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顯示光電 > 業(yè)界動態(tài) > 日本專業(yè)研討會關于LED最新技術進展的報告

日本專業(yè)研討會關于LED最新技術進展的報告

2010-11-19

   在與創(chuàng)能及節(jié)能元件展會“Green Device 2010”同時進行的研討會" title="研討會">研討會“Green Device 論壇2010”上,舉行了照明用LED、有機EL以及半導體激光器等固體光源技術研討會“新一代照明論壇”。固體光源領域的國內外廠商從發(fā)光效率、亮度、壽命、演色性、面光源化以及點光源化五點出發(fā),介紹了最新進展。

  日本" title="日本">日本飛利浦流明公司(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的神山博幸以白色LED的高效率化為中心,對相關技術的未來進行了展望。據(jù)神山博幸介紹,按照普通白色LED發(fā)光效率的提高速度來看,將會在近幾年內超過200lm/W。雖然燈泡色LED在發(fā)光效率方面遜色于普通的白色LED,但目前已經(jīng)達到90~100lm/W,不久就將超過200lm/W。今后,還需要在高電流密度下實現(xiàn)同樣級別的高效率。具體做法是減少電流密度越高反而發(fā)光效率越低的“衰退(Droop)”現(xiàn)象。

  日本飛利浦流明為解決這一課題,正在改變白色LED及燈泡色LED的光源——藍色LED芯片的構造。雖然具體細節(jié)沒有公布,但已經(jīng)在藍色LED芯片發(fā)光區(qū)域的量子井層和隔斷層的界面附近,采用了防止電子或者空穴蓄積的層構造,使電子和空穴易于再次結合。這樣,1mm見方芯片的外部量子效率在通入350mA電流時可達65.5%,通入1A電流時的效率也可高達59%。

  通過上述方法以及降低順向電壓技術等,希望將來在1mm見方芯片中電流密度為2A/mm2時的發(fā)光效率能夠達到150lm/W,光通量能夠達到1000lm。這就需要將內部量子效率提高到80%(目前為53%),外部量子效率提高到72%(目前為47%),熒光體的轉換效率提高到252lm/Wopt(目前為228 lm/Wopt)。

  日本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公司(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的Michael Schmitt也介紹了降低衰退現(xiàn)象的高輸出功率白色LED技術。這是一項名為“UX:3”的將n電極設在LED內部的技術。使電流在芯片內部均勻地通過,從而控制電流密度,提高效率。另外,通過取消芯片表面的電極,使芯片內部的光更容易向芯片外部放出。

  該公司透露了向1mm見方的芯片通入電流時光輸出功率的特性。與隨著電流的增大光輸出功率呈線形上升的理想特性(沒有衰退現(xiàn)象)相比,通入電流在350mA~1A范圍時的光輸出功率比理想特性低15%左右。

   在與創(chuàng)能及節(jié)能元件展會“Green Device 2010”同時進行的研討會“Green Device 論壇2010”上,舉行了照明用LED、有機EL以及半導體激光器等固體光源技術研討會“新一代照明論壇”。固體光源領域的國內外廠商從發(fā)光效率、亮度、壽命、演色性、面光源化以及點光源化五點出發(fā),介紹了最新進展。

  日本飛利浦流明公司(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的神山博幸以白色LED的高效率化為中心,對相關技術的未來進行了展望。據(jù)神山博幸介紹,按照普通白色LED發(fā)光效率的提高速度來看,將會在近幾年內超過200lm/W。雖然燈泡色LED在發(fā)光效率方面遜色于普通的白色LED,但目前已經(jīng)達到90~100lm/W,不久就將超過200lm/W。今后,還需要在高電流密度下實現(xiàn)同樣級別的高效率。具體做法是減少電流密度越高反而發(fā)光效率越低的“衰退(Droop)”現(xiàn)象。

  日本飛利浦流明為解決這一課題,正在改變白色LED及燈泡色LED的光源——藍色LED芯片的構造。雖然具體細節(jié)沒有公布,但已經(jīng)在藍色LED芯片發(fā)光區(qū)域的量子井層和隔斷層的界面附近,采用了防止電子或者空穴蓄積的層構造,使電子和空穴易于再次結合。這樣,1mm見方芯片的外部量子效率在通入350mA電流時可達65.5%,通入1A電流時的效率也可高達59%。

