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在美國CES2017展會上召開發(fā)布會,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發(fā)表了主題為“Fuel Innovation with Passion”(激情點燃創(chuàng)新)的演講,再一次向美國人展示華為品牌的魅力。華為宣布,旗下高端旗艦Mate 9系列于1月6日在美國正式開始銷售,定價599.99美元(約合人民幣4130元)。與國內版相比,美國版增加了對谷歌虛擬現(xiàn)實平臺Daydream和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Alexa的支持。即日起,美國用戶就可以在BestBuy各大門店及亞馬遜、新蛋、B&H等平臺購買。而這也預示著華為手機即將大舉進攻美國市場。
三年前,華為無奈放棄美國市場擴張計劃
“我們對美國市場已經沒有興趣了。”2013年4月,華為執(zhí)行副總裁徐直軍就在年度分析師峰會上這樣說到。CTO 李三琦則顯得有些無奈的說到:“別搞錯了,我們其實很希望進軍美國市場,但得面對現(xiàn)實。在美之外的其他地區(qū)市場也足夠大,而且增長迅猛,我們需要集中精力發(fā)展?!?/p>
雖然進行了多年的努力,但是由于受到美國政府和運營商的阻撓,華為最終還是主動放棄了美國市場。
當時華為盡管已與45家全球頂級運營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卻一直未能拿下美國的一線運營商。華為雖然早已明確宣布其高端智能機會在美國上市,但卻一直未公布其合作運營商名單。而就在當年的3月份,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和日本移動運營商軟銀還表示,將限制使用中國企業(yè)的設備。
此外,在美國政府方面,華為也是屢屢受挫。早在2008年,本打算收購美國科技公司3Com的華為,因為未能獲得美國政府的批準,不得不取消收購要約。2010年,也是因為美國政府的介入,華為不得不放棄參與Sprint數(shù)十億美元的采購計劃。2011年,華為又被迫放棄了與一家美國公司達成的價值200萬美元的專利購買協(xié)議。另外,華為還多次競購美國電信資產未果。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指控華為、中興在美銷售的設備通過美國的網絡竊取機密,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情報委員會主席Mike Rogers當時甚至還呼吁美國政府和民營領域不要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為了應對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華為在美國政界曾展開聲勢浩大的游說活動,單2012年上半年就花了 82 萬美元游說美國政府,但這事還沒搞定。美國政府的華為威脅論使華為品牌形象在美國民眾心中也受到影響。為此,當時的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還曾寫過一封公開信,呼吁美國政府對華為展開正式調查,希望以此為該公司的發(fā)展掃清障礙。
除了說服美國政府、爭取美國運營商,為了真正讓美國民眾接受認可華為智能機,華為在機器性能、質量、特色上也是下足了功夫。2013年的CES大會上,華為就三連發(fā),推出了三款真正有特色的高端智能機:超大屏的Ascend Mate 、超高像素的Ascend D2、打著華為首款 WP8 手機旗號的Ascend W1。這幾款手機無論從外觀造型還是性能配置上都算得上是有特色的中高端智能機。
除了機器本身,華為在美國的品牌推廣也下足了功夫。在2012年的美國無線通訊展上,華為表示正在聘請咨詢公司在美國展開品牌推廣計劃。此后,華為確實花了很多錢贊助活動,投放廣告,包括倫敦奧運會期間的廣告。這些努力使得華為已經成功地讓很多英語用戶學會了它的品牌發(fā)音。
但是這一切的努力都沒能撬開美國市場,最終華為還是放棄了美國擴張計劃。
當時華為雖然仍在美國擁有1400名員工,但研發(fā)人員總數(shù)已經從800降至500,銷售團隊也已經壓縮。華為消費者和企業(yè)部門的高管表示,公司已經不再將美國視為一個戰(zhàn)略性市場。
“華為這個名字應該是起得不好。因為‘華為’的發(fā)音是閉口音,不響亮。最近我們確定華為這個名字不改了。我們要教一下外國人怎么發(fā)音這個名字,不要老發(fā)成‘夏威夷’。我們和思科還不一樣。思科要比我們先進。我們公司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公司。我們在美國的銷售額就是10億美元左右,中國的出口可是幾萬億美元。如果中美兩國的關系,華為夾在中間產生影響的話,很難辦,影響兩國的交往不值得。所以我們決定退出美國市場,不再夾在中間。我們現(xiàn)在從美國市場退出來以后發(fā)展也挺好的。但是我們手機在美國是有很好的銷售的。美國不能說手機也有安全問題吧?因為軟件是美國的,不是我們的,我們沒有操作系統(tǒng)。所以我們做些合理的事情,放在合理的位置上,不去影響整個世界?!?013年11月25日,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在巴黎首次接受當?shù)孛襟w參訪時略帶無奈的說到。
國內國外多點開花,但美國市場仍最大缺憾
