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11月8日),一則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美國向多家芯片企業(yè)勒索相關數據”。
眾所周知,早在今年9月下旬的時候,美國商務部就以應對全球芯片危機為名,強勢要求包括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等芯片廠商,蘋果、微軟等科技公司,以及戴姆勒、寶馬、通用、福特等汽車廠商20多家芯片相關企業(yè)提供商業(yè)機密數據。
而今天就是交付數據的最后期限,在今天,所有的芯片廠商都必須向美國做出答復。
是什么原因讓美國不惜違反公平競爭的商業(yè)規(guī)則也要進行“數據勒索”?近期美國汽車制造業(yè)大幅減產,經濟復蘇陷入低迷。這些現(xiàn)象和美國近期“數據勒索”的行為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
央視財經認為,近期美國汽車制造業(yè)大幅減產,經濟復蘇陷入低迷。九月底,美國通用汽車有六家工廠停產,福特也宣布部分車型限產,很多工人面臨失業(yè)。持續(xù)已久的全球芯片短缺已經迫使美國諸多車企及其他制造業(yè)削減產能。今年8月,美國經銷商的新車銷量不到100萬輛,較2019年8月的358萬輛減少72%。汽車業(yè)的低迷令美國經濟復蘇雪上加霜。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僅有2%,為11個月來最弱增幅。
過去幾十年間,美國一直在推動所謂的產業(yè)外移,把自己核心的高端研發(fā)技術留在國內,把一些生產制造相關低端的環(huán)節(jié)轉向國外,這也就造成了美國芯片產業(yè)空心化的問題,因此,美國為了“讓芯片制造業(yè)回到美國”,重新奪回高科技領域的控制權,就開始向臺積電、三星等全球知名芯片廠商下手。
三星
隨著11月8日大限臨近,三星終于撐不住了。
事實上,在美國剛剛發(fā)布索要數據公告的時候,三星一開始的態(tài)度還是比較強硬的。
美國要求相關芯片企業(yè)提供數據一段時間后,在10月13日,韓國駐美大使明確表示,韓國企業(yè)不會輕易提供高度機密的信息。
不過,在11月4日的時候,三星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高管表示,三星別無選擇,只可以遵循規(guī)定。
據外媒最新報道,韓國表示,在美國商務部要求供應鏈中的公司提供芯片庫存和銷售信息后,韓國科技公司將向美國提供一些半導體數據。
韓國財政部周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韓國公司正在準備“自愿提交”相關信息,并補充說,韓國科技巨頭一直在與美國就提交數據的范圍進行談判。
臺積電
在此期間,另一家半導體巨頭臺積電的態(tài)度同樣搖擺不定。9月30日和10月6日,臺積電曾兩度強調“他們不會泄露敏感資料”。但10月22日,臺積電卻認輸妥協(xié),表示會按時交出數據。
不過,就在三天后,10月25日,臺積電方面又公開表示:“公司長期以來與所有利害關系人積極合作并提供支持,以克服全球半導體供應上的挑戰(zhàn)。但沒有也不會提供機密數據,如同公司法務長日前所說:臺積公司不會提供機密數據,更不會做出損及客戶和股東權益之事?!?/p>
不過,面對美國方面的重壓,臺積電終歸是無能為力,據臺媒報道,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于11月7日表示,臺積電已經回應了美國商務部關于提交供應鏈信息的要求,以協(xié)助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同時確保沒有客戶特定數據在此次提交中被披露。
據悉,臺積電發(fā)言人高孟華在一封郵件中透露,臺積電仍致力于“一如既往地保護客戶的機密”。據悉,在臺積電11月5日提交的三份檔案中,包含了公開表格一份,以及兩個包含商業(yè)機密的非公開檔案。媒體稱臺積電提交的信息未涉及客戶營業(yè)秘密,但提到該公司近年的營收狀況,預計2021年營收將達到566億美元,同比增長24.4%。
其他芯片廠商
早在10月21日的時候,美國商務部就表示,英特爾、通用、英飛凌、SK 海力士等公司都表明愿意配合提供數據,并鼓勵其他公司跟進。
時至今日,對于此消息,英特爾、通用、英飛凌、SK 海力士等公司尚未做出回應。
為何美國施壓,芯片廠商都得照做
眾所周知,目前的全球晶圓代工廠市場里,臺積電和三星差不多瓜分了市場的七成多份額,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yè)臺積電的市場份額占54%,而三星的市場份額也高達18%。
在技術方面來看,今年三星已經率先完成了全球首顆3nm芯片試產,臺積電則霸氣官宣已突破2nm芯片技術,并計劃2024年量產。而美國的企業(yè)還在研究10nm、7nm制造工藝的芯片。
按常理來看,臺積電和三星在晶圓代工廠領域地位如此之高,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應該是可以拒絕的,可是為什么臺積電和三星都只掙扎了一段時間還是屈服了呢?
據悉,美商務部在宣告收集數據的同時,也發(fā)出警告,如果不回應美方要求,美國政府將援引《國防生產法》或其他法律來采取強制措施。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因為很多企業(yè)和美國的關系很緊密,有一些使用的技術也是美方的,所以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武長海則認為,《國防生產法》它的適用范圍,是在美國國內生產的企業(yè),如果這個企業(yè)沒有在美國國內,那么這是一種數據勒索行為。根據各方消息,截至目前,名單中暫無企業(yè)公開表明,完全拒絕向美方提供數據。
結語
如今,因為東南亞疫情爆發(fā)而導致的停工潮已經過去,而如今全球還處于芯片短缺狀態(tài)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各大廠商因為恐慌而瘋搶產能作為儲備所致。
持續(xù)的“缺芯潮”讓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本土芯片產業(yè)鏈。而修復供應鏈,重奪芯片霸主地位,是美國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而美國因為早期政策的原因,導致如今的美國本土范圍內嚴重缺乏芯片制造能力,“讓芯片制造業(yè)回到美國”已成為其當前最重要的想法。美國迫切希望通過半導體行業(yè)在美國的回流和恢復,以及把它做大,來體現(xiàn)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控制權。所以才會有美國開始要求臺積電來美建廠,強迫臺積電、三星等芯片廠商提交相關商業(yè)數據的事情發(fā)生。
今天已經是美國要求提供相關商業(yè)數據的最后一天,美國為了復興自身的芯片制造產業(yè),已經手段盡出,各大廠商都撐住不住壓力而被迫選擇提交數據,對于廠商來說最擔心的還是美國政府很有可能會將獲得的資料交給美國企業(yè),尤其是英特爾等公司。
時至今日,本次美國索要數據事件基本上是塵埃落定了,后續(xù)是否還會有其他的進展,我們將持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