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華為“戰(zhàn)”O(jiān)PPO!誰會先站穩(wěn)國產折疊屏市場?

華為“戰(zhàn)”O(jiān)PPO!誰會先站穩(wěn)國產折疊屏市場?

2021-12-29
來源:我的極刻
關鍵詞: 華為 OPPO 三星

智能手機發(fā)展至今,供應鏈愈發(fā)成熟,同質化現(xiàn)象也越來越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廠商都想突破傳統(tǒng)手機的形態(tài),而折疊屏便符合這樣的趨勢。三星、華為、小米、摩托羅拉先后入局折疊屏領域,帶來了一些相對成熟與不太成熟的產品。

折疊屏發(fā)展已經有兩年時間了,但都還有或多或少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折痕問題,這也是阻礙一部分人入手折疊屏的因素。面對這樣的情況,華為、OPPO在年底相繼舉辦發(fā)布會,帶來了華為P50 Pocket和OPPO Find N兩款手機,均聲稱幾乎看不到折痕,以及能夠刷新大家對折疊屏的固有認知,事實真就如此嗎?

帶著這樣的問題,小黑與小伙伴到線下旗艦店對這兩款折疊屏手機把玩了一番,為大家?guī)韺嶋H的上手體驗。

OPPO vs 華為,哪家折痕更明顯?

作為首個實現(xiàn)量產折疊屏手機的國產廠商,華為自然在折疊屏領域中是具備話語權的。從外折到內折,從U型鉸鏈到雙軸水滴鉸鏈,再到P50 Pocket上的新一代水滴鉸鏈,可以說華為對折疊屏技術的探索從未停歇。那么在這款手機上,新一代水滴鉸鏈的加入,能否為折疊屏體驗帶來質的改變呢?

而到了OPPO Find N這邊,雖然這是OPPO發(fā)布的第一款折疊屏手機,但其實在早前,OPPO另辟蹊徑地采用卷軸屏設計,驚艷了科技愛好者們。但遺憾的是,OPPO并未在Find N上采用這樣的設計,而是采用了折疊屏的常規(guī)形態(tài)。那么,這究竟是妥協(xié),還是OPPO能夠在折疊屏技術上帶來新穎的東西呢?

一邊是代表小屏折疊的華為P50 Pocket,一邊是代表大屏折疊的OPPO Find N,兩種形態(tài)的沖擊,到底孰優(yōu)孰劣呢?其實不管是大屏折疊,還是小屏折疊,歸根結底決定用戶體驗的還是折疊屏的折痕問題。

面對這樣的情況,小黑決定通過展現(xiàn)兩款折疊屏的折痕明顯程度、翻開及折疊后的平整程度兩方面,來綜合對比華為P50 Pocket和OPPO Find N折疊本身的體驗。最后再來探討一下它們各自使用的技術。

廢話不說,從正面白色背景的視角來看,華為P50 Pocket幾乎看不到任何折痕。

同樣情況下,OPPO Find N在正常視角的白色場景下觀看,也幾乎是看不到折痕。

這里可以基本做一個基礎的體驗判斷,也就是說如果正常使用情況下,是幾乎不會影響觀看體驗的。

當然,這并不代表生活中的絕大多數(shù)使用場景。通常來說,辦公時把手機放在桌面,一則消息傳來,我們總會從側面看到手機屏幕。類似的場景還有許多,比如在無線充電時,甚至是觀賞手機時。說觀賞其實有點夸張,其實使用“看到”更恰當。很多時候,手機靜置是常態(tài),當無意間瞥見手機,看到略顯夸張的折痕時,難免心生不爽,特別對于一些強迫癥用戶來說。

那么如果是以上小黑描述的情況,兩款手機的折痕表現(xiàn)能否讓人滿意呢?

將它們傾斜到一定角度后,就能看出是否有折痕問題。OPPO Find N從多個角度來看,折痕問題似乎并不明顯;而華為P50 Pocket則能夠看出存在相對比較明顯的折痕。

如果對折痕比較在意的朋友,或許OPPO Find N更符合你的要求。

當然除了折痕以外,折疊屏在展開以及關閉后,是否平整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美觀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折疊后出現(xiàn)的縫隙很容易出現(xiàn)進灰等風險,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從實際對比圖來看,相比三星、華為此前的工藝,OPPO Find N和華為P50 Pocket在折疊區(qū)域的縫隙都不明顯,折疊后也幾乎達到了平行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判定在平整度方面,兩款手機的表現(xiàn)都很不錯??梢哉f既兼顧了外觀,還兼顧了實用性。

鉸鏈技術,解決折疊屏痛點的捷徑?

