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約489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zhàn)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發(fā)表于:5/5/2020 我國北斗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定位精度可達10米 4月5日,據媒體報道,第五十五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即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wèi)星,如期運抵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這標志著北斗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發(fā)表于:4/27/2020 SpaceX第七批60顆星鏈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還提交了改變星鏈互聯(lián)網架構申請? 與非網 4 月 23 日訊,昨日下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成功發(fā)射了第七批 60 顆星鏈(Starlink)衛(wèi)星,獵鷹 9 號從佛羅里達州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 39A 發(fā)射架(LC-39A)升空,這些低地軌道衛(wèi)星將為該公司覆蓋全球的高帶寬太空互聯(lián)網提供連接。 發(fā)表于:4/25/2020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天問一號” 與非網 4 月 24 日訊,今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宣布,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此外,我國火星車名稱的全球征集活動也即將啟動。 發(fā)表于:4/25/2020 Vicor 最新 270V-28V DCM5614 以 96% 的效率提供 1300W 的功率 Vicor 宣布推出隔離式穩(wěn)壓 270V-28V DC-DC 轉換器 DCM5614,其采用 5.6 x 1.4 × 0.3 英寸 VIA? 封裝,額定輸出功率為 1300W。DCM5614 重量僅 178g,提供無與倫比的功率密度,可達451W/in3 ,支持功率密度、重量和效率都至關重要的高級機載、艦載及無人機系統(tǒng)。 發(fā)表于:4/24/2020 采用矩陣遞歸的最小測試用例集生成算法 符合MC/DC準則的最小測試用例集算法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首先將布爾表達式轉換為語法二叉樹,然后采用矩陣組合邏輯運算方法逐層遞歸,從而獲得完備的MC/DC最小測試用例集。經驗證,矩陣組合邏輯運算方法是合理的、正確的。該方法對于非平凡布爾表達式可快速獲取完備的MC/DC最小測試用例集,同時也可以處理帶耦合條件的復雜布爾表達式。 發(fā)表于:4/22/2020 航天工業(yè)促進半導體工業(yè),國內兩次火箭發(fā)射失敗都因缺少美國芯片? 與非網 4 月 15 日訊,近日,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fā)射印度尼西亞 PALAPA-N1 衛(wèi)星失利,這是在 3 月 17 日長征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后,一個月內第二次發(fā)射失利了,不免引起了大家的猜測和質疑。 發(fā)表于:4/16/2020 CAN總線面向航天衛(wèi)星的應用分析 can 總線是由德國 bosch 公司為現實汽車測量和執(zhí)行部件之間的數據通訊而設計的、支持分布式控制及實時控制的串行通訊網絡。can 總線通訊的波特率可高達 1mbps,最遠距離可達 10km;can 總線通訊采用短幀結構,數據傳輸的時間短,受干擾的幾率低;can 總線協(xié)議有良好的檢錯措施,可靠性較高;can 總線通訊對于傳送幀可以設定不同的優(yōu)先級,通過總線仲裁機制使高優(yōu)先級的信息能夠被優(yōu)先及時傳送,增加了 can 總線通訊的實時性;can 總線的完善可靠的通信協(xié)議主要由接口器件完成,降低了軟件開發(fā)的難度。此外,can 總線網絡中的每節(jié)點對應一個地址,理論上基于 can 總線的網絡上可以添加刪除任一節(jié)點,通訊方式可以為點對點的通訊也可以為廣播方式,可以為單主方式也可以是多主方式,因此 can 總線通訊有相當的靈活性。 