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線性負反饋恒流源" title="恒流源">恒流源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的數(shù)控高精度恒流源。該恒流源使用新型微處理器對電流源負載電流" title="負載電流">負載電流進行采樣,使用PID算法在數(shù)字域對采樣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將處理結果轉換為模擬信號,反饋到恒流源調整器" title="調整器">調整器,實現(xiàn)快速數(shù)字閉環(huán)反饋控制。測試結果表明,在輸出電流10mA~2010mA范圍內,電流紋波≤0.06mA,輸出電流與設定電流相對誤差≤1%,電流調節(jié)最小步進值為1mA。
??? 關鍵詞: 恒流源? 微處理器? PID算法? A/D" title="A/D">A/D轉換器? D/A" title="D/A">D/A轉換器? 運算放大器
?
??? 恒流電源是為電流型負載提供穩(wěn)定電流的重要儀器。常見的恒流源電路方案有:脈沖調寬式、線性負反饋方式[1-2]等。脈沖調寬式(開關式)恒流源通過改變調整器的工作脈沖寬度達到恒流的目的。目前廣泛應用于空間技術、計算機、通訊、家電等領域中。這種恒流源調整器工作在開關狀態(tài)、功率損耗小、效率高達70%~95%,但紋波電流大,輻射干擾強、恒流精度低。線性負反饋式恒流源通過改變調整器的工作電壓,使其輸出電流保持恒定,具有失真小、穩(wěn)定度高、紋波小等特點,但功率損耗大、效率較低,主要應用于高精度場合。
?? PID控制是根據(jù)系統(tǒng)的誤差,利用比例、積分、微分計算出控制量,對系統(tǒng)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3]。PID控制問世至今已有近70年歷史,它以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好、工作可靠、調整方便而成為工業(yè)控制的主要技術之一。比例控制是一種最簡單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輸出信號與輸入誤差信號成比例關系;積分控制是輸出信號與輸入誤差信號的積分成正比關系;微分控制的輸出信號與輸入誤差信號的微分(即誤差的變化率)成正比關系。在本系統(tǒng)中,使用比例積分(PD)控制。
??? 本文在線性負反饋式恒流源基礎上,利用新型微處理器AT89S52[4]對實時負載電流進行采樣,然后根據(jù)用戶設定的電流值使用工業(yè)控制上成熟的PID算法進行處理,最后根據(jù)算法結果對恒流源進行反饋控制,從而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的恒流精度和穩(wěn)定度。同時,利用微處理器資源,還提供了鍵盤控制和電流數(shù)值顯示等功能。
1 系統(tǒng)硬件結構
??? 整機系統(tǒng)結構如圖1所示,由供電電源、數(shù)控部分、恒流源三大部分構成。供電電源為整個系統(tǒng)提供需要的穩(wěn)定電源;恒流源是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它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線性負反饋恒流源,它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系統(tǒng)的精度;數(shù)控部分是附加在恒流源上的一個獨立系統(tǒng),它在數(shù)字域控制恒流源,并響應用戶的設定,顯示電流數(shù)值。
???????????????????
1.1 恒流源部分
??? 恒流源部分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線性負反饋恒流源,如圖2所示。U1(LM350A)為調整器,是恒流源的核心部件。負載電流經(jīng)采樣電阻R5,產(chǎn)生微弱的采樣電壓,經(jīng)過超低噪聲運算放大器U2同相放大。放大的電壓信號送往由U3組成的差分放大器的負端(同時送往數(shù)控部分進行A/D轉換)。差分放大器把負端采樣電壓與正端的數(shù)控部分設定電壓的差值進行放大,輸出到調整器的調整端,形成閉環(huán)反饋。若有某種情況使負載電流增加,則采樣電阻上的電壓增加,使同相放大器U2輸出電壓變大,差分放大器輸出電壓減小,調整器調整端電壓減小,調整器輸出電壓變低,使負載電流減小,從而維持了負載電流的動態(tài)穩(wěn)定,反之亦然??梢钥闯?,差分放大器的正端決定了負載電流的大小。若U3正端電壓升高,則調整器調整端電壓升高,調整器輸出電壓升高,負載電流增加,同相放大器輸出增加,差分放大器負端電壓升高,直到U3正負端電壓相等,系統(tǒng)再次動態(tài)穩(wěn)定。
???????????????????
