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Facebook終于“放下”人臉識別了嗎?

Facebook終于“放下”人臉識別了嗎?

2021-11-09
來源:張書樂

剛改名為Meta的Facebook又放了個大招,停用關閉其人臉識別系統(tǒng),這將對6億活躍用戶產生直接影響。

請注意,不是全部關閉,只是關閉了人臉識別的一項功能。

11月2日,F(xiàn)acebook(嚴格說現(xiàn)在應稱其為Meta)宣布,“停止使用人臉識別軟件,該軟件能幫助其自動識別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發(fā)布的照片與視頻”。

據報道,此舉是該公司人工智能副總裁杰羅姆·佩森蒂在一篇博文中發(fā)布的。

在文章中,佩森蒂表示,F(xiàn)acebook將在未來幾周關閉其面部識別系統(tǒng),刪除超過10億人的個人面部識別數據,作為公司對于面部識別使用限制的一部分。

同時,該文章也指出,超過三分之一的Facebook日活躍用戶,即超過6億個賬戶,已經選擇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換句話說,6億用戶在Facebook上的日常操作將受到影響。

對于Facebook來說,這家意譯為臉書的社交平臺,不再用面部識別,聽起來和它改名并進擊元宇宙一脈相承。但從主觀意愿的角度來說,不過是一次利益選擇罷了。

人臉識別技術并不稀罕,許多網絡電子相冊都提供類似的服務,即用戶只要上傳照片,系統(tǒng)就會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將照片中的人物圈出來,建議用戶標注出這是誰。

此后這一技術在10年間不斷迭代、也備受爭議。

一方面,F(xiàn)acebook通過向用戶開放這項功能,讓他們能夠在朋友發(fā)布的照片和視頻中自動發(fā)現(xiàn)、標記自己,進而讓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互動,也花費更多時間在社交網絡上,形成黏性。

另一方面,又因為這項功能涉嫌侵犯隱私,F(xiàn)acebook被用戶訴訟,在6年法律長跑后被判賠償6.5億美元。

客觀上,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已經成為懸在互聯(lián)網科技平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社交平臺上標注人臉,只需要一張照片,就可能發(fā)現(xiàn)并不屬于自己的臉,出現(xiàn)在朋友圈中某個場景之下,這就構成了隱私泄露。

更大規(guī)模的隱私泄露則可能在于數據庫的濫用或被盜用。

而這也是人臉識別在提供用戶更多方便,如手機屏幕人臉解鎖,購物刷臉支付,進站免紙質車票的同時,一個讓有心人獲得方便、讓消費者“不方便”的根本癥結。

“非必要不使用,非必須不存儲”,這一觀點已經成為了人臉識別在技術應用領域的一個共識。

但很遺憾,并沒有成為Facebook乃至其他互聯(lián)網科技巨頭們所計劃遵循的業(yè)界趨勢。

究其實質,一個人臉識別標注可以帶來用戶黏性;而匹配了身份信息、購物信息以及各種個人習慣印記的人臉識別數據庫,正是互聯(lián)網科技業(yè)界一直在致力打造的大數據具體呈現(xiàn),其背后可以帶來的商業(yè)轉換能力,無比巨大。

于是,無論是在全球范圍,還是在中國,人臉識別對商業(yè)上的利好和可能對個人隱私造成的風險,往往成為互聯(lián)網科技行業(yè)的一個禁忌,偶爾取消一兩個功能,如物業(yè)門禁刷臉,也會盡可能低調或學著Facebook這樣以偏概全用上文字游戲。

但風險已經實實在在的顯現(xiàn)了。

僅僅在國內,今年2月26日,公安部新聞發(fā)布會上就透露,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3100余起,其中,破獲竊取、販賣人臉數據案件2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0名。

表面上看,比例不大,但技術危害和“復制粘貼”的可能性極大。

如何遏制,靠互聯(lián)網科技巨頭們的自覺性,不足持。

佩森蒂不就在博文中描述“(美國)監(jiān)管機構尚未提供明確的規(guī)則”,用來為Facebook關停這一人臉識別功能的行動遲緩,進行辯解。

如何防范,關鍵破局點還是在于有關部門的實質性態(tài)度。這一點,在中國已經行動并落地有聲。

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于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并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身份識別信息只能用于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個人單獨同意的除外。

從法律法規(guī)的層面進行“強力糾錯”,其結果則可以讓心存僥幸的國內互聯(lián)網科技企業(yè)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會出現(xiàn)高調關停、卻不過只是趨利避害的見招拆招。

這才是扼住人臉識別泄露個人隱私這個可能的最優(yōu)解,哪怕能帶來99%的便利與紅利,只要1%的泄露風險,也要讓其無法“識別”。




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