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介紹了國家在改革科技評價機制、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等方面的工作進展,包括開展“四唯”清理行動、破除科技人才稱號與評價結果簡單掛鉤的做法、為科研人員減負等。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 圖源:國新網
王志剛強調,創(chuàng)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在整個創(chuàng)新驅動、在科技發(fā)展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是各項研究的主體,人是科技創(chuàng)新最關鍵的因素。
近年來,堅持這樣一個思路,以科研人員為中心,依靠科技人員,服務創(chuàng)新主體,包括大學、科研機構、企業(yè)等各類創(chuàng)新主體。具體就是構建以信任為前提、激勵和約束并重的人才政策體系,堅持分類評價,堅持用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重大問題的實效來進行評價,同時也提倡小同行評價。
王志剛指出,注重科研人員的能力、質量、實效和貢獻,要堅決扭轉“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不良傾向,著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tài),激勵更多科研人員主動投身科研事業(yè),潛心開展科學研究。并且根據(jù)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不同活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對科研人員要營造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一些科研生態(tài)和服務的方式。
同時,也要積極開展分類評價工作,以評價為指揮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來進行評價。
一是開展“四唯”清理行動。這里講的“唯論文”,這個“唯”是因為把它作為唯一的標準了。論文本身是好東西,搞科研活動,在研究階段,有新的發(fā)展、有新的規(guī)律總結的時候,當然要發(fā)表論文,把科研成果固化下來并且和同行進行交流。
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唯一的標準,就走向了問題的反面,走向極端了,所以這里強調的是“不唯”,但是我們還是提倡,年輕人剛開始搞科研的時候,能夠寫論文就是好事,高水平的科學家應該提供高水平的論文,但論文一定是自己科研活動的結晶。
二是破除科技人才稱號與評價結果簡單掛鉤的做法。很多已經當了院士、當了教授的高水平科學家,實際上他們當初在做科研的時候,可能沒有今天這些帽子?,F(xiàn)在強調不“唯帽子”。
今后中國的科技、人類的科技都是要靠年輕人的,如果唯帽子,對人才脫穎而出是很大的一個約束,在這一點上,一定是看科研活動、科研成果,而不是看帽子,更不能簡單掛鉤。
三是為科研人員減負,要減輕負擔,讓他們專心搞科研,政府更多的是服務,而不是去干擾。推進科技計劃表格精簡,解決科研經費報銷繁,減少科技計劃檢查,促進科技信息共享。
這些改革都是通過一些小切口,能夠產生對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實實在在的減輕負擔和針對性的服務。在各部門、各地方和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人才制度改革和評價都進入良性發(fā)展階段,科研人員的獲得感也在增強。
去年一些調研顯示,科技部開展的科研人員減負七項行動,獲得了很高評價,在各項改革中間反映良好的程度也是排在前列的。
王志剛稱,下一步,將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部署,持續(xù)深化改革,堅持改革為了科研人員,堅持改革依靠科研人員。科技部定期和不定期地聽取科研人員的一些意見、建議、訴求,通過座談會和主動調研等方式,及時和他們溝通,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他們的獲得感能夠最大化。
進一步激發(fā)人才的創(chuàng)新活力,在“破”的基礎上加快構建符合科研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加強科技界作風學風建設,強化科技工作與教育工作的統(tǒng)籌銜接,完善細化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yǎng)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