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EDA與制造 > 業(yè)界動態(tài) > 多股科技勢力交戰(zhàn)汽車行業(yè),各中底氣何來?

多股科技勢力交戰(zhàn)汽車行業(yè),各中底氣何來?

2021-08-06
來源:芯謀研究

  誰能追逐到最翻涌的浪花?

  如今,科技圈最時髦的事有兩件:一是造芯,另一個是造車。兩者被稱為“史詩級大風口”。

  進入2021年,“造車”這件事甚囂塵上。政策也在頻頻為汽車產業(yè)加碼。上海、廣州等多地方政府宣布,開設自動駕駛實驗道路,其他城市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紛至沓來。

  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fā)展。這次雖然只有“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fā)展”11個字,但政策信號的重點落腳在“加快”上。

  入局者也在加快入門的腳步。在2021年過去的7個月時間里,造車新勢力每個月都在上新。

  除以“電動三傻”理想、蔚來、小鵬帶頭的新新造車勢力外,手機廠商、傳統(tǒng)互聯網企業(yè)、出行公司等也“一猛子扎入”造車浪潮中。

  那么,在智能汽車這片藍海下,誰才能追逐到最翻涌的浪花呢?

  1、造車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汽車,百年工業(yè)體系,被譽為制造業(yè)的標桿,科技含量頗高。特別是動力系統(tǒng)和汽車電子兩大板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智能汽車,都是圍繞這兩大核心板塊的變革。

  造車需要一整套相對完整的供應鏈體系的支持。無論是誰,都需要依賴完整的供應商體系鏈,把車造出來。這話聽起來好像造車企業(yè)就是“方案整合商”、“資源整合商”,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然而,造車并不容易,造車的前途上有諸多困難。否則不會有有人止步于“PPT造車”。

  首先,造車企業(yè)需要掌握核心技術。技術型企業(yè)要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的無法替代的技術班底。這往往取決于這家企業(yè)第一波技術人員的水平,用的是什么工具,什么軟件和方法論。其次,肯燒錢,資本要耐得住時間的考驗。做研發(fā)一定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的,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會成功,有時候研發(fā)的結果可能是失敗的,前期都有交學費的過程。特斯拉也是堅持投入十幾年的研發(fā),虧損了十幾年,到2019年才開始盈利。

  傳統(tǒng)互聯網以軟件和服務為主,而汽車強調軟件、硬件和服務等一系列的投入。一個全新的品牌要打開市場,更是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資金投入。這也意味著,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短期內可能看不到回報。雖然互聯網強調快。但是汽車畢竟是制造業(yè),跨不過行業(yè)基本規(guī)律。少說最少也要兩年時間,才能將車上的硬件、軟件一一驗證,經歷高低溫的“兩冬一夏”的上市前產品驗證。

  最后,長板理論,在某一方面有極強的產品競爭力。如今,電池技術正在發(fā)展,雷達技術正在發(fā)展,5G正在發(fā)展,充電樁正在發(fā)展,足以支撐起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那么,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汽車供應鏈性能之間的差異度,已經縮小。想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將產品中的一項和兩項拉到很高的高度,形成長板效應。比如特斯拉的品牌、蔚來的服務和小鵬的性價比。

  2、先人一步的新造車勢力

  國內的新造車企業(yè)之間有不少共同點,成立的時間大致相同。走到今天,不少企業(yè)的發(fā)展進度也基本相當。近日,電動汽車三傻的小鵬、理想等就前后步入上市階段。除去“電動三傻”外,目前新興造車企業(yè)不下50家。事實上,更早幾年,新造車勢力有上百家。兩三年前,新造車企業(yè)有過一次“一哥之爭”,不少企業(yè)都到了投放量產車的關鍵時刻,當時為了一個首發(fā)量產車的宣傳優(yōu)勢,幾家新造車企業(yè)爭得不可開交。進入2020年之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新造車勢力之間的優(yōu)勝劣汰明顯加速,隨之出現了一批新造車企業(yè)關門倒閉潮。

  據新造車企業(yè)2020年上半年上險量情況顯示,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和哪吒是銷量前五企業(yè),在新造車企業(yè)整體銷量中,以上五家的銷量總計占比超過9成,是絕對意義上的頭部企業(yè)。新造車勢力一開始多選擇,自己做設計然后找傳統(tǒng)車企代工的模式。進入到2021年,經歷了今年的發(fā)展,新造車勢力也逐步開始自建供應鏈,掌握供應鏈的話語權。

  新造車勢力的優(yōu)勢在于入局早,布局早。這不僅帶來了更多的技術積累,人才積累以及供應鏈整合能力,還帶來了數據積累和品牌效應。要知道,這些都是前幾年押對了競爭賽道的人。這些能力也成為他們今天撬動資本市場的砝碼。

  3、擁有軟硬件整合能力的手機廠商

  2021年,進入智能汽車領域最讓人吃驚的勢力就是手機廠商,并且它們是扎堆進入的。到目前為止,全球頭部的手機廠商,都已或深或淺的涉足智能汽車。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蘋果,與起亞合作,生產電動汽車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zhàn)略級決策VIVO ,推出 Jovi In Car 車聯網品牌OPPO,表明將進入汽車領域中興,宣布成立汽車電子產品線,同時將設立汽車電子團隊……在華為宣布進軍智能汽車領域以后,徹底地點燃了手機廠商國產智能汽車的這把火,小米、OPPO等眾多手機廠商也紛紛宣布加入到造車行業(yè)隊列中。

