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跨界造芯“卷”上云,云計算廠商角逐服務器芯片

跨界造芯“卷”上云,云計算廠商角逐服務器芯片

2022-07-16
來源:半導體產業(yè)縱橫
關鍵詞: 云計算 服務器 芯片

隨著數字技術向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持續(xù)滲透,現代社會算力需求愈加迫切,云計算廠商作為算力的重要供給方,將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工信部發(fā)布的《2021年通信業(yè)統(tǒng)計公報》顯示,云計算已經成為新興業(yè)務中增長最快的領域,相關業(yè)務較上年增長91.5%。

數據中心是云計算產業(yè)的底層核心基礎設施,也是云計算廠商的重要抓手。服務器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CPU、GPU決定了服務器的算力。信通院數據顯示,服務器在數據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70%左右。進一步的,芯片成本則占據服務器成本的絕大部分。根據IDC的研究數據,CPU、GPU、DRAM三個模塊中的芯片成本在基礎型服務器中占比約30%,在更高性能的服務器中,占比高達50%-80%。

但是,服務器芯片市場還是處于被龍頭壟斷的階段。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報告,英特爾占據了服務器CPU市場近九成的份額,英偉達占據獨立GPU市場份額近八成。

因此,除了芯片賽道的專業(yè)選手外,AWS、谷歌等云計算廠商也紛紛跨界,下場造芯。

云計算廠商為何選擇自研芯片

“自渡”才是底氣

從外部的供應鏈因素來看,現今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風云莫測,尤其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fā)后,漲價、缺貨的現象層出不窮。

今年2月,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也證實,英特爾代號為Granite Rapids的服務器芯片將從2023年推遲至2024年發(fā)布。Granite Rapids是一款采用Intel 3制程工藝的產品,英特爾改變了產品路線圖,這可以讓Granite Rapids芯片性能更好。而此前,英特爾也推遲了服務器芯片Sapphire Rapids的上市時間,推遲后的生產時間表比預期晚了三個月。

今年1月份,有消息指出,AMD旗下的EPYC服務器處理器出現了接近10%-30%的價格漲幅,并且還出現了缺貨的跡象,因此有多家服務器制造商正在尋求進一步的采購,通過加價購買產品。

而無論是推遲新品發(fā)布,還是漲價,對于其下游的云計算廠商來說,都會產生影響。芯片作為整個科技產業(yè)的“底座”,夯實底座才能贏得未來。與其全靠他人,不如努力“自渡”,云計算廠商自研服務器芯片可以減輕對第三方供應的依賴,獲得更大的生產自主度。

滿足需求,是云計算廠商的主要目的

云廠商可以對云上客戶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從需求入手,逆向工作設計芯片,既是云計算廠商的工作重點,也是他們在服務器自研芯片發(fā)明方面的最大優(yōu)勢。

從2013年起,AWS就開始自研芯片的創(chuàng)新,到現在已經有9年的歷史了。目前已擁有完整的自研芯片產品家族。AWS做芯片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與傳統(tǒng)芯片廠商競爭,而是基于企業(yè)客戶對性能、成本的核心需求,向客戶提供與現有的云服務一起打包的軟硬一體方案。

服務器芯片并不能單單追求性能,如何滿足客戶需求才是云計算廠商更應該考慮的事情。

降低成本與價格,也是提高競爭力的手段之一

據Gartner數據,2021年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份額中,AWS占據38.92%的市場份額,微軟占據21.07%的市場份額,排名之后的就是阿里云、谷歌云、華為云和騰訊云,市占率均不到10%。

現在來看,頭部全球云服務廠商的市占率基本定型,各家廠商的價格也會成為拉新留存客戶的重要手段。而云服務廠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降低成本,自研芯片是降低成本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自研芯片能提供供應鏈的優(yōu)勢,降低采購芯片的成本,云廠商生產產品的性價比也更高。

云計算廠商開啟自研

AWS開創(chuàng)了云廠商自研芯片的先河。從2013年推出首顆Nitro1芯片至今,已經有八年自研芯片歷史的AWS已擁有網絡芯片、服務器芯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研芯片三條產品線。其中,Graviton系列是AWS自研的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

去年12月,AWS推出了Graviton3,采用5nm工藝,64核,集成了550億晶體管,主頻2.6Ghz,支持bfloat16(為深度學習而優(yōu)化的新數字格式),PCIe5.0。與Graviton2相比,Graviton3處理器支持為科學計算、機器學習和媒體編碼工作負載提供高達2倍的浮點運算性能,為加密工作負載速度提升高達2倍,為機器學習工作負載提供高達3倍的性能。

