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市場分析 > In-Cell逼宮 中日韓觸控面板業(yè)再掀“紅?!?/span>

In-Cell逼宮 中日韓觸控面板業(yè)再掀“紅海”

2015-02-05

    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產能釋放,價格持續(xù)下滑,2014年GFF雙層薄膜觸控面板的原有價格優(yōu)勢逐步喪失,隨著大陸手機品牌高端機種陸續(xù)導入In-Cell技術,純觸控面板廠備受挑戰(zhàn)。

  廠商透露,2015年陸系觸控廠為了拉開In-Cell的降價追趕,將持續(xù)跟進價格戰(zhàn),進一步壓縮相關材料及供應鏈報價,以鞏固智能手機主流市場版圖,估計全年降幅達15~20%以上。

  受到日系、韓系及兩岸面板廠競相投入In-Cell、On-Cell等內嵌式觸控面板產品,純觸控面板廠排擠效應擴大。在智能手機規(guī)格持續(xù)提升的帶動下,大陸手機品牌廠商的高端機種包括華為、Oppo等已大量導入In-Cell技術。

In-Cell逼宮 中日韓觸控面板業(yè)再掀“紅海”

  近期新發(fā)表的小米Note亦主打In-Cell觸控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內嵌式觸控面板不僅陸續(xù)攻下高端機種,近期5寸分辨率約HD的In-Cell內嵌式觸控面壁報價已經(jīng)下殺至18~20美元之間,逼近同尺寸規(guī)格的GFF觸控面板價格,使得GFF原有的價格優(yōu)勢將面臨失守。

  面對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來勢洶洶,陸系觸控廠商認為,以日本顯示器(JDI)為首的面板廠商雖然積極執(zhí)行低價策略,但主要仍鎖定華為、小米等少數(shù)客戶,透過大量采購提升稼動率及降低成本。

  然而在蘋果iPhone 6銷售暢旺的壓力籠罩下,陸系品牌高端手機機種在整體市場的比重仍然有限,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于2014年高端手機市場失利后,2015年也將銷售火力集中于GFF技術的中低端手機,故GFF觸控陣營仍將具量產成熟的主導地位。

  受到日系ITO薄膜大廠2014年推出超薄ITO薄膜后,薄膜式觸控面板技術大幅改良其厚度問題,從整體量產成本而言,由于GFF技術強調成本較低、良率較高,加上ITO薄膜輕薄性及價格持續(xù)改善,2014年下半陸系廠商手機用的觸控面板仍將占7成以上。

  展望2015年,大陸觸控面板廠商如信利仍樂觀預期智能手機觸控面板出貨量維持強勁成長,相較于2014年出貨量可望增長30~35%,包括其原有國際品牌客戶的供應比重持續(xù)提高,而大陸手機品牌也將積極沖刺市占,拉升品牌知名度。

  大陸廠商認為,受惠于出貨量放大及穩(wěn)定量產,2015年保護玻璃外蓋(Cover Lens)及ITO薄膜等關鍵原材料將有15~20%降幅空間,推動GFF觸控面板價格持續(xù)下降,維持成本競爭力。

  DIGITIMES 認為,鑒于In-Cell面板產能持續(xù)開出,2015年GFF陣營將持續(xù)導入納米銀線、石墨烯等新興材料,或善用GFF技術靈敏度較高的特點,發(fā)展手勢觸控等In-Cell觸控面板無法達到的功能,以免在價格競爭力遭急起直追的狀況下喪失市場主導權。

  業(yè)界也指出,隨著JDI于2014年財報虧損金額約達1.8億美元,為了搶攻大陸手機市場,該公司在引發(fā)業(yè)界競相投入殺價跟進后,其低價沖刺銷量的成效仍有待觀察。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