業(yè)界普遍認為,華為不僅是世界一流的科技企業(yè),還是一流的廣告公司,每次發(fā)布會,華為都能為大家?guī)硪恍绑@喜”。比如在剛剛過去的“華為冬季旗艦新品發(fā)布會”中,華為副總裁余承東就放豪言:任何一家公司折疊屏合上沒有縫隙,一定是用了華為的專利。

那么華為聲稱的這項專利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水滴鉸鏈。

趕巧的是,在華為發(fā)布新款折疊屏前,OPPO也用上了水滴狀的鉸鏈設計,但命名卻不同,稱為“精工擬椎式鉸鏈”。有網(wǎng)友戲稱:華為這是在@OPPO交專利費呢?

而后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在微博上發(fā)了一篇微博,配圖中的“自研專利,嚴絲合縫”倒是挺有趣的。這一定程度上說明,OPPO與華為只是用了同一種鉸鏈設計,但并非采用的是供應鏈方案,也并未涉及到侵權。

拋開這些話題,回到“水滴型鉸鏈”本身,它是如何減輕折疊屏的折痕的呢?

在水滴鉸鏈出現(xiàn)之前,U型鉸鏈使用到的元器件個數(shù)為60個左右,而水滴鉸鏈使用到的元器件個數(shù)直接翻了兩倍多。元器件增多,意味著內部結構更復雜,成本相應也有所提高。做這一切的目的在于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水滴型翻折”。

利用OLED材質的柔軟性,可以輕易對屏幕進行折疊,且不會破裂。但量變引起質變,如果重復折疊上千萬次,就很容易產生折痕,影響使用體驗。

如果在折疊處采用水滴型設計,那么在屏幕的彎曲處就能盡可能避免被折疊。注意這里的折疊并不是不折疊,屏幕本質是在折疊的,但相比U型結構,水滴型結構的弧度更多,也就是在屏幕彎折過程中,受到的沖擊力越小。

其實可以用紙做一個類比,美術生常常會使用一個圓筒來讓紙張貼合桶壁,以避免紙張彎折帶來的折痕,易于攜帶且實用。

那么有人會問,U型結構和水滴形結構本質上都有弧度,都能起到保護的作用,為什么水滴鉸鏈就更有優(yōu)勢呢?

前文小黑提到,衡量折疊屏體驗好壞不只有折痕,還在于在開關閉合時能否平整。水滴形結構在U型結構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一方面更大的弧形能夠容納更多的折疊空間,同時末端的“半閉合狀態(tài)”也能讓折疊屏手機在折疊時收攏,以達到平整的狀態(tài)。比如華為P50 Pocket在使用水滴鉸鏈后,平整度提升了28%。

不過,同樣使用的水滴鉸鏈設計,為何側面望去,華為P50 Pocket相比OPPO Find N的折痕會更加明顯呢?

其實除了鉸鏈,還跟屏幕上的蓋板材質有關,目前主流的有透明聚酰亞胺CPI和超薄柔性玻璃UTG兩種材質,華為用的是CPI,OPPO用的是UTG。本質上,CPI是覆膜,而UTG是玻璃材質,透光率來說UTG更好;另外相比之下,UTG材質更不容易產生劃痕,三星最近出的幾款折疊屏均采用的UTG材質。

因此,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何兩款手機采用的都是水滴型鉸鏈設計,但在折痕方面依舊存在差異的原因。當然,手機折痕產生原因并不能一概而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但現(xiàn)階段來說,鉸鏈設計和屏幕蓋板材質的影響最大。

雖然OPPO Find N和華為P50 Pocket代表著折疊屏發(fā)展的不同方向,但從折疊屏痛點來說,兩款國產折疊屏做的已經很不錯了。未來折疊屏會如何,小黑不知道,但小黑知道,一旦折痕的問題被解決,那么折疊屏的未來將會逐漸明朗起來。




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