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消息,據中核集團今日消息,今年是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40 周年。在第 68 屆 IAEA 大會期間,當地時間 9 月 16 日,由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CAEA)主辦,中國核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CNNC)承辦,主題為“開放合作共享發(fā)展”的“核科研設施開放共享”中國邊會,在維也納 IAEA 總部成功舉辦,中國面向全球開放 12 個核科研設施,與全球同行共同打造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平臺。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表示,在中國加入 IAEA40 周年之際,中方開放了 12 個核科研設施,中方愿與各方共建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fā)展環(huán)境,共享核科技研發(fā)、試驗測試、工程驗證等優(yōu)勢技術資源平臺,加強聯合研發(fā)、科技交流和人才培養(yǎng)等務實合作,以實際行動推動核能發(fā)展更加普惠包容、核能合作更加開放有序,為世界共同繁榮、人類共同福祉做出應有貢獻。
會上,中核集團對本次開放的核科研設施進行了輻照能力、試驗能力、處置能力、聚變能力等展示。據了解,這些核科研設施中,有多項設施已達世界一流水平,甚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附本次開放的核科研設施和試驗平臺名單如下:
· 中國先進研究堆
·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設施(零功率裝置 / 原型微堆)
· 49-2 泳池式反應堆裝置
· 岷江泳池式試驗反應堆
· 中國北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實驗室
· 中國環(huán)流三號托卡馬克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
· 大氣、水環(huán)境及放射生態(tài)學模擬研究平臺
· 100MeV 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
· 熱工水力與安全共享試驗平臺
· 核級設備鑒定配套試驗設備設施
· 安全殼結構性能實驗平臺(玄武)
· 安全殼熱工水力綜合實驗裝置(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