  通過上述方法以及降低順向電壓技術等,希望將來在1mm見方芯片中電流密度為2A/mm2時的發(fā)光效率能夠達到150lm/W,光通量能夠達到1000lm。這就需要將內部量子效率提高到80%(目前為53%),外部量子效率提高到72%(目前為47%),熒光體的轉換效率提高到252lm/Wopt(目前為228 lm/Wopt)。

  日本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公司(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的Michael Schmitt也介紹了降低衰退現(xiàn)象的高輸出功率白色LED技術。這是一項名為“UX:3”的將n電極設在LED內部的技術。使電流在芯片內部均勻地通過,從而控制電流密度,提高效率。另外,通過取消芯片表面的電極,使芯片內部的光更容易向芯片外部放出。

  該公司透露了向1mm見方的芯片通入電流時光輸出功率的特性。與隨著電流的增大光輸出功率呈線形上升的理想特性(沒有衰退現(xiàn)象)相比,通入電流在350mA~1A范圍時的光輸出功率比理想特性低15%左右。

  有效散出芯片熱量,可靠性提高

  在延長光源壽命方面,豐田合成的山口壽夫發(fā)表了演講。指出在用于照明等的高輸出功率白色LED方面,光源藍色LED芯片的散熱方法非常重要。作為應用于該公司產(chǎn)品的散熱技術,首先在熱傳導率高的陶瓷基板上將藍色LED芯片進行倒裝芯片封裝,把成為熱源的芯片發(fā)光層靠近陶瓷基板。然后,將LED芯片的電極與陶瓷基板的電極通過金錫(AuSn)焊料連接。金錫焊料的存在使LED芯片的熱量便于從電極散出。在可靠性試驗方面,即使經(jīng)過兩萬小時的使用,亮度也僅有5%左右的降低。在頻繁進行白色LED的開燈、關燈時,流向LED芯片的熱壓也會減小,因此通過這種使用方法也可延長壽命。

  豐田合成還介紹了該公司開發(fā)的采用玻璃材料封裝的白色LED。玻璃封裝的特點是,與采用樹脂封裝的普通白色LED相比可靠性更高(短波長的光不會變弱);線膨脹系數(shù)方面,由于LED芯片與封裝基板距離很近,不易產(chǎn)生由溫度變化引起的熱壓。該公司在開發(fā)中與住田光學玻璃進行了合作。目前,計劃在采用小型芯片的部分產(chǎn)品中展開該技術,最新數(shù)據(jù)方面,通入20mA電流時的發(fā)光效率達到了104.9lm/W(現(xiàn)有規(guī)格為76.5lm/W)。首先將用于檢測設備以及內視鏡等特殊用途的照明,將來還希望在更廣領域的照明中使用。

  LED要想成為照明主角,不但要具有高能源效率、充分的亮度以及較長的壽命等,還要追求光線是否讓人感到舒適。從這一角度推進白色LED開發(fā)的就是三菱化學。在“Green Device Forum 2010”上,三菱化學的折戶文夫介紹說,演色性及色彩表現(xiàn)性等白色光的色調今后將越來越重要。

  折戶認為,僅用平均演色性指數(shù)(Ra)來作為判斷白色LED演色性好壞的數(shù)值是不夠的。因為Ra中不包含對鮮紅色等高彩度顏色的演色性評價。對此,折戶強調了該公司將紅色熒光體CASN(CaAlSiN3;Eu2+)添加到白色LED熒光體中做法的好處。

  折戶指出,想要進一步提高演色性時,可在近紫外LED上結合使用紅、綠、藍三種熒光體。三菱化學開發(fā)出了利用發(fā)光波長為405nm的近紫外LED的白色LED。雖然仍存在因斯托克斯效應導致的效率下降、因發(fā)光波長短導致的封裝材料劣化等課題,但Ra超過了95,高彩度紅色的演色性(R9)超過了90。但白色LED的發(fā)光效率在色溫為2700K時還比較低,只有25lm/W。該公司今后將致力于發(fā)光效率的提高。

  折戶在演講中提到了以15種飽和色作為色卡的演色性新評測基準Color Quality Scale(CQS),Ra雖低但CQS高的話,也可清晰看到照明下的物體,這種CQS目前正在接受CIE Technical Committee的審議。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