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科技部:我國將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

科技部:我國將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

2018-02-23

近期,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作出部署。

2月11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fā)布會,科技部副部長黃衛(wèi)、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以及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出席會議并就《意見》回答記者提問。黃衛(wèi)介紹,《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

黃衛(wèi)介紹,《意見》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的發(fā)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若干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到2035年,我國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在更多重要領域引領全球發(fā)展。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涌現出一批重大原創(chuàng)性科學成果和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fā)展進入了“快車道”。據悉,近年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經費投入持續(xù)增長,從2012年的498.8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822.9億元。

從產出的角度看,我國科技論文數量連續(xù)多年居世界第2位,被引總次數由2016年的第4位升至2017年的第2位,化學、材料、物理、工程、數學、地學等學科接近世界前列。

葉玉江表示,總體上,我國的基礎研究已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tