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wǎng)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為什么新iPhone依然采用劉海屏

為什么新iPhone依然采用劉海屏

2018-08-11

不知不覺,如今從高端旗艦到千元機,手機已進入全面屏時代。iPhone X出現(xiàn)后,那所謂“劉海屏”的設計,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從當時的技術來看,要同時做到拋棄指紋識別、最大限度提升屏占比,還能讓用戶覺得比指紋解鎖酷炫或安全,很難有更好的方案。

對于iPhone X這款手機,我們也聽到了太多的質(zhì)疑聲,但盡管是這樣,國內(nèi)的許多安卓系列手機都延續(xù)了iPhone X的劉海式設計,也證明了蘋果的技術確實處于領先水平,引得各大科技廠商效仿。

1533866720610079633.png

然而,過不了兩個多月,蘋果馬上推出新款iPhone,據(jù)了解,應該有三款iPhone新機,這三款新iPhone將會采用6.5英寸、6.1英寸和5.8英寸,除了更大之外,基本上沒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甚至iPhone依然堅持劉海屏設計,這到底是為什么?

1、劉海屏設計 是iPhone系列精髓

根據(jù)此前出現(xiàn)的大量曝光信息,我們已經(jīng)基本可以確定,蘋果今年將帶來三款新iPhone。除了 iPhone X的繼任者外,蘋果還會推出廉價版手機,這三款新iPhone依然采用了劉海屏屏設計,邊框和下巴寬度會控制更窄,整體屏占比會高一些。

1533866713783040909.png

當然,和iPhone X相比,這三款新iPhone的邊框下巴寬度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另外,根據(jù)近日曝光的消息,蘋果廉價版iPhone將會采用日本Nichia的0.3t LED芯片,可以把下巴進一步縮窄,封裝后的效果和OLED COP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其它就是硬件上的區(qū)別,這三款可能有一款采用A11處理器。因為蘋果會使用上一代A11芯片作為一種節(jié)約成本的措施。畢竟,蘋果的7納米制程的A12肯定會比10納米工藝的A11更快、更小、更高效。

點評:值得一提的是新iPhone可能會采用雙卡雙待,說了這么多年也該有了,中國地區(qū)售賣的機型才會有物理雙卡槽,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雙卡設計,其它地區(qū)的雙卡版是一個實體SIM卡和一個eSIM虛擬卡。 2、無法解決深度模塊 劉海屏依然存在。

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有一種全體劉?;内厔荩詮奶O果開創(chuàng)劉海屏以后,國內(nèi)每一家手機廠商可以說都推出劉海屏。但是也該有一個限度,并不是說只有這一種解決方案,就目前來看,市面上已經(jīng)有了好幾種優(yōu)于蘋果劉海屏的設計方案了。

雖然這個劉海屏的成功完全是依托于蘋果公司本身,但是說實話這也是一項必要的妥協(xié)。目前,所有手機制造商的下一步就是弄清楚如何在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擺脫這個劉海,目前可以肯定是許多手機制造商,在過去十年間就已經(jīng)在研究這些問題了。

就目前最近推出的新款手機來看,都有使用一些新的專利技術,像OPPO和VIVO的彈射式攝像頭,不過畢竟是機械式設計,在防水和防塵上相較整體式手機,也確實會相對較差一些。可是這樣的技術對于蘋果來說依然不是那么成熟,蘋果也依然沒有放棄劉海屏。

點評:其實可以想象的到,蘋果在未來可能會讓iPhone在劉海屏幕下變的越來越小,但是在近期我們是很難擺脫劉海屏幕的控制,在這里能期待的也只有,國內(nèi)手機廠商能拿出更多的優(yōu)秀方案了。 3、蘋果擁有個性 iPhone堅持劉海屏

iPhone一個機型外觀設計用兩三年甚至更久非常正常,故而只出現(xiàn)了一代的劉海屏設計,今年繼續(xù)被使用也就不足為奇了。蘋果生產(chǎn)的iPhone是全球頂級手機,其一直作為其它手機爭相模仿的對象,故而其有足夠的自信,即使其外觀依然如此,也會有很多人購買。

蘋果堅持劉海屏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找出更適合的解決前置攝像頭方法,雖然Face I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按照蘋果的作風在處理全面屏上確實有點缺乏OPPO和VIVO的勇氣和魄力,這有一點像曾經(jīng)的諾基亞。

諾基亞在安卓上市的時候,一直堅持塞班,后期堅持微軟,所以它一蹶不振。而蘋果雖然2018年上半年的總體利潤最高,但是銷量全球排行第三。這一點,蘋果肯定也考慮到了,那么現(xiàn)在iPhone X系列可以說還是最能讓用戶接受,劉海屏經(jīng)過一年的發(fā)酵,更能適應市場。

點評:蘋果的妥協(xié),使得劉海屏將繼續(xù)成為蘋果2018下半年繼續(xù)使用新機的外觀,但這一次,蘋果妥協(xié)是因為銷量和沒有找到替代方式,當然,也是在面對國產(chǎn)手機的咄咄逼人,而不得已而為之。


本站內(nèi)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zhuǎn)載內(nèi)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zhuǎn)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nèi)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