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蒙羅拆解電池系統(tǒng)中一共分了三個視頻,Pack 整體、Pack 內部和模組結構。這篇文章我們介紹第二個視頻,也就是他把電氣部分從系統(tǒng)上拿下來以后發(fā)一些的改進。目前 Pack 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形成了殼體、(大)模組和電氣總成三個單元,整體被大大簡化了,Model Y 主要在 Pack 上做的事情就是做了一些工藝層面的優(yōu)化。
01 美國的交通數(shù)據
這三期視頻分別揭示了目前能觀察到的主要差異
表 1 三期視頻蒙羅老爺子觀察到的差異
這期視頻里面,比較顯著的變化就是這個電氣總成 Panel 的兩部分,如下圖所示:
圖 1 電氣 Panel 之下的變化
在湯姆·納爾迪的拆解 Model 3 的視頻里面,這個電氣總成的 Panel 是直接和上蓋一起扒下來的,在 Pack 組裝過程中是可以先把下面的底板放上去,然后再是把上面的電氣 Panel 在子線上面組裝完成后,再裝上去。 整個 Pack 主要在一些固定結構,螺釘?shù)臄?shù)量上面有所簡化。
圖 2 兩個包的整體結構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總的來看,從 Model 3 到 Model Y 是一個漸進的優(yōu)化過程,可能本身 Model 3 我們已經的那個,就是在不斷地生產和使用中也在變。只不過我們通常理解的豐田的精益生產的好多東西,也在特斯拉改進這個 Pack,用大量自動化過程中也在考慮怎么最優(yōu)化制程,怎么降本。
02 什么主導了特斯拉的優(yōu)化過程
我傾向于認為,目前 Tesla 的工程師主要分為幾個部分去考慮問題:
1) 平臺式的躍進:在大的方向上面今天調整,主要是從 Roadster 模組、Model S/X 模組到 Model3/Y 模組的切換,在大的切換中,相應的 PTC 簡化、熱泵系統(tǒng)導入等等都算是謀定而后動的。很多大的方向定下來能用很多年
2) 設計 VAVE:感覺這里最多的還是在電子電氣層面的集成化,還有功能的簡化,如 CMU 板級的優(yōu)化和采樣的優(yōu)化,這里面也是不斷地嘗試。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診斷數(shù)據收集系統(tǒng),可以把大量的數(shù)據往回發(fā)。否則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設計、仿真、驗證的過程,完全跟不上
3) 工藝 VAVE:昨天看到的很多有關于工時、關于膠水的使用,從整體的效果來看應該是
4) 采購壓價:這個事情最重要的就是電芯層面給供應商傳導最大的壓力,松下利用規(guī)模讓松下感受到依賴特斯拉的恐懼,然后局部導入 LG 和 SDI,在中國從松下到 LG Chem,然后在中國選擇寧德作為區(qū)域乃至全球議價的手段,壓不動了就自己上(這里面有很多的前期準備工作,早在最初與松下不合就已經籌備了)。
小結:在和冬瓜的幾位朋友聊涉及特斯拉工程開發(fā)組織結構和決策過程,我覺得這些是完全分不開。后面我們會單獨把這個話題展開,這種美式硅谷主導的組織文化,融合各式各樣來自美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之后,比德國汽車產業(yè)界依賴于流程開發(fā)(沒有流程就干不下去)和我們國內的自由發(fā)展(我們的 DV、PV 還有各種開發(fā)性試驗,如何和快速的變更和改進相結合)的模式到底平衡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