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癌癥幸存者獲得全球首個智能手機制作的3D打印面部假體

癌癥幸存者獲得全球首個智能手機制作的3D打印面部假體

2016-11-04

  日前,來自巴西的54歲癌癥幸存者CarlitoConceiao表示,他收到了通過Autodesk的123D Catch攝影測量應用程序而制作的3D打印面部植入物。醫(yī)生在使用硅膠制造假體之前,使用患者面部健康面的鏡像創(chuàng)建了3D打印模具。

  在2008年失去右眼窩、部分鼻子再到患有口腔癌之后,CarlitoConceiao的面部右側和嘴巴周圍的面部組織受到了破壞,如果不是做手術,癌癥會擴散到大腦,這個父親能活下來就已經算是異常幸運的了,然而終日面對凹陷恐怖的臉,他的信心和心情也一直陷在谷底。每當出門,他都會用巨大的墨鏡遮住自己的臉。

  早在今年2月份,由秘魯牙醫(yī)Rodrigo Salazar博士和口腔修復專家領導的專家團隊,通過Autodesk旗下的123D Catch手機攝影測量程序,來為Conceiao捕獲了其3D面部成像,通過使用3D掃描的圖像,他們便能夠通過另一側未受影響的面部鏡像來創(chuàng)建高度還原的3D面部假體,然后再將該模型進行3D打印,制作成模具,最后再用硅膠來完成其制作。

  Salazar表示,像Autodesk 3D掃描應用程序和消費級3D打印機這樣的設備簡單而實惠,普通患者完全可以支付得起,她說:“巴西沒有資源為所有的臨床中心配備高端設備,所以我們開發(fā)了一個簡化的低成本程序,通過捕獲患者的面部解剖,生成物理模型,比起使用先進的設備,不僅能高效便捷,重要的是還能節(jié)省數十萬磅的巨額成本?!?/p>

  為了捕獲Conceiao的完整面部、制作準確的3D圖像,Salazar和他的團隊從不同的角度和三個不同的高度拍攝了15張面部創(chuàng)傷區(qū)域照片。使用內置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傳感器,運行123D Catch的智能手機,將圖像拼接在一起形成3D網格。然后使用低成本的3D打印機打印假體的模具,之后,澆鑄假體,再由臨床專家手工完成——添加皮膚顏色、紋理和皺紋,讓假體變得更加真實。此外,假體中會安放三枚鈦螺釘,這樣就能讓3D打印假體和患者面部緊密結合了。

  將螺釘植入Conceiao的臉是這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需要Luciano Dib博士——一位專業(yè)的頜面外科醫(yī)生,執(zhí)行一至兩小時的操作。為假體安放磁性連接可以讓患者在進行鍛煉、淋浴等其他活動時假體不至于脫落,患者也可以輕松地移除設備以進行清潔。

  總的來說,醫(yī)生花費不到20個小時為Conceiao創(chuàng)造了新的3D打印硅膠假體,隨著頭頸部癌癥在世界各地出現得越來越普遍,Plus ID團隊希望培訓盡可能多的醫(yī)療專業(yè)人士來熟練運用這些技術,如3D掃描和3D打印。他們將重點關注南美洲、非洲和亞洲,以及世界上醫(yī)療保健服務相對較少的偏遠地區(qū)。

  對于Conceiao,3D掃描和3D打印技術幫助他恢復了正常生活,他表示:“我的第一個假體非常脆弱,質量差不說,還總是會往下掉,因為它是膠水粘合。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先進的3D打印硅膠假體時,我真的非常激動,也非常感謝。我希望這項技術能盡早在全世界普及起來?!?/p>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