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半導體領域的風險投資機構,華登國際是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角色。在日前舉辦2018國際泛半導體產業(yè)投資峰會上,該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慶博士介紹,成立于1987年美國硅谷的華登國際在半導體領域有31年的投資經驗。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們總共投資了500多家公司,當中超過120家是半導體企業(yè)。在這數(shù)百家的被投公司中,有103家已經上市。
華登全球半導體的投資版圖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風險投資機構,華登國際的投資區(qū)域覆蓋了中國、韓國、以色列、硅谷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尤其是在中國大陸,華登國際更是國內首批從事半導體領域投資,且戰(zhàn)績彪炳的機構。
深耕中國大陸半導體二十年
黃慶在會上表示,華登國際從1998年開始進入中國,迄今為止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98到2004年,這個階段的華登國際剛好進入中國大陸。當時的中國半導體產業(yè)在日益提升的中國半導體市場驅動下,進入了新一輪的發(fā)展周期,當時也誕生了中芯國際等一系列公司,而華登國際在當時也投了中芯國際、無錫上華和上海新濤和上海掌微等企業(y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fā)展,中芯國際已然成為中國芯片制造的希望。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華登國際的獨具慧眼;
第二階段是2005到2010年,這時候的華登國際在不斷嘗試,投資了深圳國微、中微半導體、格科微電子和廣州安凱等企業(yè)。在這個投資表單中,也不乏國產MOCVD和刻蝕機的領先供應商中微半導體和國產CIS廠商格科微,這兩個廠商也從現(xiàn)在的中國半導體和全球的終端現(xiàn)狀中受益匪淺。
第三階段則是2011到2014這幾年,這時候的華登國際已經成立中國基金,也投資了矽力杰、兆易創(chuàng)新、晶晨半導體和蘇州敏芯等公司,范圍涉及了電源管理芯片、存儲和MEMS等熱門領域。其中兆易創(chuàng)新憑借Nor Flash和MCU在半導體界打出名堂之后,投身國產DRAM的建設中去,并且收購了思立微涉足指紋識別芯片領域,后者的方案剛好被OPPO R17采用,逐漸成長成國內一個擁有多維度競爭力的芯片公司。這再次證明了華登國際眼光的獨到。
從2015到現(xiàn)在,華芯國際全身心投入到VC+PE+并購等工作中去,并投資了盛美半導體、芯原半導體、翱捷科技、得一微電子、景略半導體和加特蘭等設備、設計服務、RF芯片、SSD控制器芯片、通信芯片和毫米波雷達等熱門芯片領域。
華登中國半導體的投資歷程
從黃慶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登國際在中國半導體的投資史,見證了中國半導體產業(yè)新世紀的成長史,他們也從中獲益不少。之所能做到這種雙贏的合作,與他們在當初斷定中國半導體會成長起來密不可分。
數(shù)據顯示,中國半導體在過去二十年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細看起來,中國半導體仍有很大的機會,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非常強大的公司,華登國際會對其密切關注,黃慶表示。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國半導體企業(yè)成長,華登國際和中國電子成立了PE基金中電華登,通過這個基金幫助國內半導體企業(yè)做大做強。
未來看好5G、
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的機會
新應用的興起,讓上游的芯片世界也有了不同的變化看來,這就給初創(chuàng)企業(yè)和投資機構帶來了機會。在華登國際創(chuàng)始人陳立武先生看來,5G、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將會給半導體投資帶來機會,且這些應用將會推動半導體產業(yè)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獲得五到十倍的增長。
華登國際合伙人,中電華登首席執(zhí)行官容志誠博士則看好,5G、工業(yè)自動化和汽車等應用市場。當中帶來的傳感器、功率器件和存儲的機會都不小。具體看來,就含括了工業(yè)控制、汽車/自動駕駛、AI與云、IoT/網絡通信、醫(yī)療和消費電子六個領域,這也將給通信、傳感器、存儲、處理器、電源/模擬和顯示等六個技術帶來機會。 其中高頻、高壓的碳化硅等寬禁帶材料也是容志誠博士看好的一個投資方向。
容志誠博士指出,寬禁帶半導體將會給半導體照明、電力/電子器件、激光器/探測器、電池/充電和生物傳感器等領域帶來支持,未來這也會是半導體產業(yè)的另一個成長來源。至于現(xiàn)在熱門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華登國際只會投資在需要AI算法高效處理的大量應用市場,至于那些通用的AI芯片,并不是他們關注的問題。
“做半導體的人都知道,投資是一條非常艱辛的路,他不是風口,要踏踏實實一點一點做起來,希望我們一起努力,能夠通過努力和堅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產業(yè)”,黃慶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