發(fā)表于:4/2/2020 ITECH無人機測試解決方案,UP你的續(xù)航極限 近期全國不少城市的街道、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農村等開放性場所利用無人機開展防疫工作,使無人機在這次抗疫情中發(fā)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重點涉及社區(qū)空中指揮、空中巡查、短途物資運送、小范圍消殺噴灑、人群零接觸測溫、夜間救援工程照明等,因為無人機能減少人員接觸,避免交叉感染,且無人機具有輕便、靈活、人機分離、安全高效等一系列優(yōu)勢特點,在公共服務的各種場景中得到多層次創(chuàng)新應用,已經開始替代人力沖在了抗疫第一線,并在本次抗“疫”工作中取得亮眼成績。 發(fā)表于:3/26/2020 SpaceX一箭60星順利升空,萬顆部署計劃僅完成冰山一角 3 月 19 日訊,昨日上午 8 點 16 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旗下的獵鷹 9 號火箭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 39A 發(fā)射臺順利升空,成功將 60 顆 Starlink 星鏈互聯(lián)網衛(wèi)星送入軌道,這使得星鏈互聯(lián)網在軌運行的衛(wèi)星數量達到 360 顆。 發(fā)表于:3/19/2020 高軌SAR信號對GNSS接收機性能影響評估方法 由于高軌SAR衛(wèi)星信號設計頻段可能與多種已投入使用的GNSS信號所在頻段共用或重疊,導致地面GNSS接收機受到由高軌SAR信號產生的脈沖射頻干擾。為評估高軌SAR信號對GNSS地面接收機性能的影響,提出了一種基于ITU相關標準的參數化理論模型。該模型使用“源-路徑-接收機”的分析方法,分別從高軌SAR信號、信號傳播路徑以及用于干擾評估的接收機模型三個方面提取參數,然后根據ITU相關標準,評估高軌SAR信號作為加性脈沖射頻干擾時,對GNSS接收機性能產生的影響。以具有代表性的B3I信號為例,評估在設定參數條件下,高軌SAR信號對不同類型的B3I接收機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當前設定的高軌SAR信號干擾存在情況下,接收機性能略有下降,但仍然能夠正常工作。 發(fā)表于:3/18/2020 一種應用于低電壓GPS接收機的高線性度低噪聲放大器 基于0.18 μm RFCMOS工藝,設計了一種應用于低電壓GPS接收機的高線性度低噪聲放大器。采用體偏壓控制的跨導導數疊加技術,有效改善了低噪聲放大器的線性度,顯著提高了輔助管的調節(jié)精度。通過在輸入端主放大管的柵源兩端并聯(lián)電容的方法,降低二次諧波對三階交調失真的影響,進一步改善了線性度。同時,折疊式共源共柵的拓撲結構,降低了電路的工作電壓。仿真結果表明,在0.9 V供電下,工作頻率為1.575 GHz時,該低噪聲放大器的輸入三階交調點為6.63 dBm,噪聲系數為1.53 dB,增益為13.16 dB,輸入回波損耗和輸出回波損耗分別為-32.43 dB和-24.58 dB,功耗為8.78 mW。 發(fā)表于:3/18/2020 基于毫米波管的北斗三號RDSS低噪聲放大器設計 現有北斗信號接收機在S頻段上低噪放方案,滿足增益條件下噪聲系數在1.5 dB~1.7 dB,噪聲性能仍可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基于NPN寬帶硅鍺射頻晶體管工藝,設計了一款基于高帶寬毫米波管芯的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器采用兩級共軛匹配實現電路噪聲與增益的最佳平衡;并利用LDO電路線性穩(wěn)壓輸出實現電源噪聲最小化。經過ADS軟件仿真、Altium designer制板及Agilent噪聲分析儀的實測表明,其單級放大器噪聲系數最低可達0.4 dB,在2.492 GHz頻點下,方案最大增益為32 dB,對應的噪聲系數為1.23 dB。該低噪放方案應用于北斗用戶接收機前端,可有效提高系統(tǒng)噪聲性能,提升信號接收效率。 發(fā)表于:3/17/2020 北斗三號衛(wèi)星B2b信號解析 隨著北斗三號衛(wèi)星建設即將完成,北斗服務平穩(wěn)過渡為由北斗三號系統(tǒng)為主提供。2019年12月27日B2b信號接口文件公布,公開了兩種B2b信號,提供基礎導航服務的B2b信號和提供精密單點定位服務的PPP-B2b信號?;贐2b信號接口控制文件,介紹了B2b信號信息結構、信息類型以及天空中衛(wèi)星信號解析結果,并給出了B2b信號的定位精度結果,對天空的PPP-B2b信息進行了解析。對B2b的Q支路信號也進行了探索。 發(fā)表于:3/17/2020 新能源強配儲能是“解”還是“劫”?電網企業(yè)又將扮演什么角色? 繼新疆、山東、安徽之后,“新能源+儲能”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 發(fā)表于:3/16/2020 ?…878889909192939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