在放棄美國市場之后,華為將主要精力投向了國內、歐洲等其他市場,并且很快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在國內市場方面,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數(shù)據顯示,2015年華為智能手機國內出貨量較達到6220萬部,同比猛增51%,市場份額也提升了4.5個百分點來到14.2%。華為取代小米成為國產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廠商(國內出貨量第二)。步入2016年,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仍是一路高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賽諾此前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Top20品牌銷量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整體市場銷量為2.5億,華為、OPPO、蘋果成為前三甲,銷量分別為4377萬、2902萬和2766萬。著名研究機構GfK的市場份額數(shù)據也顯示,2016年在中國智能機市場,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增長,從第一季度的17.0%,到第二季度的18.0%,再到第三季度的18.2%。預計2016年華為手機在國內智能機市場將持續(xù)保持排名第一。
在全球市場方面,2015年,華為的年收入超過200億美元,相比2014年增長近70%。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1.08億部,同比增長了44%。排名全球第三。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2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銷售收入預計1780億人民幣,同比猛增42%。預計2016年全年華為手機發(fā)貨1.39億臺,整體增長29%,大大高于1%的行業(yè)平均水平。
華為手機全球銷量的大幅增長,不僅歸功于其在國內市場的爆發(fā),同時也得益于其海外市場的不斷開拓。
在海外市場方面,歐洲一直是華為的主戰(zhàn)場。華為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通過大量的體育賽事贊助和付費廣告,才打開了華為在歐洲的知名度,讓運營商接受了華為的品牌。經過近幾年的持續(xù)耕耘,歐洲市場已經成為了華為的最大海外市場。此前凱度移動通信消費者指數(shù)的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在歐洲市場份額最大的五個國家中(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銷量排名前三的智能手機品牌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其中華為同比增長7.4%。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華為已占據接近21%的銷量。今年三季度的時候,華為宣布當前他們在30個國家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15%,在20個國家超過了20%。
近兩年來印度市場已經成為了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爭奪的焦點,雖然華為很早就進入了印度市場,但是并沒有投入多少精力,所以一直以來市場份額都很低。不過,去年華為也開始重視印度市場。2016年9月,華為宣布與電子制造商Flex India合作開始在印度生產智能手機。此外,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部還宣布在2016年年底與超過50000家零售商進行合作,擴大其分銷網絡,其中超過350個印度現(xiàn)有的分銷商將受益于這種零售網絡,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覆蓋印度全國的分銷系統(tǒng)。華為希望在2017年底前拿下印度10%的市場份額。
在拉美市場,華為2016年也是收獲頗豐, 2016年拉美華為手機零售量突破一千萬臺,這對于在全球布局的華為手機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
根據華為官方數(shù)據,2016年華為智能手機在全球的份額提升至11.3%,在西歐市場份額突破10%,非洲、中東和拉美地區(qū),華為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15%左右。
可以說,2016年,華為手機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其全球市場布局也已日益完善。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除中國之外的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美國市場仍然是華為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們從前面任正非的談話當中也可以看到,華為雖然宣布退出美國市場,但是華為的手機業(yè)務并未真正完全退出美國市場。華為手機在美國的戰(zhàn)場由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華為在美國市場推出電子商務網站gethuawei.com(后改為hihonor.com),向美國消費者銷售華為手機,部分榮耀系列產品依靠此方式在美國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不過在美國這樣一個運營商主導的手機市場當中,華為手機的這種僅靠線上銷售的存在方式難以撬開美國手機市場。
