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已開始對與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的DRAM內存定價展開調查。再加之最近的中美貿易問題,我覺得這背后似乎有點巧合。目前來看,內存的定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表現(xiàn)異常兇猛,而且比歷史上任何一段存儲市場的增勢都要夸張。那么,供需關系緊張、價格波動背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僅僅是存儲器制造商的自我調控嗎?還是下一代存儲器技術門檻過高?亦或者是中國政府在背后尋找籌碼?
存儲器廠商勾結的這種說法為什么會成立呢?比如存儲器廠商之間串通一氣,在看似合情合理的情況下。也不去故意設定某個價格,只是控制一下供應量,這樣就自然而然的支配定價,就像石油市場一樣。
另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中國可能希望在6月15到6月30日期間搶先與特朗普政府攤牌。
如果中國可以聲稱美國和其他國家正在密謀反對,那么也許就能在貿易問題上有更多的優(yōu)勢。也讓這次存儲器市場調查成為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
在美國DRAM市場上本就有反壟斷調查的先例。從2002年到2006年,就針對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的DRAM定價而進行的反壟斷調查。
歷史會在重演嗎?它完成可能。也能夠對存儲器公司和中美貿易問題產生重大變化。
尋求杠桿
這目的似乎就很清晰了,中國希望在即將舉行的貿易談判中有一定的籌碼。考慮到這個行業(yè)的歷史發(fā)展,價格預謀論非常合理,所以這個反壟斷調查也站得住腳。
讓我產生疑問的則是反壟斷調查的時間點,雖然并沒有什么證據可以證明兩者有什么聯(lián)系。
如果今后中國政府放棄反壟斷調查,而去換取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讓步,我也覺得非常合理。
中國期待怎樣的讓步?
想要在中國內陸做生意,外企往往會把一些商業(yè)機密泄露給中國廠商,這樣中國廠商就成為了競爭對手,美其名曰“技術共享”。其對付的訣竅就是放棄一些無用的或者沒有商業(yè)價值的消息,科技領域的很多公司已經將這個作為一種習慣思維。所以當初英特爾第一次進軍中國市場的時候,是直接找了一家包裝公司,該工廠幾乎沒有英特爾的任何核心技術。
鑒于近期中興通訊事件,中國可能更加難以獲得一些尖端的核心技術,以減少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依賴。當然,中國本身也會意識到這點。
OMEC(存儲器輸出國組織)是當代版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也許美國、韓國(以及擁有東芝的日本)政府應該聚在一起,搞一個OMEC。就比如OPEC可以互相串通的原因就是他們是“主權國家”,不受反壟斷影響。
可能我們還不太清楚存儲器背后的影響力。
如果說石油是20世紀全球經濟的驅動著,那么通過“大數據”和其他數據應用驅動,讓存儲器成為21世紀經濟的驅動力。因為這些是真正的全球性產品,是新經濟體的核心和生命之源。中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對存儲器的需求可能超過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