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郭臺銘如何將從 iPhone 賺到的錢布局新贏利點

郭臺銘如何將從 iPhone 賺到的錢布局新贏利點

2017-03-01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商的掌舵人,今年67歲的鴻海精密集團(下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最近的心情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一個月前,郭臺銘剛因為鴻海集團20年來業(yè)績首度下滑而向股東、員工黯然致歉,一個月后,這家富士康科技集團的母公司,則正因下一代iPhone的到來而顯得士氣高漲,樂觀情緒彌漫。

鴻海集團發(fā)布的業(yè)績預報顯示,2016 年,鴻海全年營收為4.35萬億新臺幣,同比下滑2.81%,凈利則預計下滑13%。不過,根據博彭社收集的分析師平均預期,今年其利潤增長率可能會重回到12 %以上。

隨著全球智能手機銷售的放緩,以及土地、勞動力等成本的上升,這家代工界的老大哥遇到了成長的瓶頸,轉型勢在必行。眼下,鴻海創(chuàng)始人郭臺銘正著眼于對公司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的調整。如何將從 iPhone 賺到的錢,投入到新的領域,尋找新的成長機會和盈利關鍵點,至關重要。郭臺銘亦希望擺脫“代工大王”的標簽,貼上“智造大王”甚至“科技大王”這樣的標簽。

新iPhone刺激鴻海股價上新高

iPhone十周年臨近,蘋果公司股價節(jié)節(jié)攀升,除了果粉滿心期待,仰其鼻息的相關概念股亦借勢上揚,水漲船高。

記者梳理相關財務數據獲悉,蘋果主要代工廠商鴻海精密(2317.TW)的股價,在今年2月16日收盤價達到91元新臺幣,為近十年以來的歷史至高點。其自今年1月份以來,洪海股價已累計上漲達10%,而若以去年1月初73元新臺幣左右的股價計算,鴻海一年來股價累計上漲達25%。

根據2015年的財報數據,蘋果業(yè)務占據了鴻海53.67%的營收,因此,對于鴻海的業(yè)績表現,蘋果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鴻海集團發(fā)布的業(yè)績預報顯示,2016 年,鴻海全年營收為4.35萬億新臺幣,同比下滑2.81%,凈利則預計下滑13%。這是鴻海集團近20年來業(yè)績首度下滑。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iPhone 7 用戶需求量不大和智能手機市場飽和是造成富士康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記者查閱月度銷售數據獲悉,在iPhone7發(fā)布的第三季度,富士康財報顯示凈利潤為新臺幣346億元(約合75.68億人民幣),同比下滑8.7%。去年第四季度,10月和11月份營收增長率分別為-6.17%和-7.12,但到了去年12月,營收同比突然猛增9.76%。業(yè)內人士認為,因為臨近新年,更多人購買智能手機。此外,顧客對5.5英寸 iPhone 7 Plus 的需求也比較穩(wěn)定。

而蘋果方面,在截至去年9月份的2016財年,除了整體營收下滑外,蘋果還經歷了首次 iPhone 銷量下滑,這也是 iPhone 發(fā)布后的第一次。2016年,蘋果 iPhone 的總銷量為 2.07億元,相比2015年的2.36億元下滑了不少。

不過,蘋果2月初最新發(fā)布的2017財年第一財季業(yè)績顯示,蘋果公司期內凈營收783.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58.72億美元增長3%,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蘋果8 的新功能目前還無實錘,但OLED面板,無線充技術、功能大變等招式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備受期待。分析師預測,蘋果和富士康將在今年逆轉,因為消費者對蘋果10周年 iPhone 都很期待。2017年,iPhone出貨量可能會攀升至2.21億部。

積極布局新盈利點

作為代工界的老大哥,富士康曾經借著人工成本低的紅利,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隨著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代工者的身份遭遇瓶頸,或難以為繼。近年來,富士康在多元化的實踐中不斷嘗試,郭臺銘亦希望擺脫“代工大王”的標簽。

此前,郭臺銘獨排眾議斥巨資收購夏普,鴻夏戀于去年8月份才最終塵埃落定,目前已經見到郭臺銘操盤后的成績單。

夏普日前公布的2016財年合并財報預計中顯示,夏普2016財年的經常損益有望達到99億日元,而2015財年為虧損1924億日元,大幅止血。時隔3年,曾經的日資電子巨頭夏普終于扭虧為盈,邁出復蘇計劃的第一步。

業(yè)內人士分析稱,在對夏普投資有良好進展之后,鴻海還可以為 iPhone、iPad 提供更多的零組件,像是指紋辨識等部分。盡管夏普和智慧手機的關聯度不高,但是具有顯示面板的技術,加上長期在消費電子的聲望,這些可能會幫助郭臺銘的野望往價值鏈上游移動。

此前,有兩件事曾引發(fā)國內業(yè)界廣泛關注。去年底,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宣布投10億美元赴美建廠,并稱“中國制造業(yè)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對此有觀點認為福耀“跑了”。另一件事就是,有消息稱,在美國新任總統(tǒng)特朗普的推動下,蘋果考慮把在中國的代工廠搬到美國,以促進美國就業(yè)。

而在去年12月,特朗普在美國會見了日本軟銀掌門人孫正義,孫正義則意外透露了鴻海也有意在美國建廠的信號。隨后,富士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對在美國的潛在擴張計劃進行初步討論,但其規(guī)模尚無定論。這亦被外界視為“富士康可能會跑了”的信號。

隨后,在2017年新年前夕,郭臺銘便給廣州送去了一份新年“大禮”,還表示將繼續(xù)深耕中國大陸的愿景。富士康在增城投資610億元人民幣建立8K顯示器全生態(tài)產業(yè)園區(qū),項目預計一年半內完工。這是郭臺銘近十年來,對國內投資的最大一筆項目。

