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一些科學家擔心:在不久的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會超越人類的智慧,甚至會反過來控制或毀滅人類。對這一災難性的預測來自一群 世界上公認“最聰明的人”,包括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國的“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甚至有學者認為,人工智能超過人類的 時間點——“奇點”已經(jīng)逼近,很可能就在十幾年后。這一切真的會發(fā)生嗎?
人類面臨的危險:機器人比人類還聰明
什么樣的機器人才是有危險的人工智能?英國計算機先驅阿蘭·圖靈設計了一個甄別實驗:一臺計算機和一個人做競賽,說服一個看不到它們的觀察者,使其相信 自己才是真正的人類。當機器人至少把半數(shù)觀察者蒙騙了,才算通過了測試。目前,尚無一臺計算機接近于通過測試。但圖靈也指出,當超級智能機器人通過圖靈測 試時,人類的報應就來到了。
人類所擔心的智能機器人是能夠像人一樣思考、行動。這里行動應廣義地理解為采取行動,或制定行動的決策,而不是肢體動作,而且它們具有知覺和自我意識。
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毀滅能力是什么?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給出了解釋,人工智能不是像核武器一樣消滅人類,而是會逐步取代人類,真正可怕的是智力。它們將比人類更聰明、更擅長社交、更有工作能力。
比爾·蓋茨說:“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駕馭機器人,機器能夠為人類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機器發(fā)展得超過人類的智能,那么它們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p>
機器人會比人類還聰明嗎?
機器的智商能有多高?機器是否會產生自我意識?機器人會比人類還聰明嗎?一些科學家認為,機器人的智商超過人類是遲早的事情,甚至還有美國學者明確提出了人工智能超過人類的時間點。
首位用“奇點”這一術語描述這種技術大變革的人是美國數(shù)學家、科幻小說家弗諾·文奇,此后,高科技企業(yè)家雷·庫茲韋爾在其著作《奇點迫近》一書中進一步 提升了這一概念。庫茲韋爾認為,技術的指數(shù)級發(fā)展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超人類智能的出現(xiàn)。庫茲韋爾對自己的預測很有信心,他甚至將到達“奇點”的時間定為 2029年。到了2029年,電腦不僅能夠理解我們的語言,甚至能夠和我們開玩笑。1990年,庫茲韋爾預測稱電腦將在1998年之前打敗國際象棋冠軍。 1997年,IBM公司研制的電腦“深藍”成功擊敗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
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學教授羅德尼·布魯克斯說: “在越過‘奇點’后,我們和我們的世界將與現(xiàn)在大不一樣,對什么是人、什么是機器人的定義也將變得不同?!币恍┪磥韺W家稱,正如黑洞中心存在著一個讓一切 已知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點”一樣,信息技術也正在朝著這樣一個“奇點”邁進。屆時,人工智能機器將比其制造者——人更加聰明。這些未來學家認為,過了這 個點,一切都將以現(xiàn)在不可預測、無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式發(fā)展了。人工智能奇點研究所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伊利澤·尤德庫斯基目前正在研究所謂的“友好人工智能”。他 說,他最擔心的是,一些科技怪才會發(fā)明一種能夠自我進化但卻沒有道德感的機器人,這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機器人會毀滅人類嗎?
一些科學家擔心:人工智能正在以令人害怕的步伐發(fā)展,它將導致人類走向最終的滅亡。
不久前,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發(fā)出警告——未來100年內,人工智能將比人類更為聰明,機器人將控制人類?;艚鹪c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共同發(fā)表 公開信,他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應該受到控制。信中稱,如果智能機器無法保障安全,人類可能陷入黑暗的未來。一方面人工智能讓人類越來越缺乏思考,另一 方面其自身則有可能越來越聰明,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馬斯克也提出警告,最少只需5年,智能機器可能就會帶來極端危險。他說:“應該保持高度警惕。如果讓我猜測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那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尼克·博斯特倫與詹姆斯·巴拉特認為,“現(xiàn)在我們人類就像一群擺弄著一顆危險炸彈的無知孩童。即便是出于好意而創(chuàng)造的人工智能,它仍有 犯下種族滅絕罪行的傾向。如果沒有小心謹慎的制衡指令,一個有著自我意識、不斷自我完善并追尋目標的系統(tǒng)將發(fā)展到在我們看來非?;闹嚨某潭?,以完成它的目 標”。
不論如何,科學家認為未來對于人工智能的制造,一定要將不得傷害人類設定為其最重要的行事規(guī)則。美國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他的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了行為準則(也就是機器人三定律)——
法則一,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條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法則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違背第一法則;
法則三,在不違背第一、二法則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對于馬斯克、霍金等人的言論,谷歌董事長施密特率先發(fā)起反駁。施密特的身份很特殊,作為谷歌的董事長,他曾親身參與許多世界上最復雜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研 發(fā),從自動駕駛汽車到谷歌的預測性搜索引擎等。施密特認為,所有對機器將搶走人類工作、占領世界的恐懼都毫無根據(jù),并且希望人們能夠意識到:機器人會成為 我們的朋友。施密特說:“對于人工智能的擔憂,都是正常的。但是回顧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絕對是錯誤的。歷史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證明,過去的經(jīng)濟繁榮時期,大多數(shù)是 因為采用新技術而引發(fā)的?!?/p>
科技取得突飛猛進的成果時,總是讓人感到害怕,但真正重要的是掌握技術的人。總之,對于新技術的發(fā)展,難免會存在爭論,但科學的進步總歸是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但是有一點卻不能忽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自動化的人工智能會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機器代替人類工作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