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物聯網+航運:新技術帶來航運新生態(tài)

物聯網+航運:新技術帶來航運新生態(tài)

2020-10-21
來源:21ic

眾所周知,在物聯網技術發(fā)展的早期階段,這一技術在集裝箱物流領域的相關應用受到了技術標準不一、數據平臺管理建設滯后、政策法規(guī)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約。

物聯網(IoT)不是一種單一技術,它所需要采集的是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多維度有效信息,通過網絡接入來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廣泛連接,按約定的協(xié)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并且在此過程中也對人與人之間的傳統(tǒng)連接帶來顛覆性改變。

具有“萬物互聯”之稱的物聯網,其技術實現依托于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全球定位系統(tǒng)、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jiān)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最新數據,全球物聯網支出較去年同比增長為8.2%,雖然這一增長幅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低于2019年11月的預測數值14.9%,但是IDC仍然預計這一數值將在來年繼續(xù)恢復成兩位數的增長。中國與美國、西歐比肩,在大盤預測中將一起占據全球四分之三的高份額,并且還將成為比其他兩個區(qū)域增長更快的區(qū)域。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改寫全球化格局的背景下,這些數字我們更加不能忽視。

物聯網推集裝箱

從智能化走向生態(tài)鏈化

物聯網技術在集裝箱運輸的應用,更多賦予了集裝箱智能化,讓傳統(tǒng)集裝箱運輸中彼此幾乎成為“孤島”的物與物之間,基于智能化而產生了聯系的可能。具體看來,物聯網技術通過賦予智能集裝箱一個個電子標簽,便可以幫助集裝箱自動實現記錄開關箱信息、具體地理位置、內部溫濕度及壓強等信息,并能夠實現信息的實時傳輸,從而達成集裝箱貨物運輸的全過程監(jiān)控。實際上,中遠海運集運、馬士基等在世界范圍內遙遙領先的一些班輪船公司,早已基于物聯網技術對其冷藏集裝箱進行了相關改造,實現了集裝箱智能化,以及對智能化集裝箱冷鏈運輸的全過程監(jiān)控和管理。

5f8e33725bcbf.jpg

物聯網沒有止步于對集裝箱的智能化升級改造,而是繼續(xù)推動其深入發(fā)展,從集裝箱智能化逐步走向集裝箱生態(tài)鏈化。也就是說,在已經實現智能化的集裝箱之間,逐步覆蓋全產業(yè)鏈,并通過推動點狀智能化從而最終實現智慧化,即落實在智能化集裝箱之間的生態(tài)鏈化。通過物聯網的信息化記錄、信息化共享、信息化分析、信息化檢測,將集裝箱與集裝箱之間、集裝箱與相關人員之間以及人員與人員之間,都呈現出廣泛的智能化鏈接,從而實現智慧化發(fā)展,進而再整體形成集裝箱生態(tài)鏈化的行業(yè)形態(tài),推動智能化集裝箱生態(tài)平臺的建設,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服務,切實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形成能夠不斷實現自我優(yōu)化的集裝箱生態(tài)圈層。

物聯網打造智慧港口

應用RFID、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物器等物聯網前端技術,能夠為物流行業(yè)的各個主要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實現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從而實現實時貨物跟蹤、海量信息共享及大幅物流效率提升。在物聯網技術還沒有在港口得以應用之前,一般而言,貨物查驗需要由班輪船公司向海關申請派員押運并承擔費用。這一過程耗時較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過程中往往難免一些必要環(huán)節(jié)與摩擦,從而導致通關效率的降低。而物聯網技術則能夠幫助港口作業(yè)人員完整記錄每一個集裝箱的動態(tài)信息、分析集裝箱在運輸供應鏈之中的流轉情況,且便于信息的儲存和分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簡化相關流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簡化人與人面對面的必要程序動作,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集裝箱貨運成本,與此同時又能夠保障集裝箱貨運的安全,維持港口高效穩(wěn)定的運轉。高雄港在“轉口柜免押運計劃”中所建設的電子封條監(jiān)控系統(tǒng),便是物聯網技術較好的應用。

