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間,華為折疊旗艦及全場景新品發(fā)布會正式召開。在一眾電子產品中,華為折疊屏手機備受矚目。從2019年2月推出第一款折疊屏手機以來,這已經是華為折疊屏手機迭代的第五代產品。
折疊屏手機無疑是今年消費電子領域的熱門品類,從半年內市場就推出4款新品的態(tài)勢來看,折疊屏手機已然成為各品牌爭奪高端市場的必爭之地。在一季度消費電子行業(yè)整體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折疊屏手機的火熱,也讓市場多了些信心。
一季度消費電子疲軟,廠商卻扎堆出新
今年一季度,消費電子領域市場疲軟。據彭博社報道,今年一季度,中國半導體季度產量出現了2019年初以來的首次萎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疲軟。疊加長三角地區(qū)疫情影響,使得一季度半導體產量急劇下滑。
智能手機作為消費電子重要品類,同樣情況不佳。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報告,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420萬臺,同比下降14.1%,跌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水平。不僅是國內,一季度全球手機行業(yè)同樣不景氣,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11%。
盡管需求疲軟,但在折疊屏手機這一賽道上,各廠商卻是勢頭不減。在28日華為推出最新款折疊屏手機之前,4月11日晚vivo發(fā)布首款折疊屏手機X Fold,售價8999元起;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后,于今年1月發(fā)布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再往前看,去年12月份,OPPO同樣推出首款折疊屏手機。
廠商扎堆發(fā)布,折疊屏手機似乎來到了好時機。雖然幾大廠商推出時間相較于三星、華為晚了些,但從目前來看,折疊屏手機正處于嘗鮮階段,且有望在今年有一輪增長。
根據市調機構Omdia發(fā)布《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追蹤報告》,2021年折疊屏手機全年出貨量達到900萬臺,同比增長309%,其中三星出貨量最多,華為排名第二。報告同時指出,自2019年首款折疊屏智能手機推出以來,截止2021年末,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累計出貨量1150萬臺,且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銷量快速增長。
不少人認為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遠比不上智能手機,仍然屬于小眾品類。不過三林以為,在市場剛剛開始成熟之際,有這樣的情況并不讓人意外,相反,快速的市場增長反倒說明折疊屏頗具前景的未來。從增長態(tài)勢來看,此時入場能在市場成型之前占據份額,對于各家其高端化布局亦有益處,是個不錯的時機,再不出手,憑借三星和華為目前的研發(fā)實力和市場份額,很可能難及項背。
以三星為例,在折疊屏賽道上,無論是研發(fā)實力還是市場份額,三星都處于領先位置。在本周三發(fā)布的《三星“消失”在中國市場這幾年》一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三星半導體在全球市場的強勢地位,事實上,折疊屏手機也被認為是三星重返中國市場的一大機遇。
據DSCC公布的2021年折疊市場調查報告,截至目前,三星折疊屏手機出貨已超1000萬臺,占據折疊屏手機銷量的88%,僅2021全年出貨量就為700萬臺,增長迅速。
再看華為,4月28日華為發(fā)布Mate Xs 2新款折疊屏手機時,筆者朋友圈已然被這一新聞刷屏。作為華為迭代的第五款折疊屏手機,新品起步售價為9999元(8GB+256GB),較上一代橫版折疊屏近1.8萬元的定價,購買門檻大幅降低。在京東平臺目前已無貨可約,可以預見5月6日發(fā)售時必然又是一個火熱場面。
折疊屏的火熱,看似是廠商扎堆,背后邏輯還是消費者對于足夠創(chuàng)新的電子產品有所期待,VR智能穿戴設備價格動輒上萬,仍然不乏創(chuàng)新企業(yè)投入其中,不乏資本追求,更不乏高端玩家追逐。
好產品,總有市場。
廠商集體發(fā)力,折疊屏手機進化史
一眾廠商集體擁抱折疊屏,并在這兩年迎來爆發(fā),幾大主流品牌一窩而上,那么,折疊屏是從何時開始火熱的?
