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臨近尾聲,但上海微電子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交付評審的SSA800/10 Atf光刻機項目,仍未傳出期待已久的捷報。
有些事情,一直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至于另一些,遲遲沒有下文就意味著有了麻煩。
現在有不小的可能,這項關系到極端情況下芯片能否完全國產化的重大項目,將會延期至2022年——甚至更晚一些的時候。
關系重大的02專項,可能遭遇到了挫折。
01
被卡住的“核高基”
“核高基”這個詞,想來許多人都有所耳聞。雖然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會將之誤解為國家核計劃相關,但實際上,這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
在十五年前的2006年,全國人大通過了名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6-2020)》的系列國家主導重大工程決議。計劃由國家力量來主導,以2020年為節(jié)點,推進被歸納為十六個大項的重大戰(zhàn)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系列。
例如近年來接連告捷的中國大火箭、載人航天以及地外天體探測項目,匯總起來便是其中的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專項;國產大客機的C919項目乃至于預研中的C929項目,合并便是國產大型飛機專項。
在全部十六個專項中,除去三個涉及國防的保密項外,力爭關鍵“電子器件、芯片制造和相關軟件產品”自主的系列專項位列榜首,是之為“01專項”,即所謂的建立完全自主的“核高基”體系。其重要性僅從排名就可見一斑。
而想要完成這個“01專項”,就必須基于“02專項”這個前提,即突破自主知識產權的極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以及相關成套工藝。而“02專項”給出的制程工藝目標,便是突破28nm技術。
而本次極有可能被“打回票”的上海微電子 SSA800/10 Arf光刻機,單次曝光分辨率達到了38~41nm,基本滿足了“02專項”所要求的28nm工藝范圍??梢哉f,這就是一臺設計用來幫助中國自主芯片“突圍”的設備。
也許有人會嫌棄這個指標。畢竟,28nm制程在十年前,大概還能算是先進工藝,但在這個7nm遍地走,5nm產品已不止一款,晶圓工廠甚至開始“畫餅”3nm的今日,動用國家力量突破這一技術,卻又意義何在?
那么,請注意01和02這兩個專項,都提到的關鍵詞——自主。實際上,在全部十六個專項大類中,無論公開的還是保密的,“獨立”和“自主”都是重中之重。
而“02專項”的根本目的,就是立足于28nm這個不上不下的節(jié)點,實現28nm以及以下制程的完全自主化。
雖然我們日常受到各種電子產品廣告的“轟炸”,早就視7nm甚至5nm作習以為常。但不可否認的是,28nm這種看似頗有點“不上不下”感覺的制程,卻是目前各類除商用移動設備除CPU、GPU等最尖端處理器外,其他類型半導體元器件的主流制程。
當前,隨著半導體器件制程工藝逐步逼近其物理極限,“摩爾定律”實際上已經失效。所以在可以預計的未來,只要掌握了28nm制程技術,就意味著可以解決除少數核心處理器外,絕大多數常規(guī)中低端部件的生產和制造。
近年來,雖然中國在載人航天、大飛機領域均捷報頻傳,但更加基礎的部分里想要取得突破,卻非常的不易。
然而即便如此,有些事情我們還是得堅持做下去。
02
兩條腿走路,做兩手準備
由國家主導的重大專項系列,講究的是獨立自主有備而無患。然而在當今這個頗為特殊的時期,“拿來主義”仍有其意義。
在芯片產業(yè),所謂的“拿來主義”,就是暫時將“自主”的要求放寬,不再以百分百排除非美國技術設為先決條件,而講究在可以利用外國技術的時期,盡量基于可獲得技術去取得進展。
事實上,國內商用芯片在可預期的階段,似乎都離不開海外特別是美國技術。例如中芯國際、華虹集團、華潤微電子等,目前仍就必須大量使用荷蘭ASML生產的光刻設備。
