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十年里,智能手機技術的進步巨大,而且已走入尋常百姓家。在未來的十年里,汽車信息處理、通信、車輛控制以及動力總成技術在電子和電氣領域也將迎來創(chuàng)新潮,成為下一個十年的“智能手機”。伴隨著的,是半導體電子元件和軟件這兩大垂直領域供應商的融合。未來,對于4g+、5G等先進技術平臺的大規(guī)模需求,將會讓這些技術的供應商比僅僅專注于汽車制造的廠商更有競爭力。
回顧2007年智能手機的革新
10年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iPhone橫空出世。當時,蘋果憑借Mac和iPod,已經在個人電腦和娛樂設備領域擁有領先地位。iPhone的推出意味著蘋果首次進入移動電話市場。當時移動電話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使得蘋果能夠將這三種不同領域的技術結合起來,最終打造出一款足夠吸引人的現代智能手機。
在當時,移動電話的技術還不足以讓人振奮。一直到2003年,手機里使用WAP協(xié)議的瀏覽器極其難用,而且只有黑白屏幕,也沒有多點觸控,此外,處理器的性能也不夠強勁,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的體驗也不友好。就算是第一代iPhone,除非連接WiFi,否則也只能用來語音通話、發(fā)送消息、或者聽歌等離線應用。但是它的偉大之處在于培育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喚醒了他們對無處不在的高速連接網絡的渴望。
在2007年,移動數據業(yè)務的表現并不如人意,直到2008年支持3G網絡的iPhone和安卓智能手機的推出,才從此改變。在過去的十年里,智能手機的技術進展巨大,移動網絡的速度提升了1000倍,手機屏幕的分辨率大幅提高,而且由于摩爾定律的效應,使得手機處理器在成本降低的同時,性能大幅提升,程序運行也變得更流暢。
今天,汽車行業(yè)也在發(fā)生著一場相似的革命。技術的進步,消費者對車載電子信息和娛樂的渴求,以及對安全性和低排放的要求,正引領著這一領域的變化。供應商們正在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開始尋求市場增長,產品差異化,以及更高的利潤空間。
新一輪革命:更智能、更好的連接,更安全、更環(huán)保的汽車
在這場新的革命中,電子和電氣領域的創(chuàng)新將會在未來十年被廣泛應用。由于具體的技術和功能實在太多,不能一一列舉。不過,根據消費者和政府端的技術供給和需求要素,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信息娛樂
有能夠在智能手機、客廳以及家庭辦公室里找到的功能,未來都將集成到汽車里去。比如能夠為司機提供堵車預警的導航系統(tǒng),以及乘客后座的娛樂系統(tǒng)。
安全與舒適
這兩個概念包括穩(wěn)定性控制、防撞以及自動駕駛功能。在引入安全帶、折疊式轉向柱、安全氣囊以及公路護欄之后,汽車駕駛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盡管如此,每年仍然有接近13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據雷鋒網了解,交通事故是15-29歲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5-14歲群體的第二大死亡原因。雖然技術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此外,通過立法來減少交通事故的需求也在增加。如果汽車能夠自主駕駛,那么就能解放司機,讓他們能夠利用開車的時間來休息或者做其他工作。
動力總成,控制和環(huán)境
這一類別涉及發(fā)動機系統(tǒng)、電動以及混合牽引系統(tǒng)(包括電池管理以及無線充電)。隨著世界范圍內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尾氣中的二氧化碳已經成為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和微顆粒更是城市地區(qū)的主要元兇。目前,每年有300萬人的死亡原因都跟空氣污染有關。新的技術能夠讓汽車更環(huán)保、更節(jié)能而且使用成本更低。監(jiān)管者們也被要求設置更嚴格的排放限制。
由于汽車內部有非常多的電子和電氣系統(tǒng),特別是對于汽車主機以及儀表盤等用戶交互界面來說,如何讓這些系統(tǒng)更好的集成在一起將是很有意義的一項工作。目前,汽車內部往往使用單獨或者不兼容的線纜連接,外部則使用無線連接,比如信息娛樂系統(tǒng)使用一種協(xié)議,防撞避障系統(tǒng)使用另一種協(xié)議,與其各個系統(tǒng)采用不同的協(xié)議,還不如采用通用技術,比如移動通信技術。這不僅會對汽車技術和系統(tǒng)的開發(fā)方式造成深遠影響,而且也會影響技術、零部件以及系統(tǒng)的生產供應方式以及供應商本身。
供應鏈的變化
電子和電器系統(tǒng)以及相關的軟件占據了汽車成本的30%。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2013年,汽車半導體產業(yè)的總產值約為26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隨著混動和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汽車行業(yè)的結構成本,包括生產制造以及各種服務需求,也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相比普通消費產品,汽車對制造和設計往往有著更嚴格的要求,但是汽車產業(yè)中大規(guī)模的技術開發(fā)和生產制造,都與物聯(lián)網以及智能手機等垂直產業(yè)有業(yè)務重疊。比如,這些領域通常對系統(tǒng)的工作溫度范圍以及使用壽命都有嚴格要求。目前,英偉達以及其他的芯片制造商正將自己在程序和圖形處理方面的能力應用到汽車中去。其中英特爾已經開始為汽車提供Atom芯片,并且收購了地圖公司Here 15%的股權,準備進一步深入挖掘這個市場。
這種聚合的趨勢和半導體行業(yè)以及汽車電子產業(yè)的整合正在同時發(fā)生。2015年3月,恩智浦以118億美元的價格并購飛思卡爾,成為汽車半導體行業(yè)的領先供應商。2016年10月,高通以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整合后的實體將發(fā)掘汽車和智能手機技術的通用部分,為高通提供汽車半導體領域的知識技術儲備,并為高通進軍汽車電子行業(yè)掃清障礙。同樣的,三星也正在收購汽車行業(yè)的另一個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哈曼。
手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平臺,而移動網絡,包括即將商用的5G,都已經將汽車行業(yè)列為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哪繕耸袌鲋弧哿⑿?、Orange(電信商)和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已經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準備用5G技術來為汽車應用保駕護航。
安卓和iOS桌面以及應用已經被一些汽車廠商采用,這些汽車上的中控屏幕就像是大尺寸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就連蘋果也有制造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野心。
汽車對寬帶的要求更高,相比之前的網絡要更可靠、延遲更低。不過即使每年有9000萬輛的新車,但是比起智能手機每年15億部的銷量,汽車市場顯然還不能成為大規(guī)模物聯(lián)網(支撐5G應用的第三條腿)的代表。因此,在這場由移動玩家主導的由4G向5G演變的戰(zhàn)役中,單一的汽車零部件和技術供應商將很難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