  手機廠商為何集體跨界?業(yè)內流行著一種說法,智能汽車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移動終端。事實上,手機廠商進入智能汽車領域,背后還有更大的原因,造車是手機巨頭們決定生死的重要一步。 從2007年,喬布斯發(fā)布第一代iPhone開始,智能手機戰(zhàn)爭10余年之久,基本形成穩(wěn)定的市場格局。尤其近兩年來,幾家頭部手機廠商市場份額此消彼長。手機市場已經過度內卷,手機巨頭們迫切想要尋找一個新的賽道。

  雖然,近年來手機廠商們紛紛布局IoT智能硬件,蘋果、華為、小米、三星都有智能家居相關產品,但這些家電+可穿戴的智能化,無法支撐起巨頭們的增長體量。在萬物互聯的大潮下,手機廠商紛紛提出場景化智能概念,提出IoT(物聯網)戰(zhàn)略,成為手機廠商布局汽車的核心邏輯。同時,自特斯拉“軟件定義汽車”模式的誕生,讓大家認識到,智能汽車本質上可以定義為為一個巨大的手機。對汽車軟件系統(tǒng)的價值加碼,讓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的發(fā)展迭代之路殊途同歸。智能手機與智能汽車作為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劃時代的產物,皆遵循著“交互的變革—>架構的升級—>生態(tài)的演化”這一發(fā)展路徑。這也成為了手機廠商進入智能汽車領域最有力的理由。

  手機廠商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路徑選擇也較為多樣化。 第一條路,做好Tier1,通過為主機廠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增量部件、開源軟件等方式展開合作,以形成優(yōu)勢互補、多方合作的業(yè)務布局。華為目前就宣布將要走這一路線。華為堅稱不造車,而是要以供應商的身份賦能汽車制造商,就像與極狐、與賽力斯的合作,幫助車企實現智能化轉型。手機廠商的優(yōu)勢是,具備極強的IT能力,服務能力以及供應鏈整合能力。它們有流量、更新迭代快、平臺運營、有自己的完整的生態(tài)圈、重視客戶體驗。在AI、芯片、硬件整合、系統(tǒng)生態(tài)上的優(yōu)勢,也將會進一步提升手機廠商在新能源造車方面的實力。 另一條路,做自有品牌。頭部的智能手機廠商,經歷了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而且近年來,手機廠商十分注重和用戶的互動,個性化服務,讓用戶黏性增強。

  在智能手機廠商中,目前較為撲朔迷離或者說大家都在翹首以待的,就是蘋果的動態(tài)。盡管蘋果沒有正式官宣過造車計劃,但早在2014年,就被爆出泰坦項目,未果后又轉攻自動駕駛系統(tǒng)。2020年底,蘋果被曝出正在著手尋找硬件合作伙伴。直到現在,仍然還沒人能搞清楚蘋果到底是要做整車、技術平臺還是出行服務。業(yè)內一度期待,Apple Car將成為蘋果的“下一個明星產品”。蔚來汽車CEO李斌更是稱其為終極對手。

  4、掌握AI能力入場的互聯網巨頭

  這里指的傳統(tǒng)互聯網企業(yè),主要指BAT等互聯網巨頭?;ヂ摼W行業(yè)本身是一個追風口的行業(yè),站在頭部互聯網公司,對智能汽車行業(yè)的布局也更早。目前,BAT都已經合作或投資智能汽車領域,全力布局無人駕駛。2021年1月,百度對外宣布正式組建智能汽車公司,并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yè),吉利控股將成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fā)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阿里在智能車聯網中早已布局。

  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阿里開發(fā)了斑馬YunOS車載智能互聯系統(tǒng),2018年,發(fā)布了全新的AliOS 2.0系統(tǒng)。2021年阿里推出新能源汽車智己。騰訊方面,從2015年首次公開車聯網產品,到2020年騰訊車聯發(fā)布的AI in car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再到今年升級的生態(tài)車聯網產品TAI3.0。騰訊宣稱,旨在為智能車機互聯系統(tǒng)發(fā)力。除了BAT這樣的巨頭外,在互聯網科技企業(yè)中,網約車公司也在參與造車熱潮。2019年,神州優(yōu)車發(fā)布了41億收購北京寶沃汽車 67% 股權的計劃。

  按照出行公司的模式所說,它們既不同于主機廠自產自銷/代銷,也不同于新勢力們的代工,應該屬于主機廠們更大的平臺客戶,屬于司機和用戶們的銷售方和雇傭方。它們的優(yōu)勢在于,將自營的打車軟件,對用戶體驗和用車體驗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反饋到整車需求上。

  互聯網公司直接造車的可能性目前看并不大?;ヂ摼W的原生基因與汽車這個傳統(tǒng)制造行業(yè)有所不適。

  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運維、數據和智能技術實力。長期以來,互聯網公司在與C端用戶對話上,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IT運營能力。同時,近年來,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前沿探索走在了最前端。在智能汽車產業(yè)中,互聯網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積累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結語:汽車行業(yè)競爭的一個新時期已然開始!智能汽車最好的時代就在當下,技術發(fā)展最好的機遇在中國。一場群雄逐鹿的智能化變局之戰(zhàn)已經在中國打響。未來會有怎樣的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mmexport1621241704608.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