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部門理當強化監(jiān)管措施,注重對APP的審核監(jiān)管力度,以免不法APP借助手機攝像頭侵犯用戶隱私。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DCCI互聯網數據研究中心日前聯合發(fā)布《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報告統(tǒng)計1144款手機APP獲取用戶隱私權限情況發(fā)現,10個手機應用有9個要開攝像頭權限,以“安全”著稱的蘋果手機應用獲取用戶隱私比例上升。在今年上半年,獲取“打開攝像頭”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9.9%,獲取“使用話筒錄音”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6.2%,這兩個權限也是用戶最為關注的隱私信息。
隨著科技的高度發(fā)展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智能手機成了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但與此同時,一些智能手機在非法APP的操縱下很可能淪為泄密“黑洞”,尤其是那些可能隨意開啟攝像頭、錄音權限的APP,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心驚膽戰(zhàn)。因此,相關部門理當強化監(jiān)管措施,注重對APP的審核監(jiān)管力度,以免不法APP借助手機攝像頭侵犯用戶隱私。
據報道,今年6月份,有用戶發(fā)現,在VIVONEX手機設備上通過手機QQ瀏覽器打開某些網頁時,手機攝像頭會出現一個“升降”動作,疑似拍照,引發(fā)用戶擔憂,APP會不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利用手機前置相機來拍攝或錄制視頻?對此,QQ瀏覽器團隊回應稱,確認存在調起攝像頭動作,但這一動作并不會開啟攝像頭,更不會拍攝或記錄。
這說明,一些APP已經具備在后臺操縱攝像頭的技術和能力,即雖然手機在用戶手中,卻可能被APP后臺控制,足以引起公眾憂慮。特別是,很多APP必須開啟攝像頭、麥克風權限方能使用,更有甚者,一些APP根本不告知用戶,而是悄無聲息地開啟攝像頭、麥克風等權限。這讓用戶根本沒有選擇的自由和余地,即要么不使用相關APP,要么必須授權該APP不必要的權限,甚至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授權相關權限。
由此,居家必備的智能手機就完全可能淪為被操縱的工具。人們有理由擔心工作生活中的私密聊天內容會被偷偷地錄制、竊取,睡覺休息時的畫面會被錄制、傳播。要知道,攝像頭、麥克風所牽涉的隱私遠非地理位置和通訊錄等隱私可比擬。前者所涉及的隱私顯然更直觀、更私密、更具有畫面感,泄露的后果也更嚴重。
必須強調,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的目的是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誰也不想讓智能手機淪為埋伏在身邊的隱私泄露“黑洞”。為此,理當壓實監(jiān)管者和應用商店的審核責任和開發(fā)者的主體責任。如制訂APP強制標準,禁止獲取與其功能無關的權限,禁止私自開啟隱私權限。同時注重抽檢,及時下架、屏蔽違規(guī)APP,并以下載數量、違規(guī)頻次作為依據嚴厲處罰開發(fā)者和審核失察的應用商店,進而讓用戶真正地成為APP的掌管者和操縱者,而非淪為毫不知情、毫無還手之力的“裸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