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行業(yè)經歷了爆發(fā)式的增長,而AI技術發(fā)展的背后離不開AI芯片的推動??v觀國內外,從代際衍生速度到性能比拼激烈程度,再到玩家涌入數量,各個方面都表明AI芯片行業(yè)目前彈藥充足,即將迎來正面交鋒。
重要性日益凸顯的AI芯片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數據中心、智慧工業(yè)、智慧交通等各個領域的發(fā)展均對AI技術產生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AI芯片作為推動AI發(fā)展的核心生產力,其價值不言而喻。小到對各個企業(yè),大到整個AI行業(yè),甚至是對大國鞏固核心競爭力,都有著重要意義。
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報告,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將達到194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7.4%。而現在國外廠商仍占據AI芯片市場很大的市場份額。據Omidia的數據,英偉達大約占據了以人工智能為中心的數據中心芯片市場的80%。谷歌、英特爾、賽靈思(被AMD收購)更是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國內AI芯片玩家毫不示弱。正在從各個領域層層突破、展露鋒芒。
國產AI芯片玩家摩拳擦掌
中國有著孕育AI產業(yè)最肥沃的沃土——全球最大的數據需求和數據積累,這對于AI訓練和推理無疑是充足的燃料。同時,資本和政策對AI芯片的利好也使得一眾AI芯片創(chuàng)業(yè)公司駛入了快車道。
2021年,AI芯片企業(yè)融資不斷,金額屢創(chuàng)新高。老芯片玩家、創(chuàng)企、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發(fā)力AI芯片。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至少30多家明確涉足AI芯片的企業(yè),如已上市的寒武紀、已經實現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落地的昆侖芯科技、專注云端兩代產品的燧原科技、發(fā)力GPGPU芯片廠商天數智芯、壁仞科技的首款高端通用GPU已交付流片、摩爾線程的GPU芯片已經研制成功、黑芝麻/地平線/芯馳等在自動駕駛芯片上不斷攻克、知存科技/蘋芯科技等在存算一體上的努力等等。盡管這些AI芯片企業(yè)“出身”不同、體量有別、切入賽道路數也不盡相同,但均在各自的領域里各有所長,持續(xù)研發(fā)不斷突破,不斷攀登高峰。
隨著算力、算法和數據等要素齊備,各個玩家的架構和路徑逐漸明朗。北京半導體行業(yè)協會副秘書長朱晶此前曾指出,當下中國AI芯片所比拼的無疑是:1)比誰有錢,能請得起更貴的人才,用得起更先進的制程;2)比誰有大場景的資源和工程化能力;3)比誰有殺手锏或者避開主戰(zhàn)場另辟蹊徑的能力,比如低功耗設計,存算,封裝;4)比誰有更強的軟件和生態(tài)能力。
國內AI芯片引領者如何拉開身位?
落地為王。AI芯片必須與特定應用場景的AI算法配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AI的商業(yè)化落地。對于本土芯片企業(yè)來說,只有在找到正確的位置,才能有機會迎來騰飛。在這方面,去年剛從百度獨立出來的昆侖芯科技則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2021年4月,昆侖芯科技完成獨立融資,首輪估值約130億元。自此,帶著過去十年在AI芯片領域的積累,該團隊踏上了一條充滿挑戰(zhàn)卻前景廣闊的道路。
昆侖芯科技已實現兩代芯片產品的量產及落地應用,積累了強大的工程化能力。昆侖芯1代于 2020 年量產,在百度搜索引擎、小度等業(yè)務中上線過萬片,外部也有數十家客戶。不過對此,很多人有所質疑:產品在設計之初是立足于百度,對于外部客戶的需求場景適配是否會有問題,或者到底能否拿下非百度客戶。昆侖芯科技該如何走接下來的路?
