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貸款40億元,差點“被遺忘”的諾基亞,5G翻身戰(zhàn)還要打多久

貸款40億元,差點“被遺忘”的諾基亞,5G翻身戰(zhàn)還要打多久

2020-03-26
來源:鎂客maker網

    庸置疑,在4G時代“沉寂”多年,5G已成為諾基亞打響翻身戰(zhàn)最重要的一環(huán)。

    

1111.jpg

    “沒落”在移動智能時代?

    諾基亞在手機領域的成就,大約就是諾基亞2600款手機全球出貨量達1.35億臺,至今仍是暢銷榜之首,以及直到2010年第二季度在移動終端市場的份額還占到35%以上。

    

2222.jpg

    但也正如所有人看到的,這個曾響徹手機行業(yè)的品牌在移動智能時代,因錯誤站隊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tǒng),很快就沒落了。

    2013年,諾基亞賣掉手機業(yè)務及大批專利組合,宣布退出手機市場。不過戲劇性的是,它很快變卦并在2016年重新回歸,不過已經失去了競爭優(yōu)勢,直到現(xiàn)在也沒能取得本質上的突破。

    就在上周,諾基亞發(fā)布了旗下首款5G手機NOKIA 8.3 5G,雖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行業(yè)目光,但有意思的是,無論從參數(shù)、外觀設計或是價格上,這款手機似乎都不足以調動用戶的購買欲望。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NOKIA 8.3 5G售價599歐元起(折合人民幣約為4600元),價格上可歸類為中高端機了,再看一下它的主要配置:

    搭載高通驍龍765G處理器

    蔡司四攝鏡頭組:64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200萬像素微距攝像頭+200萬像素景深攝像頭。

    對比同樣發(fā)布不久的小米10,億級像素、驍龍865處理器之外,180Hz、50W閃充、WiFi 6、LPDDR 5、UFS 3.0閃存等也非常亮眼,雷軍稱它是“高端旗艦機”,且售價僅3999元起。如此看來,NOKIA 8.3 5G在用戶市場上的競爭力實在是薄弱了一些。

    諾基亞不會不知道這一點,發(fā)布NOKIA 8.3 5G也并非完全沒有亮點,至少較之高通驍龍865的外掛5G基帶,765G是高通旗下首款集成5G基帶芯片的處理器。

    而選擇這款處理器,諾基亞顯然有所考量,畢竟和高通之間的合作,以及四大通訊巨頭之一的名號都不是白來的。只能說,它是想通過5G手機讓大家記住——諾基亞在通訊領域是有能力的。

    7年布局,15年協(xié)議,諾基亞到底擁有什么?

    就當前來看,全球5G商業(yè)化主要分為兩類,5G手機和5G網絡建設,對于通訊公司而言,最直接的營收則來自于通訊標準專利授權費和基站等基礎設備的銷售。

    

3333.jpg

    提到5G產業(yè),有5家通訊相關巨頭是絕對繞不過去的,分別是華為、愛立信、高通、諾基亞和三星。不過更有意思的是,諾基亞和高通之間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全球5G產業(yè)的走向。

    而諾基亞的依仗,就要從它斷臂求生式的戰(zhàn)略布局和一份有效期為15年的協(xié)議談起了。

    斷臂求生,通訊技術成絕對核心

    諾基亞在通訊產業(yè)中的實力從來不容小覷,除在2G、3G、4G時代的經年積累外,早在2011年它們就開始著手布局5G,加入到歐盟注資2700萬歐元大型科研項目METIS中,對產業(yè)開始進行摸索。

    2013年,諾基亞斷臂求生賣掉手機業(yè)務,進行大規(guī)戰(zhàn)略調整后便一心撲在通訊業(yè)務上,多次斥巨資并購行業(yè)領先企業(yè):

    17億歐元全盤收購西門子持有的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強化電信解決方案能力;

    156億歐元收購法國通訊設備公司阿爾卡特·朗訊,進一步加強在通信設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收購加拿大網絡安全公司Nakina Systems,加強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技術水平。

    除此之外,諾基亞僅在中國就設立了6家研發(fā)中心,與三大運營商均有深入合作。此次貸款40億元,目標很簡單,加強技術實力,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截至到今年2月,諾基亞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拿到了66份5G商用合同,客戶包含AT&T、LG Uplus、韓國電信、KDDI、NTT、SK Telecom、軟銀、Sprint、沃達豐,雖數(shù)量上不敵華為、愛立信,但其中有19個由該公司供應設備的5G網絡已處于商用狀態(tài),高中低全頻段全覆蓋,還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時獲得美國四大運營商5G合同的通訊服務公司。

    運營商和通訊公司之外,諾基亞在相關產業(yè)的滲透也一直在進行,近期就與英特爾達成合作,技術集成到各類處理器產品和解決方案中,并面向全球發(fā)售。按照諾基亞自己的說法,“我們的5G業(yè)務在中國境外勝率超過100%,即便包括中國也有著90%的勝率?!?/p>

    可見7年布局,諾基亞通訊業(yè)務已經立穩(wěn),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5G手機的市場競爭開始了,而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手機處理器大鱷——高通。

    與高通強強聯(lián)手,5G江湖兩家獨大?