其實折疊屏手機發(fā)展已有多年,其前身是柔性屏(柔性OLED),發(fā)展多年。早在2013 CES 大會上,三星就公布了其Youm 柔性OLED計劃,并提出了可折疊手機的概念。
從下面這個動圖可以看到這一柔性OLED面板,已經有了現在折疊屏手機的身影。柔性屏經過十年發(fā)展,從面世到如今消費者開始廣泛接受的折疊屏手機,足足花了5年多時間,直到2018年國產柔性屏廠商柔宇科技,搶在多年研發(fā)的三星之前,率先推出了首款折疊手機——柔派FlexPai。
視頻來源:2013 CES大會 三星現場展示
柔派FlexPai因為小規(guī)模量產、且知名度有限,自發(fā)布后雖然引起了一些市場關注,但并未獲得消費者廣泛青睞,仍然存在折疊屏手機早期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如黑屏、有折痕、續(xù)航、尺寸重量等問題。
不過,資本市場卻是給與了柔宇科技頂級的關注,可見折疊屏手機和柔性屏這一賽道未來的潛力。據公開數據,柔宇科技從創(chuàng)立到2021年9月近十年期間,共進行了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足見資本的青睞。雖然今年柔宇科技頻繁曝出拖欠工資等問題,但這并不妨礙折疊屏市場的火熱。
直到同年11月(2018年),三星推出Infinity Flex Display折疊屏解決方案,這也是三星Galaxy Z Fold的前身,引起了市場的又一熱議。2019年2月,三星正式發(fā)布折疊屏機型Galaxy Fold,成為真正意義上率先在全球開售上市的折疊屏手機。同樣是以三星這一量產的折疊屏手機為起點,2019年開始,折疊屏手機開始在全球市場扎堆。
圖片來源:廠商新品發(fā)布會
2019年2月24日,巴塞羅那MWC2019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移動通信領域展覽會),折疊屏手機呈爆發(fā)之勢,包括華為折疊屏手機Mate X、TCL的三款折疊屏手機、努比亞首款可穿戴柔性手表等多款折疊屏產品發(fā)布,之后,各大品牌紛紛推出自家的折疊屏手機。不過,三星Galaxy Fold推出沒多久,就因缺陷問題被召回,并于11月修正缺陷重新進行全球上市。
修正問題后的三星,場面火熱,國內開售5分鐘就售罄,第二次開售又是5分鐘售罄,消費者嘗鮮意愿強烈。
折疊屏”香“在哪里?
在4月28日新品發(fā)布會上,華為終端業(yè)務CEO、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表示“折疊屏正在加速進入主力機時代”。此前,榮耀CEO趙明也曾表示,折疊屏進入主力機時代的各個先決條件都已成熟,2022年市場將快速放大。
如果我們從折疊屏手機迭代的邏輯來看,其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如何將大型柔性屏應用到手機上,即可折疊手機;
第二階段:解決折疊屏在手機端的相關問題,包括顯示、厚度、壽命、用戶體驗等等;
第三階段:將折疊屏從超高端機變成中高端,推向全市場(降低成本、使其主流化);
在華為的新品發(fā)布會上,新機亮點很多,之前消費者詬病的問題正在一一被廠商解決,折疊屏蔽手機的優(yōu)勢也開始顯示。那么,折疊屏手機究竟香在哪里?
撇除高端的產品形象,三林以為,從2017年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人們希望在有限的機身內享受到更大的屏幕已是趨勢,這一點,從8.3寸的iPad mini的暢銷或許能夠證明,手持大屏是潛在需求。
誠然,從2018年柔宇科技推出第一款折疊屏手機到現在,五年過去了,折疊屏手機還有需要突破的點,還很難說折疊屏手機在用戶體驗上已經能夠媲美普通智能機,包括屏幕使用壽命、抗摔性能、電池續(xù)航、應用程序的適配等等方面。
智能硬件產品的優(yōu)化需要時間,筆者以為相信給出一定的時間,折疊屏手機很有可能成為主流。
據悉,谷歌已經開始著手為折疊屏手機及平板電腦推出Android 12L操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隨著系統(tǒng)的開發(fā)完成及完善,折疊屏手機的軟件生態(tài)也會逐漸媲美常規(guī)智能機,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華為新款折疊屏手機推出的同一天(4月28日),北京市發(fā)放了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百度成為首家獲準企業(yè)。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正式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這意味著“方向盤后無人”的自動駕駛服務在中國超大城市首次放開。
遙記得2013年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剛起步時,市場也不乏質疑之聲,現在來看,時間的價值已然體現出來。
對于折疊屏手機的未來,筆者以為,可以“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