現階段,受《瓦森納協定》限制,荷蘭政府禁止ASML對華出口極紫外光刻機(使用13.4nm極紫外光源)。但受目前已經能自主生產的SSA600/20(90nm),以及本次未通過驗收的SSA800/10之惠,各類使用193nm深紫外光源(DUV)光刻機,卻并未被列入(或者說已經被剔除出了)禁運目錄。
這一結果就是,中國企業(yè)近期一直在大量采購ASML生產的NXT系列浸沒式光刻機。目前,僅大陸廠商掌握的NXT 1980Di型DUV光刻機總數就超過了20臺,甚至還引進了多臺最新式的NXT 2050i型。后者在每小時晶圓加工數量方面,有著較為顯著的提高,且設備可靠性也更佳。
當然,有了適合的設備,卻不等于企業(yè)已經掌握了對應的制程技術。由于大陸企業(yè)在該領域起步過晚,目前在許多方面仍磕磕絆絆。
如中芯國際等國內晶圓代工企業(yè),在兩年前已經基本掌握了28nm制程的生產工藝,目前良品率已基本和三星、臺積電等國際晶圓大廠接軌。但更進一步的14nm制程技術,卻仍受困于良品率問題。
工藝外的另一個問題,是產能。
截至今年上半年,面對全球性芯片短缺這一難得的賺錢良機,中芯國際竭盡其所能,全部28nm產線的月產能也僅僅是勉強達到了1萬片(12英寸晶圓,下同)。
而作為對比,臺積電南京廠的28nm產線在擴產后,月產能是4萬片。作為先進制程門檻的14nm,由于良品率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突破,所以截止2020年末,月產能一直徘徊在2000~3000片之間。
顯然,對于中芯國際等企業(yè)來說,盡快擴張產能才是當務之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內對于各種芯片的需求將會更加熾烈,特別是隨著一大批無晶圓工廠隨著自主策略崛起以后,會有一波越來越旺盛的自主芯片替代潮涌起。
03
容易被忽略的短板
談到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在芯片自主方面,除光刻機外的另一個重大短板: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軟件問題。
在硅晶片誕生之初,芯片設計本質上和機械作圖沒有什么區(qū)別。然而隨著最近30年來集成電路技術的突飛猛進,集成電路的晶體管數量從數百上千,迅速增至幾萬、幾十萬、數百萬級別。
為了完成各種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被引入進來,并逐漸發(fā)展為獨立的EDA。
上月中日,阿里巴巴旗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推出了自主設計的,基于最新ARMv9架構的倚天710服務器專用芯片。該芯片以128核于600億晶體管規(guī)模,成為了迄今為止集成晶體管數量最多的量產芯片。
而如此規(guī)模的晶體管數量,其芯片的電路設計,已經早就不是純人力可以完成的了。
近20年來,幾乎每一款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背后,都有著EDA的身影。作為一類自動化設計軟件,其通常搭載有大量標準單元庫的概念——不同單元庫代表特定功能的電路。
在實際工作中,設計人員只需要調用不同的模塊,即可有序搭建芯片的基本架構。
在EDA輔助下,設計人員已經不再需要(實際也不可能)去了解每個芯片的所有細節(jié)部分。其大多數時候,實際近似于依托一個標準數字模型在那邊搞設計。
而EDA,是一個幾乎被美國企業(yè)完全壟斷的市場。
EDA行業(yè),有著所謂的“三巨頭”說法。即成立于1981~1988年間的三家美國企業(yè):新思科技(Synopsys)、鏗騰電子(Cadence)和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占據全球接近80%的市場。
而在中國國內,來自于這3家企業(yè)的軟件服務,更是一口吞下了近90%的市場份額。
由于如此的市場占有率,所以對于中國企業(yè)而言,來自于EDA軟件的威脅,可能遠比之光刻機上的“卡脖子”要來得直接。因為無論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還是阿里旗下的平頭哥,絕大部分號稱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都離不開來自于國外公司的EDA工具。