    諾基亞和高通是什么關系?無非是“多年相濡以沫,3年反目成仇,后又同舟共濟”。

    曾幾何時,諾基亞和高通一個負責手機生產,一個負責芯片和技術標準研發(fā),幾乎聯(lián)手見證了手機產業(yè)最初的變遷史。但2005年,諾基亞卻一紙狀書將高通告上法庭,稱后者利用差異性專利費打壓手機芯片制造商,官司一打就是3年。

    不過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在iPhone、聯(lián)發(fā)科以黑馬之姿殺入手機市場后,諾基亞也和高通一笑泯恩仇,最值得關注的,便是雙方簽訂了一份有效期長達15年的協(xié)議:

    諾基亞可以在其移動設備以及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系統(tǒng)設備中使用高通所有專利,只需支付入門費及專利使用費(高通的專利費有多“霸道”可以自行了解一下),技術標準覆蓋GSM、EDGE、CDM、WCDMA、HSDPA、OFDM、WiMAX等多個領域;

    與此同時,諾基亞同意不再利用其任何專利直接對抗高通,高通則可以在其芯片中集成諾基亞的技術,包括WCDMA、GSM、OFDMA等核心專利。

    如果單看協(xié)議內容還不能直觀的感受其重要性的話,下面這組數(shù)據(jù)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德國專利數(shù)據(jù)庫公司IPlytics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各公司擁有5G標準專利占比分別為,華為占15.5%,諾基亞占13.82%、高通占8.19%,三星占12.74%、愛立信占7.98%。其中,高通絕大多數(shù)為標準必要專利,初步預計未來專利授權費可高達3000億元。

    合計專利超22%,二者的協(xié)議無疑將為它們在5G手機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與此同時,行業(yè)中更有句話說,“未來售出的每一部5G手機,諾基亞都會從中獲利”,雖有些夸張,但偏離的并不多,因為早在去年9月諾基亞就公布了他們的5G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費——每部設備收費3歐元(合約人民幣22.9元)。

    44444.jpg

    而HMD Global(諾基亞手機授權方)首席產品官Juho Sarvikas曾表明,用戶對5G手機只關心三點,價格、5G體驗和服務來源,所以今年他們將與高通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就目前來看,諾基亞與高通聯(lián)手,這三環(huán)均可做到全覆蓋,商機可以想見。

    既然已經擁有了這么多,諾基亞再續(xù)輝煌是否指日可待?

    顯然不是,5G是翻身的關鍵,但5G時代的諾基亞并非不可替代。

    翻身戰(zhàn)已打響,諾基亞離輝煌再續(xù)還有多遠?

    相較于2G、3G、4G時代,通訊市場最大的改變就是華為這匹正在狂奔的黑馬。

    比專利,華為是單家公司里手握專利數(shù)最多的公司。

    比合同數(shù),即便是特殊背景下,華為也已經簽下了91個合同,目前排名第一。

    比基礎設備市場,去年僅國內建成的5G基站,華為負責建設的占比約50%。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今年將建設50萬個5G基站總計采購金額超1000億元,業(yè)內人士預測華為會是最大贏家。更重要的是,任正非此前曾公開表示,華為已經可以完全自主量產5G基站,受限越來越小。

    比5G手機,華為麒麟990已集成5G基帶,性能對標的是高通驍龍865,去年5G手機出貨量近700萬臺,僅Mate30 Pro 5G、Mate30 5G和Nova6 5G周銷量就達47萬臺(小米10三周銷量近50萬臺,包括4G版),而以華為手機年銷量2.4億臺計算,5G完全替代4G后,它們在5G手機市場地位輕易撼動不得。

    華為之外,愛立信、中興、三星也均在5G市場占得一席之地,也就是說,諾基亞翻身戰(zhàn)即便打響了,再續(xù)往日一家獨大輝煌幾無可能。而對于整個5G市場來說,未來需要的也不是“獨大”,而是獨立與共贏。

    不過如果諾基亞能憑借積累和未來發(fā)展,做到與友商“各占山頭”,甚至通力合作,也算是崛起了。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