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可編程邏輯 > 設計應用 > 基于RISC技術的8位微控制器設計
基于RISC技術的8位微控制器設計
摘要: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和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將整個應用電子系統(tǒng)集成在一個芯片中(SoC),已成為現代電子系統(tǒng)設計的趨勢;以往高復雜度、高成本的嵌入式系統(tǒng)結構能夠通過低成本的單片芯片實現。
Abstract:
Key words :

       引 言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和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將整個應用電子系統(tǒng)集成在一個芯片中(SoC),已成為現代電子系統(tǒng)設計的趨勢;以往高復雜度、高成本的嵌入式系統(tǒng)結構能夠通過低成本的單片芯片實現。另一方面,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集成度和速度不斷提高,功能不斷增強,開發(fā)人員可以使用高性能的EDA綜合開發(fā)工具和硬件描述語言(HDL)在短時間內設計出復雜的電子應用系統(tǒng)。目前,嵌入式系統(tǒng)已經在各行各業(yè)得到廣泛應用。工控、通信、汽車、航空航天以及軍事等各個領域都能看到嵌入式系統(tǒng)的身影,而微控制器(MCU)則是嵌入式系統(tǒng)的核心。

       1 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

       1.1 RISC的結構特征和設計原則  
  精簡指令集計算機具有單周期單指令,存儲器到寄存器的操作,簡單的尋址方式和簡單的指令格式的結構特征,其設計原則為:


       ① 選擇使用頻率高的指令,補充少量高效指令;

       ② 指令的結構簡單,所有指令長度相等;

       ③ 采用流水線技術,盡量使CPI = 1;

       ④ 使用Load/Store操作指令訪問存儲器;

       ⑤ 采用通用寄存器(GPR)結構;

       ⑥ 優(yōu)化編譯,提高執(zhí)行效率。

       1.2 性能因子CPI和執(zhí)行時間

 

  性能因子是指微控制器每條指令的平均時鐘周期數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執(zhí)行時間是微控制器性能的主要指標。在影響t的三個因素中,時鐘頻率取決于硬件技術;CPI與指令集和MCU的組成結構有關;而指令數由指令集和編譯技術決定。要使微控制器的性能得到提高,優(yōu)化指令集、減少程序的總指令數和降低CPI值是設計主要考慮的問題。

       2 微控制器的系統(tǒng)結構

微控制器系統(tǒng)框圖


       圖1所示的微控制器主要由以下幾個模塊組成:

       ① PROM程序存儲器單元(Program ROM)。程序存儲器容量為2K×16位。系統(tǒng)復位后,程序計數器PC指向程序存儲器000H單元,程序從000H處開始執(zhí)行。

       ② IDEC指令譯碼單元(Instruction Decoder)。指令譯碼器對輸入的16位寬指令進行譯碼,輸出寄存器、數據存儲器的地址和讀/寫控制信號。

       ③ ALU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單元是MCU數據處理的核心部分,數據寬度為8位,具有加、減、邏輯運算和移位功能。ALU單元有2個8位的數據輸入和1個8位數據輸出,1位進位輸入,1位進位標志輸出和零標志輸出。運算操作碼輸入為4位,由譯碼單元提供。

       ④ REGS寄存器單元(Register)。1組16個8位寄存器,用于數據的高速存取。寄存器組具有2個數據輸出端口和1個數據輸入端口,讀和寫地址分開,可同時進行讀/寫操作。

       ⑤ DRAM數據存儲器單元(Data RAM)。包含4段共512字節(jié)(每段128字節(jié))的數據存儲器,直接尋址能力為128字節(jié),間接尋址能力為256字節(jié),由程序狀態(tài)控制寄存器PSW的高2位控制段選地址。

       ⑥ CTRL控制單元(ControlUnit)。整個MCU的控制中心,主要控制流水線操作、數據總線的控制和程序計數器的轉移。另外,還包括中斷、計數器和堆??刂?。

       ⑦ 其它。定義了1組數據輸入端口、2組數據輸出端口,數據位寬均為8位;2個外部中斷輸入INT0和INT1;1個8位計數器TIMER;7級程序堆棧Stack,可實現7級子程序調用;1個8位的程序狀態(tài)控制寄存器PSW。


       3 流水線技術

       3.1 三級流水線結構

三級流水線示意圖


      
微控制器采用取指(IF)、執(zhí)行(EX)、回寫(WB)三級流水線結構,如圖2。各階段的主要功能為:

       取指級——從程序存儲器中取出一條指令,同時進行指令譯碼,準備寄存器、存儲器的讀地址,讀/寫控

 

制信號;

       執(zhí)行級——數據輸入ALU單元運算,同時準備寄存器或存儲器的寫地址;

       回寫級——將ALU輸出的運算結果寫入寄存器或存儲器中。

       3.2 流水線競爭及解決

      
控制競爭,由程序PC 指針值的改變引起。當執(zhí)行跳轉指令時,PC指針值要到執(zhí)行級才能改變,這將會使下一拍的取指操作出錯。這時必須由硬件插入一條空操作NOP指令,等待PC指針的值改變后再取下一條指令。

       數據競爭,由指令間數據相關引起。存儲器訪問存在先寫后讀相關(read after write),前一條指令的寫操作要到回寫級才能完成。若緊接的下一條指令需要讀取同一地址的內容時,必須使用旁路(bypassing)技術,從ALU的輸出結果直接反饋到ALU的輸入端供下一條指令的執(zhí)行級使用。

       4 指令集和指令格式 

       微控制器指令長度為16位定長,操作碼采用可變長結構。操作碼長有4位(立即數運算)、5位(跳轉,寄存器-存儲器運算)或8位(寄存器-寄存器運算)。支持的指令覆蓋了最基本的MOV、ADD、SUB、AND、OR、 XOR指令,以及移位、各種跳轉指令等。指令集中可不含清零、取反、自增和自減指令,因這些指令可由AND、 XOR、ADD、SUB指令代替。在51系列單片機中, 累加器的清零、取反、自增和自減運算(單周期)比累加器-立即數的邏輯運算(雙周期)快;而在實現了單周期單指令的RISC微控制器中,可用相應的邏輯運算指令實現寄存器的清零、取反、自增和自減操作,對性能沒有影響。

       5 邏輯綜合、仿真和硬件實現

  所有模塊均在Altera 公司的Quartus II 2.1上進行邏輯綜合、仿真測試通過,并在支持存儲器的 FLEX10KE系列FPGA器件上驗證實現。邏輯綜合結果為969個LE數(Logic Elements)。以下是一簡單程序,仿真波形如圖3。

仿真波形

 

       000: ADD R1,#01H ;指令為1101H,R1對應Pb輸出

       001: MOV R2,Pa ;指令為FE62H,R2對于Pc輸出

       002: JMP 000H ;指令為C000H,循環(huán)跳轉

       從仿真波形上可以清楚看到程序執(zhí)行時PC指針的改變、Pb口自增及Pa口的數據傳到Pc口的過程,也可大致看出程序的取指、執(zhí)行、回寫三級流水的執(zhí)行過程。同時還可看到在執(zhí)行跳轉指令JMP后自動插入一條空操作NOP指令(FFFFH)。

       結 語

      
從邏輯綜合與仿真測試的結果看,該微控制器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設計的關鍵是三級流水線的實現和數據總線的控制。設計使用Verilog 語言描述,可讀性好,易于增減資源和修改功能,可方便地應用于嵌入式系統(tǒng)中。由于時間倉促和水平有限,許多問題未能考慮,不足之處懇請讀者賜教。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