所以,談到這里,是不是感覺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了?首先,你必須掌握了先進的計算機軟硬件,然后,才能設計出更強大的硬件和軟件……
并不是說國內就沒有專注于開發(fā)EDA軟件的企業(yè)。然而,一款EDA工具的研發(fā),通常有著極為漫長的周期。以理想狀態(tài)來說:軟件本身的開發(fā)周期大約3年以上,然后還有2年多的磨合期?,F實中,任何人想要交出一個可以使用的EDA工具軟件,至少需要耗費6年時間。
而且,這還只是初步完成而已。沒有大量實際項目的檢驗,產品覆蓋也注定不會全?,F實中,鮮有企業(yè)愿意冒著流片失敗的風險,會去為新的EDA工具充當這個“小白鼠”的。
所以,三巨頭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不但明顯,而且?guī)缀蹼y以逾越。
以Synopsys為例,該公司提供的每套集成電路設計工具,都歷經十余年的打磨和迭代,并且能夠提供給IC公司的都是全套工具,因此具備絕對的競爭優(yōu)勢。
可以想象,在如此絕對的優(yōu)勢下,一旦美國對EDA軟件實施禁運(甚至不需要用到臭名昭著的長臂管轄權),那么我們企業(yè)卡的脖子的問題又會多出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這一切,正如華為在去年5月份所領教的那樣。上世紀90年代,由于特別的政治環(huán)境,國內相關產業(yè)轉為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導致自主研發(fā)團隊瀕臨解散。近年來,隨著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引來了資本的矚目,開始重新組織團隊開發(fā)EDA軟件,例如華大九天。
但可以預計的是,想要突破這一層封鎖,我們的企業(yè)還需要長期的投入以及漫長的磨合時間。
中國vs外國,是中文互聯網社區(qū)內一個爛大街的老哏,指的是不少人但凡涉及到中外對比,總要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一切精華,拿來和中國進行對標。
比軍事力量要選美國,比人均富裕程度必須是北歐國家,比國土遼闊必選俄國。凡此種種,堪稱中文社區(qū)一絕。
然而,隨著中美大國競爭帷幕的拉開,我們所面臨的,正是這樣一種“中國vs外國”——中國必須與美國外加其一切發(fā)達國家盟友進行競爭。
而這場競爭的終點,必須是中國的力量足以勝過了當今世界的全部發(fā)達國家的集合體……
實際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芯片爭奪戰(zhàn)中,中國所面對的,何嘗不是一敵眾強的局面?
EDA三巨頭,是美國電子科技界集40年經驗和積累于一身的業(yè)界翹楚;至于荷蘭的ASML,更是整個歐美國家基礎工業(yè)的集大成者。
一臺ASM生產的極紫外光刻機,擁有10萬個以上的零配件,其中大部分零配件都需要進口:鏡頭來自德國蔡司、光源設備由美國企業(yè)生產、微動機械來自日本和中國臺灣……
毫不夸張地講,光刻機本身便是當今世界各發(fā)達國家優(yōu)勢技術的集合體。
上海微電子的挫折,源于打造28nm自主光刻機最大的問題,并非是制造設備本身。該項目之宏大,涉及到鏡頭、光源、精密機械,甚至是浸沒工藝必需的高純水,幾乎是考驗整個基礎工業(yè)。
實際上,推進SSA800/10 Atf光刻機項目的過程,便是由上海微電子牽頭,對國內相關工業(yè)體系所有“短板”,的一次集中清理工作。
并非是要為挫折和失敗找理由,但如此龐大的項目最后會有所疏漏,似乎在所難免。
然而,國人卻也不必就此灰心喪氣。在這場以年為單位的追趕中,我們不必以一時得失論成敗,更不必因暫時的成敗論英雄。對于正處于國家上升期的我們來說,只要做好每個人分內的事情,時間就注定是我們最大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