根據研究公司Canalys數(shù)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華為的美國市場占有率僅為0.4%,而蘋果和三星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39%和23%。相比之下華為手機在美國市場的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
三年后,華為帶著滿滿的自信卷土重來
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華為如果想要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那么就必須開拓新的市場。對此華為選擇了一套組合拳:先通過旗艦產品進入高端手機市場,然后憑借高端市場的成功重返美國市場(美國是售價5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的全球最大市場)。
2015年,華為推出了兩款高端智能手機P8和Mate S。在中國市場取得突破之外,在全球市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6年,華為憑借Mate 8成功打開了高端市場,隨后的P9系列的大賣更是使得華為成功站穩(wěn)了高端市場。不久前發(fā)布的Mate 9系列則進一步將華為推到了與蘋果、三星直接競爭的層面。
根據之前華為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華為Mate 8在全球售出了700萬臺;其次,P9/P9 Plus上市僅8個月全球發(fā)貨超過1000萬臺,成華為首款出貨量破千萬的高端旗艦智能手機。此外,Mate9系列上市首月內全球銷量較Mate8同期提升50%。不難看出,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已經取得了成功。
此次,在美國CES展會上華為余承東高調宣布旗下高端旗艦手機Mate 9于1月6日在美國正式開始銷售,并且除了亞馬遜、新蛋等網絡平臺之外,還首次與BestBuy這樣的線下渠道合作,這也預示著2017年華為將卷土重來大舉開拓美國市場。而這一次,與三年前大不相同,這一次華為是帶著滿滿的自信而來!
余承東在CES演講中表示,華為連續(xù)5年實現(xiàn)業(yè)績穩(wěn)健增長,全球高端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已成為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機品牌。2016年,華為智能手機發(fā)貨量高達1.39億臺,與此同時,在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榜單和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中,華為分別排名72位和50位。
自信的背后:高投入、高產出、數(shù)量龐大的專利庫
我們先來回顧下過去幾年華為的銷售額和利潤的增長情況:
2010年華為銷售收入達185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2%;凈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30%
2011年華為銷售收入達203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7%;凈利潤為116億元,同比下降了53%。
2012年華為銷售收入達22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33%。
2013年華為銷售收入達23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凈利潤210億元,同比增長34.4%。
2014年華為銷售收入達28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凈利潤279億元,同比增長32.7%。
2015年華為銷售收入達39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凈利潤3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
此前,華為輪值CEO徐直軍透露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2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
從上面一組數(shù)據我們可以看到,華為的銷售額已經連續(xù)三年實現(xiàn)了20%以上的增長率,并且近兩年更是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此外,雖然目前華為并未公布2016年的凈利潤增長情況,但是從過往的數(shù)據,以及2016年華為銷售額的增長來看,2016年華為的凈利潤同比有望實現(xiàn)30%以上的增長,預計將超過480億元人民幣。實現(xiàn)連續(xù)5年保持30%以上的利潤增長。
對于華為這樣一個本身規(guī)模就已經非常龐大的公司來說,仍然能夠持續(xù)多年保持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驚嘆的事情。而華為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長,還是在于華為人持續(xù)的付出和在研發(fā)上的巨大投入,保持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力的輸出。
