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SpaceX展示第三代星舰 8 月 14 日消息,SpaceX 公布了其未来星舰超重型助推器的新型格栅翼设计。星舰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全球最大火箭,也是唯一一款被设计为能够被发射塔捕获的运载工具。SpaceX 表示,这些新型格栅翼将应用于下一代超重型助推器,并进行了多项升级以提升火箭性能。 發(fā)表于:2025/8/14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8月13日消息,今天14时43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成功发射。 该卫星由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运载,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發(fā)表于:2025/8/14 万亿低空经济赛道:谁来解决eVTOL的测试"必答题"? 随着全球低空经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重构未来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核心载体,正在加速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在这一进程中,如何通过全生命周期验证体系确保飞行器的极致安全、可靠运营与高效协同,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NI凭借在航空领域数十年的大飞机测试经验积淀,构建了覆盖飞控系统、机电航电、结构材料及自动化测试的标准化仿真验证平台。我们的解决方案贯穿从核心部件单体测试到整机系统集成的全链条,为eVTOL企业提供从研发设计到适航取证的一站式工程支持。 發(fā)表于:2025/8/13 我国新一代智能太阳翼光照测试设备完成验证测试 8 月 12 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8 月 11 日宣布,旗下八院 812 所利正公司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太阳翼光照测试设备正式完成验证测试,为航天领域地面测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發(fā)表于:2025/8/12 我国主导的两项航天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8 月 12 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 月 11 日宣布,该公司主导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截至目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航天领域 ISO 国际标准已发布 30 项,发布和在研标准总数累计达 38 项。 發(fā)表于:2025/8/12 我国首台星载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完成研制 8 月 9 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公众号昨日(8 月 8 日)发布博文,宣布其五院西安分院成功研制国内首台超高速星载激光载荷数据处理器,突破海量数据在轨处理技术瓶颈。 發(fā)表于:2025/8/11 SpaceX接到首份火星商业发射订单 8月11日消息,据报道,近日,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与意大利航天局(ASI)签署协议,将使用下一代火星际飞船(Starship)执行首次商业火星飞行任务,运送ASI的实验装置前往火星。 根据协议,此次任务的有效载荷包括植物生长实验装置、气象观测站及辐射传感器,计划在为期六个月的地火往返旅程中收集各类科学数据。 發(fā)表于:2025/8/11 我国揽月着陆器试验现场画面公布 8 月 7 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5 年 8 月 6 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 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试验工况多、试验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是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的一个关键节点。 發(fā)表于:2025/8/8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据来自海南商发的信息显示,北京时间2025年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7次飞行。 發(fā)表于:2025/8/5 国际首颗超扁平磁盘卫星完成总装 8月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与北京太空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紫丁香三号”(又名“太空链一号”)卫星,已圆满完成高可靠标准下的整星总装工作,标志着该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这颗重约20千克的卫星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发射。 發(fā)表于:2025/8/4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计算卫星通过在轨交付评审 7 月 31 日消息,7 月 25 日,计算卫星研制和入轨组网试验服务交付评审会在之江实验室举行。会上,由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发星座(暨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计算卫星研制和入轨组网试验服务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星算”计划在太空 AI 领域率先实现从研制发射、在轨测试到用户交付的完整闭环。 發(fā)表于:2025/7/31 我国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发射成功 7 月 30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7 月 30 日)15 时 49 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 06 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發(fā)表于:2025/7/31 揭秘我国天文望远镜如何口径越做越大 2025 年 1 月,在海拔 4200 米的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我国首台正式运行的地基近红外望远镜悄然“睁开双眼”。 这台由长春光机所为中山大学量身打造的 80 厘米口径近红外天文望远镜,如同暗夜中的“红外猎手”,精准覆盖 0.9~2.5 微米波段,凭借无人值守与 AI 数据分析能力,已成功捕捉到超新星 SN2024xal 爆发时释放的红外“脉动”。 而在此之前,长春光机所张学军院士团队更完成了一项“镜面奇迹”——为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打造的 2 米口径主反射镜,其镜面精度达到惊人的 10 纳米级。 若将这面镜子放大至 60 公里直径,表面起伏误差也不超过±0.3 毫米。 發(fā)表于:2025/7/30 NASA近4000人离职仍未达减员目标 7月28日 美国宇航局(NASA)正经历一场规模罕见的人才流失:截至 7 月 25 日,已有近 4000 名员工通过自愿方式离职,占总员工数的 21%。 分析认为,这场离职潮背后,是该机构战略调整、激励政策驱动与员工对职业前景的集体焦虑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离职员工数量巨大,但这一数字仍未达到其减员目标。 發(fā)表于:2025/7/30 国内首次海上溅落回收发动机伺服机构及电气设备工程化复用成功 7 月 28 日消息,近日,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海上溅落回收发动机、伺服机构及电气设备成功完成 4 次发动机与控制系统联合摇摆热试车。重复多次点火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箭元科技实现了“发射回收 → 精准溅落 → 打捞清理 → 返厂检查 → 重复使用”的全流程闭环验证。 發(fā)表于:2025/7/29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