Graviton3處理器的能效也更高,在相同性能下,與同類型基于x86的實例對比,可節(jié)省高達60%的能源消耗。

除了AWS之外,谷歌也推出歷時4年打造的Tensor芯片,采用三星5nm工藝打造,為8核心,包括2個Cortex-X1超大核(主頻2.8GHz),2個A76大核(主頻2.25GHz)和4個A55小核(主頻1.80GHz),集成20核 Mali-G78 MP20 GPU。

Arm架構風生水起

長期以來,x86架構在PC及服務器領域占據統(tǒng)治地位,而Arm架構在移動終端和嵌入式領域應用較為普遍。x86的方向是高性能方向,因為它追求一條指令完成很多功能,而Arm的方向是面向低功耗,要求指令盡可能精簡。x86和Arm的各自主要方向決定了他們的市場。x86的市場主要是PC和服務器,因為需要高性能。Arm的市場主要是手機和平板,因為需要低功耗。

但是近年來,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以外,Arm不斷延伸至物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地位不斷提升,向傳統(tǒng)x86領地發(fā)起進攻。

數據中心服務器對定制化、微型化、高擴展性的要求更高,Arm也更符合這些趨勢和要求。與x86架構相比,Arm的優(yōu)勢在于可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效率。Arm架構僅保留所需要的指令,可以讓整個處理器更為簡化,擁有小體積、高效能的特性,且能夠勝任簡單但多線程的負載。除此之外,Arm架構處理器的核心負擔相較x86處理器低上許多,并且因為早前應用處理器的需求就是以低功耗為重點,即便如今效能不斷提升,仍是以保有省電的特性為前提發(fā)展。

據集邦咨詢預測,2025年Arm架構在數據中心服務器的滲透率將達到22%,這也意味著Arm架構可能會逐步改變數據中心服務器市場格局。

對于云服務商來說,自研Arm架構芯片也是很有必要的。x86架構的CPU受限于英特爾和AMD,云計算廠商無法做進一步特性優(yōu)化。在當前頭部幾家云計算廠商已發(fā)展成熟并進入競爭階段的情況下,每一家都需要做出更多差異化,以及綜合競爭優(yōu)勢,從這個層面來說,自主研發(fā)可控的Arm芯片也就具備一定的戰(zhàn)略意義。

公開數據統(tǒng)計,AWS在2021年Arm架構處理器的部署已達其整體服務器建置的15%,并將于2022年超過20%。

除了AWS外,2020年,業(yè)界也曾經傳出微軟正計劃開發(fā)Arm架構服務器芯片的消息。確實,微軟一直布局開發(fā)自己的服務器芯片,據報道,微軟希望擴大自己的服務器芯片業(yè)務,已經從蘋果公司聘請了著名的芯片架構師Mike Filippo來加強自己的芯片研發(fā)能力,這些芯片為Azure云計算服務提供支持。

國內廠商中,阿里巴巴和華為也正在布局Arm服務器芯片。

2019年,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推出了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鯤鵬920。鯤鵬920是目前業(yè)界最高性能Arm-based處理器。該處理器采用7nm制造工藝,典型主頻下, SPECint Benchmark評分超過930,超出業(yè)界標桿25%。同時,能效比優(yōu)于業(yè)界標桿30%。鯤鵬920以更低功耗為數據中心提供更強性能。

但受制于制裁,下一代的鯤鵬930無法如期發(fā)布。2021年4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預計,短期內無法解決鯤鵬芯片代工的問題,但鯤鵬本身是一個Arm的生態(tài),華為仍會堅定不移地去推進。

2021年10月,阿里巴巴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發(fā)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

倚天710采用最新的Armv9架構,基于最先進的5nm工藝,單芯片集成600億晶體管,CPU核心數高達128個,最高主頻為3.2GHZ,能同時兼顧性能和功耗。倚天710不僅是全球首款采用5nm工藝的服務器芯片,也集成了最新的內存DDR5和PCIE5.0,能有效提升芯片的傳輸速率,并且可適配云的不同應用場景。

標準測試集SPECint2017的數據顯示,倚天710的分數達到440,超出業(yè)界標桿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由于x86架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y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整個產業(yè)中最龐大、最完善、應用最廣泛的處理器架構之一,生態(tài)壁壘極高。因此,Arm架構若想在服務器市場中,與x86架構分庭抗禮,還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眾多巨頭加入Arm陣營,預示著Arm的生態(tài)將會越來越完善,Arm架構在服務器市場份額也會不斷增長。

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云廠商“卷”到服務器芯片市場,也會影響原有的市場格局。云廠商的自研芯片根據自己的技術路徑按部就班的發(fā)展,加之云廠商的服務器芯片在未來也將不斷的應用在自己的服務器中,英特爾和AMD的新一代服務器CPU將與云服務提供商的CPU更新速度不一致。

但是對于云廠商來說,自研服務器芯片是他們能充分掌握自主權邁出的一大步。




1文章最后空三行圖片 (1).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