原理。為了讓機器人能模擬出人的腿部動作,學生們跑遍了南京市的百貨公司,物色各種能做跳、跑、點頭、搖頭等動作的小玩具,從這些小玩具中尋找靈感。另外還跑到假肢工廠,向老工人請教假肢的制造問題,這對機器人模擬人的上肢動作也有很大啟發(fā)。
在短短6天時間,以查禮冠為首的師生30人就完成了250張設計圖,討論修改無數遍,才將機器人設計好。經過設計,這個機器人的高度超過2米,能做28個自由度動作,用洋鐵皮做“衣服”。剛開始,機器人連站都站不穩(wěn),走路直搖晃,后來,經過廣大師生的集思廣益,在機器人的足踝關節(jié)安裝了四個彈簧,解決了這一難題。就這樣,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新中國第一臺機器人終于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