??? 采樣電阻串聯(lián)在負載回路內,并由此檢測負載電流變化。因此,采樣電阻的穩(wěn)定性將直接影響到恒流源的性能,且采樣電阻還應有足夠大的功率,否則也會影響恒流源的性能甚至燒壞。綜合以上各因素,在實際電路中選用大功率錳銅材料制成的精密電阻,其溫度系數(shù)達到(-3~+20)10-6/℃。
??? 采樣放大器U2選用超低噪聲運放AD797。因為它處于閉環(huán)反饋的第一級,所以要盡量減小噪聲的影響。
差分放大器U3選用高精度運放OP07,提供高精度的比較結果。
????過熱、過流、過壓保護功能由三端穩(wěn)壓芯片LM350內部提供。
??? 為了使電路在未加負載時仍處于線性工作狀態(tài),還要有一定預負載。預負載電流一般?。?BR>??? IR0=IOMax/(20-50)
??? 預負載電阻R4取220Ω,功率為2W。
??? D4是為了防止引線較長使線路中出現(xiàn)反向感應電壓而損壞電路。加上D4可使反向感應電壓經(jīng)過D4構成閉合回路,從而保護電路。
1.2 數(shù)控部分
??? 數(shù)控部分主要由微處理器模塊、A/D模塊、D/A模塊、鍵盤模塊、顯示模塊、復位模塊等組成。微處理器是整個數(shù)控部分的處理控制中心;A/D模塊完成模擬信號到數(shù)字信號的轉換;D/A模塊完成數(shù)字信號到模擬信號的轉換;鍵盤模塊給用戶提供控制接口;顯示模塊根據(jù)需要顯示相應的電流值;復位模塊為整個數(shù)控部分提供可靠的復位信號。
??? 數(shù)控部分主要完成以下幾個任務:(1)響應用戶的按鍵操作,保存用戶設定的電流值。(2)控制A/D模塊按照一定的周期將采樣信號(圖2中U2的輸出)數(shù)字化。(3)在微處理器內部按照PID算法根據(jù)用戶設定值對采樣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4)將處理結果通過D/A模塊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出到恒流源差分比較器的正端,完成數(shù)控部分對恒流源部分的控制。(5)按照用戶的需要顯示相應的電流值。
??? 微處理器選用ATMEL公司的AT89S52單片機。AT89S52是一種低功耗、高性能CMOS工藝的8位單片機,與標準MCS-51的引腳和指令完全兼容。
??? 為了滿足取樣精度及轉換精度,選取12位的A/D芯片AD574和12位的D/A芯片DAC1230。在輸出2000mA情況下,控制精度可達2000mA/212≈0.5mA。
??? 顯示模塊選用MAX7219,串行接口,可以直接驅動8位數(shù)碼管。
??? 鍵盤模塊直接使用微處理器的通用I/O口。
??? 復位模塊選用MAX813,具有上電復位功能、低壓復位功能以及內部集成看門狗和比較器。
1.3 供電電源
??? 電源部分使用單輸入三輸出變壓器,將市電(220V/50Hz)轉換為兩路17V和一路9V的交流電源。分別使用通用的三端穩(wěn)壓芯片LM350A、LM337、LM7805將三路交流電源整流為系統(tǒng)所需的三種直流電源:+15V(3A)、-15V(1.5A)、+5V(1A)。其中+15V電源為恒流源、A/D轉換器、D/A轉換器、運算放大器提供正電源;-15V電源為A/D轉換器、D/A轉換器提供負電源;+5V電源為數(shù)控部分提供工作電源。三種電源都設計了必要的保護電路、指示燈及預負載電路,以保證其正常、穩(wěn)定地工作。
2 軟件設計
??? 程序分主程序和中斷程序兩大塊。主程序處理用戶的按鍵和顯示,中斷程序處理A/D轉換、PID算法、D/A轉換等任務。
主程序中,首先初始化寄存器和外圍芯片,設置相應的變量。然后反復地調用鍵盤掃描模塊和顯示模塊。
??? 中斷程序包括定時器中斷和外部中斷。利用微處理器的定時器資源,設置130ms的定時器。在定時器中斷程序中,啟動A/D轉換模塊,然后退出中斷程序。
??? 當A/D轉換完成時,觸發(fā)微處理器的外部中斷。在外部中斷程序中,讀取最新的采樣數(shù)據(jù),調用PID算法,根據(jù)用戶設定值進行處理,接著調用D/A模塊,將處理結果轉換為模擬信號并輸出,最后退出中斷程序。外部中斷流程圖如圖3所示。
?????????????????????????????
???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固定的采樣周期,使整個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將不需要及時作出響應的鍵盤及顯示放在主程序中,有利于節(jié)省微處理器的資源。
3 性能測試
??? 恒流源使用時,先加上負載,預熱30分鐘,使系統(tǒng)內部溫度達到平衡狀態(tài),然后開始測量。在設定不同的電流值后,利用5位半數(shù)字萬用表測量實際的電流值并和數(shù)控部分顯示的電流值進行比較,利用示波器檢測電流的波動,并給出紋波和絕對誤差,如表1所示。
????????????????????????
??? 在改變輸入電源電壓的情況下,測量電流值如表2所示。
??????????????????????????
??? 在改變負載的情況下,測量電流值,如表3所示。
??????????????????????????
??? 在傳統(tǒng)的線性負反饋恒流源的基礎上,增加微處理器控制,通過測量負載電流,與設定值比較,使用PID算法,根據(jù)算法結果調整電流值,大大提高了恒流源的性能。利用此原理,用戶按照自己的需要,增加相應的功能,很容易做出各種實用的高精度電流源。
參考文獻
[1]?曲學基,王增福,曲敬鎧.穩(wěn)定電源基本原理與工藝設計.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
[2]?何希才,姜余祥.新型穩(wěn)壓電源及其應用.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2.
[3]?陶永華,尹怡欣,葛蘆生.新型PID控制及其應用: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4]?李玉峰,倪虹霞.MCS-51系列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