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在中國大概有 1000 萬患者,在美國每68秒就有一人確診。而過去20年的新藥研發(fā)幾乎全軍覆沒。面對平均生存周期7~10年這一數字,如何更好的看護患者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2月24日,浙江衛(wèi)視《智造將來》展示了一套面向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看護系統(tǒng)。系統(tǒng)基于阿里云智能人居平臺搭建,可接入多種物聯(lián)網設備,通過非侵入、無感知的技術,對老人的起居、吃藥、出入、跌倒、生命體征、出行定位等進行全方位看護。這套系統(tǒng)的誕生,源自武漢一位普通患者家庭與阿里云工程師的一次溝通。
圖說:浙江衛(wèi)視《智造將來》現場
6年前,武漢崔興禮老人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癥。自此之后,他的愛人曹雪梅開始每天24小時寸步不離的看護,出門買菜辦事都帶著他。盡管這樣,81歲的崔興禮老人還是走丟過3次。所幸,每次都被有驚無險地找回來了。
阿爾茲海默癥在持續(xù)的侵擾崔興禮的大腦。他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孫女、孫子等很多親人,但依舊牢牢地記著自己的老婆曹雪梅。有一次走掉,別人問他為什么要跑,他說:“哎呀,要找我老婆。”
“他世界都忘了,都沒有忘掉我”。為了延緩病情,曹雪梅嘗試了直播等各種手段讓崔興禮多說、多動。她僅憑一己之力同阿爾茨海默癥展開對抗。根據歐美地區(qū)一項研究,輕度阿爾茨海默癥患者需要一個人專門照料,中度時需要2~3個人照料,重度時則需要6~7個人照料。
阿里云工程師與光速達等生態(tài)伙伴給出的技術方案將能大幅緩解看護壓力。他們在冰箱、門口、藥箱、房間等多處布設了傳感器和攝像頭,并為老人佩戴了一個手環(huán)。同時專門為家人定制開發(fā)了一個手機APP,發(fā)現異常第一時間通知看護人,實現了身在遠方也能實時守護家中的親人。
房間內的傳感器能夠記錄患者在家里的所有行為,對每一次出門以及異常進行預警。還可以通過佩戴的手環(huán)實時檢測位置,隨時通過地圖定位找到他,還能一鍵呼叫患者,手環(huán)也可以一鍵報警。
圖說:傳感器背后是一套智能人居系統(tǒng) 重要信息會推送到子女手機
系統(tǒng)還會對人有更多關懷,比如說晚上9:30 了還沒有睡,系統(tǒng)就會發(fā)送一條預警;檢測家中的溫度和濕度,家人在手機上就可以遠程一鍵開啟空調;手環(huán)會監(jiān)測患者的身體指數,綜合其它數據給一個評分,提醒家人關注健康。
智能藥箱則可以設置每天需要吃藥的時間和種類。如果取錯藥、忘吃藥都會有語音提醒。冰箱的傳感器和攝像頭能夠記錄每一次打開冰箱的數據,并對取用的食物給出飲食建議。如果冰箱里的食材快沒有了,還有一個一鍵購買的功能,家人可以一鍵外賣到老人家。
更人性化的是,工程師還為這個家庭定制了一面智能相框墻。親人們都可以把自己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一鍵發(fā)送到對應的相框。這對于延緩崔興禮大腦記憶的丟失或許有幫助。奶奶的兒子在廣州工作,只要對著說一聲“給兒子打電話”,還會自動呼出視頻電話。
圖說:家人可以把視頻和照片推送到照片墻上
有人曾說,阿爾茨海默癥摧毀的不僅是得病的人,而且包括所有愛他們的人。而技術正同人一起努力,牢牢的把患者心中的愛保護起來。
“科技不應該是冰冷的,最大的價值在于幫助人”。阿里云首席智聯(lián)網科學家丁險峰介紹,我們目前已經在聯(lián)合合作伙伴對老人看護技術進行更多規(guī)模的推廣,而不止是停留在實驗室中。據了解,阿里云已經和上海的多個老小區(qū)合作,除了檢測消防、環(huán)境等數據以外,每個老人都有一個一鍵報警器,直接連接到社區(qū)醫(yī)護、附近醫(yī)院,發(fā)生任何身體意外,都可以被秒級發(fā)現。
“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被認為是構建萬物智聯(lián)的三駕馬車,通過極具前瞻性地投入與戰(zhàn)略性地堅持,阿里巴巴已經具備領先優(yōu)勢。如今阿里云的IoT技術,也正在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成為幫助全社會各行各業(yè)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
在阿里云內部,有一支專門的物聯(lián)網團隊負責探索如何用技術幫助弱勢群體。更早之前,他們完成了對視障人士家庭的改造,能夠通過語音控制、光線引導等為他們打造一個無障礙的家庭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