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降價為王,2023年的汽車沒有最便宜

降價為王,2023年的汽車沒有最便宜

2023-02-13
來源:OFweek

  汽車產業(yè)在2023年邁進復蘇新常態(tài),汽車供應鏈和生產制造逐步恢復正常,各大車企迎來了市場和用戶的爭奪戰(zhàn),因為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產能過剩的階段。

  一方面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車企要實現(xiàn)產銷量的穩(wěn)步增長,除了推出新車型搶占新市場,唯有價格這一主要利器來維持原有的銷量水平并實現(xiàn)增長。

  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原本需求規(guī)模就不大,卻持續(xù)不斷涌現(xiàn)新的參與者,新能源汽車將從2023年起進入全新的洗牌期,不僅僅是產品力的競爭,更是成本控制和效率的競爭。

 

1.png

 2023年開年,特斯拉率先宣布Model 3 和Model Y 降價,市場頓時一片風聲鶴唳,畢竟還有傳言中全新入門級車型Model Q還未正式公布。

  不是誰都能像比亞迪那么堅挺,可以堅持純電動汽車不降價,甚至還漲價,最新也推出了降價版的秦PLUS DM-i 2023冠軍款。

  在沖出重圍的2023年,不管是推出性價比更高的年度改款車型,還是售價更低的入門級車型,自主車企都有多種不同的價格優(yōu)惠應對策略。

  至于跨國傳統(tǒng)車企,在不太出彩的產品力之外,比同級別燃油車要貴得多的價格讓用戶望而卻步,為了增加銷量,給供應商和內部員工提供購車優(yōu)惠等事件不斷被曝光。

2.png

  作為全球銷量冠軍的豐田,也開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祭出價格利器。

  廣汽豐田純電動SUV的bZ4X宣布降價3萬元,而這也是其第二次下調售價,上一次是比預售價低了幾萬元的正式售價。

  很快,一汽豐田也會有望正式下調bZ4X的售價,而即將正式上市的首款純電動轎車bZ3正式售價或許會比預售價下調更多。

  拋開這兩款車型的產品設計和功能本身,豐田首次將純電動汽車拉低到與同等級別燃油車同等售價,并且還是更豐富的配置,這還是新能源汽車界的第一次,也讓我們真實地看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慘烈。

3.png

  至于燃油車的價格戰(zhàn),盡管我們在社交媒體平臺刷不到更多的信息,但線下渠道我們卻能看到各種優(yōu)惠政策,比如2022年底各大車企疊加購置稅減半的價格優(yōu)惠,2023年的價格優(yōu)惠可能是史無前例的。

  不管是面對更加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還是各大車企開足馬力所引發(fā)的供應過剩,即便燃油車擁有更大的市場體量,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將是空前的。

  像一汽豐田這樣必保百萬輛產銷量的車企而言,汽車價格將只有更低沒有最低,由此所引發(fā)的漣漪效應將率先引發(fā)同是日系汽車的日產和本田被動跟隨。

  合資車企陷入價格苦戰(zhàn),除了原本的全球對手之外,還有來勢洶洶的自主品牌,后者在更高的性價比之外,品牌影響力也逐步提升。

  最終,合資車企的品牌光環(huán)正在逐漸消失,用戶不再希望當那一根任意宰割的韭菜。

4.png

  當然,汽車市場的競爭武器不僅僅只有價格這一招,畢竟在汽車價格之外,還有配置、質保和售后等內容可以利用。

  比如,作為自主品牌代表的奇瑞汽車,宣布2023年售出的旗下主流品牌車型將實現(xiàn)終身質保,給用戶帶來了充足的信心。

  在此之外,更豐厚的購車金融政策、更長時間的免費保養(yǎng)服務以及更加優(yōu)惠的汽車保險套餐等等,這些政策和手段都可以激發(fā)用戶的購車傾向。

  車企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汽車產品本身延伸到汽車全產業(yè)鏈,包括汽車制造成本控制和全鏈條運營效率的比拼。

  與其說是車企之間的競爭是汽車價格的競爭,還不說是車企整體實力的競爭,畢竟價格戰(zhàn)只是一種方法和一個選擇,但車企和經銷商都無力接受長期無利可圖,最終只能傷人害己,無法獲得未來的發(fā)展空間。

5.png

  汽車的2023時代,從表面上看是價格的比拼,本質上依舊是車企之間實力的競爭。

  部分車企毫無節(jié)制地唯價格是論,與沒有方向和目標的市場政策一樣,最終也將無以為繼,丟失了寶貴的市場和市場機會。

  當價格戰(zhàn)一次又一次降臨,又會有多少車企能扛得住,在史無前例的競爭中進化出自己的終極優(yōu)勢,擁有面向未來的新基石。

6.png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擁有最多的參與者和最豐富的汽車產品,不管是汽車的更新?lián)Q代,還是市場形勢,都是瞬息萬變,參與者稍有差池就會跌落萬丈深淵,而一旦抓住了機會,就能實現(xiàn)全面的跨越。

  對于用戶而言,那些熬過了價格戰(zhàn),甚至在價格戰(zhàn)擁有充足信心的車企或許更值得信任。

  在這一場生死存亡的價格戰(zhàn)中,我們率先看到了特斯拉、比亞迪和豐田,下一個會是誰?

  — END —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新聞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