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游砍單風暴擴大,半導體行業(yè)拐點已至?
7月1日,據臺媒今天最新消息,半導體芯片砍單降價風暴擴大,先前價格相對堅挺、供不應求的微控制器(MCU)開始出現(xiàn)報價雪崩潮,尤以臺廠鎖定的消費型應用價格壓力最大,更傳出全球前五大MCU廠產品價格腰斬的消息。
01 馬太效應,MCU復蘇難堅挺?
MCU在6月前的價格仍舊非常堅挺,龍頭廠商還紛紛延長貨期(普遍在50周),海外大廠還開啟了多輪漲價,國內廠商也跟隨漲價趨勢。而本次降價消息,對于MCU的高光時刻將會有所抑制和扭轉。
回顧以往,MCU銷售額在2019年因全球經濟疲軟下跌7%,然后在2020年繼續(xù)下跌 2% ,但是MCU 銷售額在2021年反彈,增長27%,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02億美元。創(chuàng)自2000年以來最高增速。MCU的平均售價(ASP)在2021年攀升了12%,同時MCU出貨量受產業(yè)鏈影響在 2021年僅增長13%至312億顆。
來源:IC Insights
根據 IC Insights 最新報告顯示,在去年強勁的MCU復蘇中,5家最大的微控制器供應商的銷售排名與2020年相比保持不變。分別為NXP、Microchip、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
五家最大的微控制器供應商均開發(fā)和銷售基于ARM的MCU。與2016年的72.2%相比,這些公司在2021年占全球MCU銷售額的 82.1%,這意味著微控制器領域的巨頭不斷擴大。自2016年以來,最大的MCU供應商的市占率增長主要是由于重大收購和合并。
顯然,五家最大的MCU供應商明顯大于微控制器前10名中的其他供應商。例如,前10名中的后半部分(德州儀器、新唐、羅姆、三星和東芝)去年的MCU銷售額為 23 億美元,占市場總額的11.4%。在前 10 名之外,MCU供應商在2021年的市場份額僅為6.5%。
MCU為什么會成為火爆“新貴”?這一切要從2020年開始的缺芯潮說起。
受疫情影響,一些工廠停工停產導致產能壓縮,讓芯片出貨變得不再穩(wěn)定。在此次“芯片荒”浪潮中,MCU尤其是車規(guī)級MCU是受影響最嚴重的芯片之一。
不過,編者認為,今年一二季度以來,當前半導體的需求出現(xiàn)一定的結構性分化,部分芯片供需、價格開始出現(xiàn)反轉。而目前來看,MCU賣方市場的格局似乎也岌岌可危。當然,這也凸顯此輪各大晶圓廠漲價的整體戰(zhàn)略意義。
最新消息顯示,意法半導體有通用型MCU價格從3月的人民幣70元大砍至現(xiàn)階段的人民幣32元;也有原本報價人民幣百元以上的MCU滑落至二位數價位,引發(fā)關注。
來源:見智研究
據悉,通用型MCU廠去年基本上都向客戶調漲一至二次價格,隨著全球大環(huán)境變化快,在通膨、升息、終端需求降溫等因素干擾下,現(xiàn)階段客戶、通路商等庫存水位皆高,導致通用型MCU價格開始下滑。
實際上,根據7月1日國內采購商渠道的庫存來看:目前MCU的庫存量都已經非常充足,且2021年產品的庫存量仍舊非常大,包括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恩智浦、兆易創(chuàng)新等龍頭廠商。
02 宏觀缺芯沖擊國內,拐點將至?
根據芯八哥此前最新整理數據顯示,5月全球芯片平均交貨周期仍維持高位,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7.1周(約6.3個月),表明截至目前全球性缺芯問題仍在持續(xù)。值得關注的是,自2月以來交期增速下滑趨勢明顯,可以看出宏觀層面芯片緊缺程度有所“松動”,預示著未來將迎來“曙光”。
來源:SFG、芯八哥整理
如上所述,種種跡象表明,MCU成為繼驅動IC、部分電源管理IC與CIS影像感測器市況反轉之后,又一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透露半導體市場供不應求盛況快速退燒,原本狂缺的芯片在客戶端重復下單后,近期受通膨、戰(zhàn)爭、升息等壓力導致需求不如預期,開始大刀砍庫存、降價出清。
除了國際大廠之外,具體到國內消費類MCU企業(yè),近來就例如有消費及家電MCU領先企業(yè)之一的合泰等企業(yè)通過價格調整應對消費類MCU降價。
來源:芯八哥整理
另據供應鏈反饋,伺服器、車用及工控MCU市場續(xù)強,高階產品價格仍相對硬挺,不過,臺灣MCU廠主要都是以消費型產品應用為主,難逃此波庫存調整導致的砍單與價格修正壓力。
不具名的臺灣MCU廠透露,大陸市場需求確實放緩,MCU領域以消費性為主的家電產品受影響程度大,因此該公司也因應客戶要求,根據個案與客戶商討價格調整,目前平均降幅約在一成內,尚未回到疫情前的起漲價位。
更重要的是,與消費用MCU相比,車規(guī)MCU賽道行業(yè)門檻極高。多年來,國內很多廠商都因為車規(guī)級芯片研發(fā)周期長,設計門檻高,資金投入大等望而卻步。
久而久之,中國MCU市場基本被歐美日三國企業(yè)所占據,國內廠商的市場占有率較低。作為國內最大的 MCU 銷售廠商之一,兆易創(chuàng)新 2020 年的銷售收入規(guī)模為 7.5 億元人民幣,國內市場占有率不足3%。
危機同樣代表著機遇,這一次缺芯潮給了國內芯片廠商崛起的機會。
來源:投資界
回望2021年,MCU領域的融資景象,蔚為壯觀——云途半導體、靈動微電子、恩狄、澎湃微電子、曦華科技等公司相繼在2021年完成了多輪融資。他們背后有一個浩浩湯湯的投資人大軍——普華資本、創(chuàng)新工場、松禾資本、啟賦資本、中金資本等數十家VC/PE機構,以及小米長江產業(yè)基金、中芯聚源、蘭璞資本、深圳華強等產業(yè)資本。
這也能總結出這樣一個規(guī)律:很多MCU公司創(chuàng)始人會優(yōu)先考慮拿產業(yè)資本和地方政府的錢,其次是國家隊,最后才是純財務資本。
總體而言,汽車、工業(yè)類的芯片需求及價格仍然堅挺,家電、手機等消費類芯片庫存已出現(xiàn)過多的情況,存在價格下跌風險,或引發(fā)供應鏈震蕩。
因此,結合行業(yè)內的綜合反饋,編者也能作出大膽預測,目前全球芯片短缺情況可能于2023年翻轉,隨后將出現(xiàn)產能過?,F(xiàn)象。主因在于自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各半導體公司均大規(guī)模擴廠所致。
畢竟,從以往產業(yè)規(guī)律看來,半導體產業(yè)的特性為:一旦芯片供需處于平衡時,業(yè)者便會著手進行投資,為下一波需求做準備。然而,當前芯片短缺之所以如此嚴重,在于某些領域產能投資不足,又因新冠疫情,造成工作及學習電子設備需求飆升。因此,這多少帶有點“賭市場”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