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了一種新的抗多址干擾方法—輔助矢量接收機,它可以表示成期望用戶的特征矢量與一系列加權(quán)的輔助矢量AV(Auxiliary Vector)之和的形式,AV與權(quán)系數(shù)的最優(yōu)值分別根據(jù)最大互相關和最小輸出能量的標準來選取。與多用戶檢測" title="多用戶檢測">多用戶檢測MUD(Multiuser Detection)相比,AV接收機具有無需增加MUD模塊、無需矩陣求逆、可以用于下行鏈路、便于盲實現(xiàn)等優(yōu)點。仿真結(jié)果表明:輔助矢量接收機的抗MAI性能略優(yōu)于解相關檢測器" title="相關檢測器">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
關鍵詞: DS-CDMA" title="DS-CDMA">DS-CDMA 多址干擾 輔助矢量接收機
多址干擾MAI(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嚴重影響了DS-CDMA系統(tǒng)的性能和容量,因此各種抗MAI技術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研究興趣,成為CDMA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能從根本上去除MAI的方法是多用戶檢測MUD(MultiUser Detection)[1,2]。MUD的基本原理是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的后邊加入多用戶檢測模塊,通過挖掘相關接收機輸出中隱含的多用戶信息來估計和消除MAI。研究表明,各種多用戶檢測方法都能較好地去除MAI,其中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3]因其相對簡單的結(jié)構(gòu)以及優(yōu)良的性能成為最常見的多用戶檢測器。但MUD的缺點是算法較復雜,大大增加了系統(tǒng)的復雜度,有些還包含矩陣求逆運算(如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增加了系統(tǒng)的計算負擔,且在使用長PN碼作為擴頻" title="擴頻">擴頻碼時,每個符號周期都要重新計算矩陣的逆,更是難以實時完成。針對MUD的這些缺點,Pados D.A.和Batalama S.N.提出了輔助矢量接收機(Auxiliary Vector Receiver)的概念[4~6]。它仍然采用了相關的結(jié)構(gòu),與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不同的是,它采用由期望用戶的特征矢量加上一系列加權(quán)的輔助矢量構(gòu)成的輔助矢量濾波器代替期望用戶的特征矢量進行相關運算。選取最優(yōu)的輔助矢量和權(quán)系數(shù),能有效地去除MAI。
1 同步DS-CDMA信號模型
本文采用同步DS-CDMA模型。因該系統(tǒng)至少在下行鏈路是可實現(xiàn)的[1],如準同步衛(wèi)星[7]和微蜂窩[8]CDMA系統(tǒng);而且理論已證明,含有K個用戶的異步DS-CDMA系統(tǒng)可以等效為含有2K-1個用戶的同步DS-CDMA系統(tǒng)。為敘述簡明,本文只考慮基帶信號。
假設同步DS-CDMA系統(tǒng)中有K個用戶,則接收信號可以表示為:
其中,Aj是第j個用戶接收信號的幅度,bj∈{-1,1}是第j個用戶發(fā)送的信息比特,Sj(t)是第j個用戶的擴頻波形。假設各用戶的擴頻波形是歸一化的,即是AWGN。設擴頻序列的長度是L,對接收信號以碼片速率進行采樣,則在一個碼元周期內(nèi)可得L個樣本點,它們構(gòu)成RL空間中的一個矢量,于是接收信號可用矢量形式表示成:
分別為接收信號矢量、第j個用戶的擴頻序列矢量和高斯噪聲矢量 。
不失一般性,假設期望用戶是用戶1,則上式可以表示為:
此式清楚地表明,DS-CDMA系統(tǒng)中信息接收的關鍵就是要在RL矢量空間中,在多址干擾和信道噪聲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如何從接收信號矢量r中把期望用戶的信息比特b1恢復出來。而可知的只有期望用戶的擴頻矢量S1。
2 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
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是將接收信號矢量與期望用戶的擴頻矢量進行相關運算,再對得到的結(jié)果進行判決。因此恢復出的信息比特為:
若Sj(j≠1)與S1是正交的,則=0,這時不會產(chǎn)生MAI,接收機達到了單用戶系統(tǒng)的性能。但由于移動信道的多徑傳播,以及擴頻碼存在Welch界,使不同用戶的擴頻矢量之間不可能完全正交,因此在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時,MAI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忽視了多址干擾的結(jié)構(gòu)特征,而只是簡單地把它看成高斯噪聲來對待的結(jié)果。當干擾用戶的信號較強時,接收機的性能急劇下降。
3 輔助矢量接收機的基本原理
輔助矢量接收機仍然采用了相關的結(jié)構(gòu),卻用S1加上一系列加權(quán)的輔助矢量AV(Auxiliary Vector)μiGi構(gòu)成的輔助矢量濾波器代替S1來進行相關運算,若AV的個數(shù)為N,則輔助矢量濾波器可以表示為:
選取最優(yōu)的Gi和μi,則wAV能夠有效地去除MAI。
當用輔助矢量接收機代替?zhèn)鹘y(tǒng)相關接收機來檢測信息比特b1時,恢復的信息比特為:
輔助矢量接收機的原理如圖1所示。
圖中B是G1,G2,…,GN構(gòu)成的矩陣,Gi構(gòu)成B的第i列,即BL×N=[G1,G2,…,GN], μ=[μ1,μ2,…,μN]T是權(quán)系數(shù)構(gòu)成的矢量。
為了達到最佳的誤比特性能,需要選取最優(yōu)的Gi和μi。文獻[5]中提出一種分別采用最大互相關(Maximum Cross Correlation)和最小輸出能量(Minimum Output Energy)準則來選取Gi和μi,并通過遞推來求解Gi和μi(i>1)的方法。
依次遞推下去,即可得到所有的輔助矢量和權(quán)系數(shù)的最優(yōu)值,再根據(jù)(8)式,就可以得到輔助矢量濾波器wAV。
4 輔助矢量接收機的抗MAI性能仿真與結(jié)果分析
對接收端" title="接收端">接收端采用輔助矢量接收機的CDMA系統(tǒng)的誤比特性能進行了仿真,并與接收端采用的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和常見多用戶檢測器時的情況進行了對比。仿真使用同步DS-CDMA系統(tǒng),原理如圖2所示。各用戶發(fā)送的信息比特bj∈{-1,1},且P{1}=P{-1}=0.5,采用31位Gold序列作為擴頻碼。信道噪聲是功率譜密度為1的加性高斯白噪聲。AV接收機中AV的個數(shù)設定為5。每次仿真試驗傳送50 000個信息比特,求出誤比特率。每個仿真結(jié)果是100次仿真試驗的平均值。
圖2
?