芯片設計要從一開始真正了解真實場景中客戶的訴求,其次是AI的模型變化路徑,這些如果沒有真實場景的歷練是體會不到的。
百度的應用場景是目前幾乎所有互聯網里場景最多的,其復雜度和豐富度遠高于外部。對AI來說,百度有搜索,設計CV,NLP,語音等各種領域,因此昆侖芯科技的產品要基于眾多模型進行優(yōu)化設計,而非外界猜測的為百度做了特殊優(yōu)化。反而,百度場景的需求更能代表AI未來發(fā)展方向,出身于場景一線的昆侖芯科技更能務實、深刻的理解實際業(yè)務需求。
昆侖芯科技透露,團隊過往經驗可以用“一縱一橫”來總結。縱向來看,團隊在百度內部做人工智能加速超過十年。2008年就開始使用GPU,2011年開始自研性價比更高的FPGA方案并完成了過萬片的部署,2018年轉型自研加速芯片。因此,團隊熟知AI發(fā)展歷史上的各類體系結構。過去十年間,單單FPGA就迭代了三個大版本,芯片迭代兩代。落地數萬片,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用戶的需求反饋和數據積累,芯片得以在正確的方向進行迭代,形成閉環(huán)。橫向看,團隊在數據中心的各類AI場景、無人駕駛、生物計算等場景均有研發(fā)經驗,對各類業(yè)務場景如數家珍。
十余年研發(fā)積累,昆侖芯產品初心并非簡單做一個僅適用部分場景的嘗試性產品,而是希望能夠集經驗大成,做一款成熟有非凡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產品。2020年,昆侖芯1代推出后,面對疫情壓力僅僅兩個月便完成百度內部過萬片部署,TCO節(jié)省上億元、大幅度降低固定資產投入。
事實上,昆侖芯科技的產品落地早已走出百度,攬獲各行各業(yè)多達數十家客戶。在互聯網、智慧工業(y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算中心等業(yè)務中,均有成功案例。
在工業(yè)質檢方面,部署了昆侖芯AI芯片的智能工廠,算法機可同時處理24個模型,處理完所有流程僅需480毫秒。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于各種缺陷進行學習后,能準確識別產品的全部33類缺陷,漏檢率控制在0.1%以內,并能使全檢出貨達到AQL 0.4標準(極高的合格質量水平)。該設備相對于標傳統視覺檢測的同類機型,投資回報率是傳統機型的 6.5倍。
在智慧公安、應急、城管、交通、政務和教育等多個領域,昆侖芯AI芯片賦能各級政府,滿足在精準分析、科學決策和專業(yè)管理方面的需求,大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2021年8月“出道即量產”的昆侖芯2代,目前商業(yè)化進展也成果顯著,百度業(yè)務已經上線,百度之外數千萬金額的訂單也已在握,跑出了芯片行業(yè)落地的“芯”速度。
昆侖芯科技產品研發(fā)路線圖(圖源:昆侖芯科技)
昆侖芯科技CEO歐陽劍曾表示:“我們的芯片是通用的人工智能芯片,這是我們最大的優(yōu)勢。技術在百度跑通了,在其他領域公司也可以跑起來”。
迄今為止,昆侖芯科技做的最對的三件事:一是抓住了時代和產業(yè)的窗口,二是對產品技術上的前瞻性,三是團隊憑借出眾的能力和執(zhí)行力把機遇落實了下來。
虎年來臨前,半導體行業(yè)眾多拜年文案,其中“祝AI芯片公司找到落地場景”戳中很多從業(yè)者。不過昆侖芯科技并不擔心。AI計算的需求本來就是真實存在的,有好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就能實實在在落地。
寫在最后
用戶的需求就是通用、高性能、易用的芯片,在這幾個維度,云端AI芯片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面對“更快、更強、更省”的核心訴求,如何能持續(xù)滿足,這是擺在AI芯片企業(yè)面前的共同挑戰(zhàn)。然而,我們看到了像昆侖芯科技這樣的國產AI企業(yè)正在砥礪前行、勇攀高峰。國產AI芯,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