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最火的科技產業(yè)是什么,也許有人會說是5G、是無宇宙,但這些與芯片比起來,都不算什么。
2020年國內新增芯片企業(yè)2萬多家,而今年截止至3季度末,已經新增芯片企業(yè)3萬多家,去年和今年新增的芯片企業(yè)就接近過去10年之和。而芯片領域的投資,這一兩年也是呈翻倍式的增長,遠比5G、元宇宙等產業(yè)火多了。
而企業(yè)增多、投資增多之后,中國芯的發(fā)展也非???,比如今年1-9月份,我們共生產集成電路是2674.8億塊,同比去年增長了43.1%。
同時1-9月份,我們出口集成電路2329.8億塊,同比增長28.4%,出口金額為1086.2億美元(6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這些都是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但在這些背后,我認為還隱藏著一個當前中國芯面臨的困境,那就是設計、封測我們都早已達到5nm,但制造困在14nm無法前進。
先說說設計方面,去年華為就已經設計出了5nm的芯片麒麟9000,并且華為海思還在繼續(xù)研發(fā),設計水平超過5nm,達到4nm都有可能,畢竟高通、聯(lián)發(fā)科今年都推出了4nm的芯片。
而在封測方面,去年的時候華天科技就表示已經可以封測5nm的芯片,現(xiàn)如今像江蘇長電、華天科技等企業(yè),都早就能夠封測5nm的芯片了。
但制造方面,最強的中芯國際還只能制造14nm的芯片,而華虹集團還只能制造28nm的芯片。
更關鍵的是,目前ASML的EUV光刻機我們買不到,同時中芯國際也被美國拉入了“黑名單”,10nm及以下的芯片制造設備,都很難買到了。
所以短時間之內,像中芯國際根本就無法進入到10nm,只能困于14nm,而華虹則離10nm更遠,14nm都沒實現(xiàn)。
而芯片制造是芯片產業(yè)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制造跟不上,設計、封測更牛也沒用,這也就是當前中國芯的困境。
而要解決這個困境,也不容易,因為這需要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等供應鏈全部崛起,進入到10nm以下,比如最重要的國產EUV光刻機,就不知道何時能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