郭臺銘表示,從項目談判到落戶廣州進行簽約不到50天,可以看到中國政府的效率和對高科技的執(zhí)著。大陸現在推動實體經濟,去虛返實,軟硬整合,這是一個對的方向。

根據合作協(xié)議的內容,堺顯示器株式會社(Sakai Display Production, 以下簡稱SDP)將在增城建立10.5 代8K顯示器全生態(tài)產業(yè)園區(qū),生產大尺寸8K超高精細影像液晶顯示屏幕,量產后年產值將高達920億人民幣。作為SDP的最大個人股東,郭臺銘表示,8K超高精細影像液晶顯示屏幕將會給工業(yè)互聯網、車聯網、娛樂、醫(yī)療、社交、教育、安全等領域帶來一場影像數據革命,該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5.8萬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和夏普聯手興建全球最大的LCD工廠,能將富士康的資金與夏普的技術充分結合,通過價格優(yōu)勢來挑戰(zhàn)韓國競爭對手。

資料顯示,當前,富士康擁有或投資了三家LCD公司,分別為夏普、群創(chuàng)(Innolux)和酒井顯示器產品公司。這三家公司的LCD面板產量占全球份額的20%,這也使得富士康成為繼三星和LG之后的第三大LCD制造商。

有分析人士認為,郭臺銘此次大手筆投資,意在淡化“iPhone代工”標簽,帶領富士康進行多元化發(fā)展,尋找新的盈利突破口。

郭臺銘于去年10月份還表示,要在深圳推動新一代產業(yè)革命,帶動半導體、面板等產業(yè),計劃在 2020 年實現產品在深圳開發(fā)、測試的目標,在深圳建立1-2個制造育成中心。

郭臺銘表示,富士康未來將以珠三角為根據地,轉型成為工業(yè)互聯網、車聯網龍頭。與此同時,富士康亦正在大舉引進工業(yè)機器人,以降低制造成本。據報道,在2016年富士康已經在中國大陸部署了4萬臺機器人。

此外,根據國外媒體報道,富士康日前斥資6億美元收購軟銀集團在新加坡一家投資公司“SoftBank Group Capital Apac”的54.5%股權,旨在有效結合富士康的制造實力和軟銀的專業(yè)投資經驗,尋找新的投資方案。此外,據國外媒體報道,富士康已經開始生產軟銀的人形機器人Pepper。

這家總部位于中國臺灣的公司可能在制造方面很出名,但在收購上也毫不陌生。富士康的投資還包括印度的聊天應用Hike、中國最大的專車公司滴滴出行、自拍應用和自拍手機制造商美圖、360度攝像頭制造商Lytro,以及國內熱門自行車租賃公司摩拜單車。

記者研究鴻海2015年財報獲悉,鴻海該年的科研投入為525億新臺幣,研發(fā)費用占應收凈額比例為1.17%。鴻海方面表示,集團持續(xù)扎根不同科技領域科技研發(fā),在全球專利精實戰(zhàn)略的引導下,根據全球專利資料庫IFI CLAIMS調查,鴻海2015年共獲得1083項美國專利,全球排名29。在臺灣地區(qū),更是以659項申請和1661件獲證,連續(xù)13年蟬聯臺灣專利榜單第一。未來,鴻海將更進一步積極推動國際化、科技化和年輕化。

啟動最大規(guī)模招募計劃

在大規(guī)模的轉型變革節(jié)奏中,人才亦被郭臺銘視為重要一環(huán)。

2017年2月20日,郭臺銘在深圳廠區(qū)表示,將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啟動迄今為止富士康最大規(guī)模的大學生及中專技校生招募計劃。富士康方面向記者發(fā)來的資料顯示,今年預計招收1.2萬名大學生,以及6000名技術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生。招募人才涵蓋了電子商貿、咨詢技術、工業(y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自動化、新材料、機械工程、精密模具等行業(yè)。

據悉,自投資大陸近十年來,富士康每年招募應屆高校畢業(yè)生的規(guī)模大概在7000人左右,這是迄今為止富士康啟動的最大規(guī)模的大學生及中專技校生招募計劃。此次招募計劃遍及富士康在中國大陸30多個廠區(qū),主要以深圳、鄭州、太原、成都、重慶、煙臺等為主。此外,富士康還推出了三年擢才計劃。上述人才經過三年一線鍛煉之后,將有機會進入集團接班人梯隊。

郭臺銘表示,今年的招募計劃不僅是企業(yè)轉型升級的需求,也是對“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促進大學生就業(yè)等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契合。未來,富士康將持續(xù)推進“硬軟整合、實虛結合、強基向實”,以企業(yè)轉型帶動人才升級。

郭臺銘日前在深圳的記者會上表示,鴻海不僅會深耕中國大陸,還會加大人才和實體經濟的投入。未來這些年輕人群會從基層做起,扎根制造業(yè),希望年輕人作為領軍人,主導鴻海生產線和實體經濟?!拔业奈恢媒^對屬于年輕人,希望他們都能成為實體經濟的接班人和領軍人才。”

郭臺銘表態(tài)稱,富士康未來將以珠三角為根據地,轉型成為工業(yè)互聯網、車聯網龍頭,并打造包括工作生活、教育生活、娛樂生活、家庭社交生活、安全生活、健康醫(yī)療生活、財產交易采購生活到循環(huán)環(huán)保交通安全生活在內的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郭臺銘看來,產業(yè)經濟要繁榮健康發(fā)展,首先必須是實體經濟的發(fā)展,這離不開制造業(yè)本身的扎根耕耘和升級轉型。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領頭羊,在向智能制造轉型的當下,富士康更需要新一代大學生共同投入到實體經濟的行列,進而引領全球智造的發(fā)展。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