此外,物聯網綜合航運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也有助于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監(jiān)控水平,降低船舶管理和運營成本,同時還能提升相關信息服務質量。換言之,物聯網對港口的升級,表現為從船舶與船舶之間、船舶與管理運營相關人員之間、船舶管理運營相關人員之間、集裝箱與集裝箱之間、集裝箱與集裝箱運輸相關人員之間、集裝箱運輸相關人員之間、信息與信息之間、信息與相關人員之間等的廣泛聯系。在國際海事信息網對自動化、智能化碼頭的調查中,有四分之三的碼頭運營商認為有必要對港口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而實際上,全球各大港口都在進行著以智能化集裝箱碼頭為主要方向的智能化建設及改造。我國上海港、青島港、深圳港、廣州港、寧波港等均較早引入物聯網技術打造智能化、智慧化港口,包括:上海港基于RFID技術利用“中國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tǒng)”、通過“虛擬無水港”項目打造的中國航運“物聯網”項目;青島港應用RFID、紅外、視頻等技術開展的對物流、生產輔助等的應用及港口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tǒng)、智能化口岸監(jiān)管、區(qū)域物流中心及依托產業(yè)鏈的專業(yè)服務平臺打造等項目;深圳港蛇口工業(yè)區(qū)打造的物聯網應用示范產業(yè)園區(qū);廣州港在滾裝汽車碼頭管理上開展的RFID技術的應用則開創(chuàng)了國內先河。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我國航運的國情,物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智慧港口不僅僅停留于國際上注重的集裝箱智能化,而且更加注重打造散貨碼頭的自動化、智能化及智慧化。位于上海寶山區(qū)的羅涇散貨碼頭二期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個自動化散貨碼頭,通過全自動橋式抓斗卸船機、全自動堆高機/取料機和全自動裝船機,自動化機器全部通過中央控制室遠程控制,控制系統(tǒng)實現了全流程的動態(tài)實時監(jiān)控,通過電力線通信技術進行網絡化采集,然后進行實時數據處理。位于河北省黃驊市的黃驊港煤炭碼頭則是我國首個實現全流程遠程作業(yè)的智能化煤炭碼頭。此外,天津港南疆散貨碼頭、唐山港曹妃甸港區(qū)煤炭碼頭等,也均已置身在物聯網技術基礎上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港口升級改造的序列之中。

物聯網新技術帶來航運新生態(tài)

從趨勢判斷上觀察,物聯網技術一直保持著飛速發(fā)展的活力,最新技術趨勢則主要集中在人機交互性增強的數據和設備、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結合、語音用戶界面(VUI)技術的應用、智能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及發(fā)展、邊緣計算水平的提高、區(qū)塊鏈對物聯網的安全升級等一些方面。而隨著更多資本要素對物聯網技術源源不斷的注入,這些推動物聯網技術發(fā)展呈現新趨勢的創(chuàng)新,也必將迎來更加廣泛而深入的應用,而其在集裝箱物流方面的實踐、提升及發(fā)展,也必將推動“萬物互聯”時代開展得更加深入與充分,尤其是完成了全球貿易五分之四以上的集裝箱及其上下游產業(yè)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新要素,致使原本相互獨立在“孤島”之上的物品與物品、物品與人群、人群與人群等不同維度的關系呈現出生態(tài)系統(tǒng)式的鏈狀演化。

這一演化形態(tài)已經歷了一些發(fā)展階段,而隨著物聯網技術新趨勢的出現,其附著于集裝箱物流尤其是集裝箱航運方面的實踐應用,也勢必將正式啟動智能集裝箱生態(tài)鏈時代,將與集裝箱物流相關的硬件、人員、服務、時效、商業(yè)模式、網絡模式、地緣、內容等復合元素納入物聯網并通過生態(tài)鏈的實時高效互動而真正實現智能動態(tài)的演化。

物聯網絕非僅限于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工業(yè)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消費物聯網、動物物聯網等方面,同時也已深入改變著航運這一古老行業(yè),不斷提升集裝箱智能化水平,為航運業(yè)持續(xù)升級智能化集裝箱并推動其應用,進而為港口奠定智能化基礎并推動其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進化,而物聯網新技術趨勢的浪潮也勢必將加速航運行業(yè)智能集裝箱生態(tài)系統(tǒng)時代的降臨。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