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麒麟芯片沒有了,海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麒麟芯片沒有了,海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2021-06-16
來源:龔進輝

14175806326194.jpg

作者:龔進輝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旗下半導體公司海思遭受重創(chuàng)。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顯示,今年Q1全球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規(guī)模同比增長21%,達到68億美元,但海思表現不盡如人意,其智能手機處理器出貨量同比暴跌88%。

其實,早在去年8月,美國啟動對華為芯片第三輪制裁,使麒麟高端芯片成為絕唱,外界悲觀情緒持續(xù)蔓延。有人不禁為海思的前景捏一把汗,稱其就是為芯片而生,麒麟芯片沒有了,海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彼時,海思人員離職的消息此起彼伏,似乎預示著麒麟不再,海思也將被解散。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對于海思在華為未來體系中的定位,早在2019年5月,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便給出自己的答案。

“海思是華為的一個助戰(zhàn)隊伍,跟著華為主戰(zhàn)隊伍前進,就如坦克隊伍中的加油車、架橋機、擔架隊一樣,是這樣的定位。”言下之意是,如果沒有海思,華為的未來之路將寸步難行。不難看出,未來海思所肩負的使命更為艱巨。

沒過多久,任正非在接受央視專訪時再度談及海思。當主持人提及“海思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幾乎像英雄一樣”時,他隨即附和道,他們本來就是英雄,只不過默默無聞而已。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獲得很多的獎牌、很高的職級、很多的收入。按玩笑的說法,只要“錢不少”,那就行了。

最近,華為董事陳黎芳罕見披露海思的最新現狀。她透露,海思2020年員工數超過7000人,因此維持這個部分對華為來說將是一個嚴重的財務負擔。不過,陳黎芳強調,華為是私人控股,不受外部勢力影響,其管理層已明確將保留海思。

換言之,華為內部仍繼續(xù)在開發(fā)領先世界的半導體組件,海思部門不會進行任何重組或裁員的決定。陳黎芳表示,盡管受到制裁,哪怕臺積電無法生產,華為海思半導體還是要繼續(xù)開發(fā)半導體,預計仍將持續(xù)兩到三年,華為能應付自如。

她認為,其他國家正在努力推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yè)升級,這將有助于海思獲得不依賴美國技術的新供應鏈合作伙伴。陳黎芳預計,這一局面(華為芯片重見天日)將會在幾年后看到。

在我看來,2020年的斷芯之痛,使海思陷入至暗時刻,暴露出其擅長芯片研發(fā),但芯片制造卻是一大軟肋。沒有臺積電的代工,中芯國際的工藝達不到海思麒麟芯片的要求,不能進入到產線,海思高端芯片就只能停留在圖紙上。研發(fā)的芯片不能生產,海思未來何去何從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對于華為來說,海思扮演占領技術戰(zhàn)略高地的關鍵性作用,再難也不能輕易放棄。盡管美國持續(xù)打壓使其經歷自成立起來最深重的苦難,但在任正非的選項中,“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p>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曾直言,華為對海思沒有任何盈利的訴求,支持海思團隊繼續(xù)芯片研發(fā),為未來做準備?!爸灰A為養(yǎng)得起,就會一直養(yǎng)著海思這支芯片隊伍?!?/p>

如今,海思肩上的使命更艱巨、更偉大,不僅肩負著華為終端的未來生死,更代表著中國芯片制造的突圍力量。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哪里被別人卡脖子就從哪里掰開,華為打造自身芯片研發(fā)軟件和芯片制造設備勢在必行,突破基礎創(chuàng)新,贏取下一個時代。

在核心部件被卡脖子的生死關頭,任正非帶領的華為依然堅定方向,以“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的勇氣,成為中國科技企業(yè)的一面旗幟。加油華為!加油海思!




文章最后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