根據統(tǒng)計,華為從2006年以來,其研發(fā)投入累計超過2400億元人民幣,2006年,華為研發(fā)投入僅為68億元,此后每年保持階梯式增長。到2015年,華為研發(fā)投入已達596億元人民幣,占銷售收入15%,比2014年的408億元增加了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1%。
根據之前國外媒體公布的一份數(shù)據顯示,2016年華為研發(fā)投入8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06億元,科技類公司當中排名全球第八,國內第一。相比之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老大蘋果,2016年的研發(fā)投入都沒有進入全球前十。
我們可以看到,從2006年到2015年期間,華為的研發(fā)費用累計投入超過2400億人民幣。而2007年到2016年這最近10年間的研發(fā)累計投入已接近3000億人民幣。
巨大的研發(fā)投入也使得華為的研發(fā)實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2015年底,華為在世界范圍內已設有16個全球研發(fā)中心(如果算上2016年9月華為與徠卡合作在德國韋茨拉爾建立的研究和開發(fā)中心就至少有17個了),研發(fā)人員多達7.9萬人,占公司總人數(shù)的45%,該比例在科技公司中是非常高。
隨著華為研發(fā)實力的提升,華為專利也出現(xiàn)了爆發(fā)式的增長。數(shù)據顯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并且累計申請了52550件國內專利和30613件外國專利,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并且90%以上的專利都是發(fā)明專利。
現(xiàn)在,專利問題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品牌走向海外市場最大的絆腳石,在部分對知識產權管理不嚴格的發(fā)展中國家尚還可以,但到了知識產權保護嚴格的發(fā)達國家就無濟于事,這也是眾多國產手機品牌難以打開美國大門的重要原因。
正是基于長期以來在研發(fā)方面持續(xù)的大幅度的投入,這才使得使華為在手機端的工藝、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了領先,同時所擁有的全球領先的專業(yè)通信能力,特別是在4G/5G技術上的全球領先能力,而這些專利技術的領先也成為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利器。
資料顯示,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
2016年5月,華為在美國、中國同時向三星起訴,要求三星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向華為進行賠償!
2016年7月,華為再次在美國本土起訴美國第四大運營商T-Mobile。
這一系列的行動體現(xiàn)了華為現(xiàn)在在專利上的強勢,同時也為華為接下來順利開拓美國手機市場來了個“敲山震虎”。
挑戰(zhàn)依然存在
雖然今時不同往日,此時的華為正如日中天,與幾年前相比也是實力倍增。但是,華為要想成功站穩(wěn)美國市場依然面臨著很多的挑戰(zhàn)。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美國手機銷售市場占據逾80%份額的運營商不愿與華為合作,該公司要想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面臨很大挑戰(zhàn)?!薄D壳叭A為手機使用的移動芯片與Verizon(美國最大運營商)和Sprint的蜂窩通訊技術標準并不匹配,同時華為與T-Mobile也存在專利糾紛,2016年7月華為向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qū)法庭起訴無線運營商T-Mobile,指控T-Mobile侵犯了華為的4G專利。
IHS移動電信高級總監(jiān)Ian Fogg表示:“華為在美國要建立品牌信任度非常困難,不僅僅是安全問題,而且還存在技術挑戰(zhàn),比如蜂窩標準,華為必須對其移動芯片進行大規(guī)模且成本高昂的修改?!?/p>
美國手機市場是運營商主導的市場,華為要想成功在美國站穩(wěn)腳跟,那么就必須去解決這些問題,去獲得當?shù)剡\營商的支持。而此前以專利侵權起訴T-Mobile,反而可能是促使雙方合作的一個契機。
此外,美國是蘋果的大本營,同時也是三星的重要市場。蘋果和三星占據了接近70%的市場份額。華為要想分一杯羹,就必定要與蘋果和三星這兩個強大對手直接競爭,而要想在競爭當中獲得成功,這顯然并不容易。
不過,這對于華為來說勢在必行!此前,余承東就表示,“華為手機2017年進入大格局,華為要向蘋果、三星發(fā)起強有力的沖擊?!憋@然,在美國市場與蘋果、三星正面競爭,才是“強有力的沖擊”!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jiān)彭路平表示:“美國是售價5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的全球最大市場。打入這一市場將幫助華為實現(xiàn)在五年內超過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的目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