圖3是在CDMA系統(tǒng)中有4個干擾用戶的情況下得到的期望用戶的BER-SNR曲線,對接收端分別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和AV接收機時系統(tǒng)的誤比特性能進行了對比。圖中標注的弱MAI對應于干擾用戶的SNR為5dB、6dB、7dB、8dB,強MAI對應于干擾用戶的SNR為18dB、19dB、20dB、21dB。圖中還列出了單用戶系統(tǒng)的情況作為參考??梢郧宄乜闯?,采用AV接收機時系統(tǒng)的誤比特率遠遠低于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時的情況。在強MAI的情況下,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時,系統(tǒng)的BER始終在0.1之上,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通信;而采用AV接收機, BER=10-5時只比單用戶系統(tǒng)有約2dB的性能損失。還可以看出,隨著干擾用戶SNR的增強,接收端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時,誤比特性能急劇變差,而當接收端采用AV接收機時,誤比特性能變化很小,這更進一步說明了AV接收機有很好的去除MAI的能力。
圖4顯示了CDMA系統(tǒng)在干擾用戶個數(shù)變化時期望用戶的誤比特情況,與接收端分別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和AV接收機時的情況進行了對比。仿真中設定所有用戶的接收功率相同。仍可以看出采用AV接收機要遠遠優(yōu)于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
圖4
?
圖5顯示了AV接收機與解相關檢測器以及MMSE檢測器的性能比較。系統(tǒng)包含K=16同步、等功率用戶。仿真結(jié)果顯示采用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時BER始終在10-1以上,表明此時系統(tǒng)受MAI的影響非常嚴重。AV接收機的性能在低SNR區(qū)與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基本相同,在高SNR區(qū)則略好于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
除了有略好于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的抗MAI性能外,與后兩者相比輔助矢量接收機還具有如下優(yōu)勢:
(1)采用與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相近的結(jié)構(gòu),無需在相關器后邊增加多用戶檢測模塊,因此復雜度低于多用戶檢測器。
(2)無需進行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所必需的矩陣求逆運算。
(3)只需知道期望用戶的擴頻波形和定時,所需條件與傳統(tǒng)相關接收機相同。這就克服了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必須知道干擾用戶的擴頻波形和定時,以及MMSE檢測器必須估計干擾用戶信號功率的缺點。為在下行鏈路中去除MAI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也便于盲實現(xiàn)。
輔助矢量接收機是一種新穎的抗MAI技術,它在保留相關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采用期望用戶的特征矢量加上一系列加權(quán)的AV構(gòu)成的輔助矢量濾波器來代替?zhèn)鹘y(tǒng)相關接收機。選取最優(yōu)的AV和權(quán)系數(shù),能夠有效地去除MAI。本文的仿真結(jié)果表明,輔助矢量接收機具有略優(yōu)于解相關檢測器和MMSE檢測器的抗MAI性能,而且輔助矢量接收機還有無需在相關器后邊增加多用戶檢測模塊、無需進行矩陣求逆運算、可以應用于下行鏈路、便于盲實現(xiàn)等優(yōu)點。因此它不但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抗MAI方法,而且是在DS-CDMA系統(tǒng)中替代傳統(tǒng)單用戶接收機的理想方案。
參考文獻
1 Duel-Hallen A, Hotlzman J, Zvonar Z.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CDMA systems. IEEE Personal Commun. Mag.,1995;2(4):46~58
2 Moshavi S.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DS-CDMA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 Mag.,1996;34(10):124~136
3 Honig M, Madhow U, Verdu S. Blind adaptive multiuser detection.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1995;41(4):944~960
4 Pados D A, Lombardo F J ,Batalama S N.Auxiliary-vector filters and adaptive steering for DS/CDMA single-user detection. IEEE Trans. Vehic. Tech.,1999;48(6):1831~1839
5 Pados D A, Batalama S N. Joint space-time auxiliary-vector flitering for DS/CDMA systems with antenna arrays. IEEE Trans. Commun.,1999;47(9):1406~1415
6 Pados D A , Batalama S N. Low-complexity blind detection of DS/ CDMA signals: auxiliary-vector receivers.IEEE Trans.Commu., 1997;45(12):1586~1594
7 Gaudenzi R D, Elia C, Viola R. Band limited quasi-syn-chronous CDMA: A novel satellite access technique for mobile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J. Select. Areas Commun,1992;10(2):328~343
8 Kajiwara A, Nakagawa M. Microcellular CDMA system with a linear multiuser interference canceler. IEEE J. Select. Areas Commun, 1994;12(5):605~611
9 Chen W, Mitra U, Schniter P. On the equivalence of three reduced rank linear estimators with applications to DS-CDMA.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2002;48(9):2609~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