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浙江大學研究團隊研制出116萬尼特超亮鈣鈦礦LED

浙江大學研究團隊研制出116萬尼特超亮鈣鈦礦LED

刷新溶液法LED記錄
2024-09-14
來源:IT之家

9 月 13 日消息,浙江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分子摻雜,實現(xiàn)了鈣鈦礦半導體從 n 型到 p 型的連續(xù)轉變,同時可以保持極高的發(fā)光性能。

在可控摻雜的基礎上,團隊研制出具有簡單結構的鈣鈦礦 LED,并創(chuàng)造了溶液法 LED(包括 OLED、量子點 LED 和鈣鈦礦 LED)的高亮紀錄,達到了 116 萬尼特。

" 摻雜 " 是半導體領域的基礎概念。半導體材料之所以如此廣泛應用于電子技術,關鍵在于它們可以通過摻雜實現(xiàn) p 型和 n 型兩種不同的導電特性。對于傳統(tǒng)半導體而言,通過 " 摻雜 ",即在晶格中引入雜質,可以實現(xiàn)對其電學性質的有效控制。

4.jpg

鈣鈦礦鹵化物是一種新型半導體,在太陽能電池、LED 和激光器等器件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光電性能,且易于低成本制備,在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但由于其結構和成分較為復雜,如何實現(xiàn)對其電學特性的精確調控是領域的重要挑戰(zhàn)。

團隊偶然發(fā)現(xiàn),4PACz 這種實驗室里非常常見的材料,由于它具有強烈的吸電子能力,當作為摻雜劑引入鈣鈦礦半導體時,可以有效地將原本是 n 型的鈣鈦礦轉變?yōu)?p 型。同時,在引入摻雜后,鈣鈦礦半導體仍然保持著很高的熒光效率。此外團隊也發(fā)現(xiàn)了適用于鈣鈦礦的 n 型摻雜劑。

通過可控摻雜技術,研究團隊成功制備出不包含空穴傳輸層且性能優(yōu)異的鈣鈦礦 LED。與此同時,與常規(guī) LED 相比它還顯示出巨大優(yōu)勢。

引入 4PACz 摻雜制備的 p 型鈣鈦礦 LED,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實現(xiàn)了 116 萬 cd / m 2(116 萬尼特)的最高亮度,以及 28.4% 的外量子效率和 23.1% 的能量轉換效率。

浙江大學 2020 級博士生熊文濤介紹," 這些器件的超高亮度刷新了溶液法 LED 的記錄,其能量轉換效率為可見光鈣鈦礦 LED 的最高水平。"


Magazine.Subscription.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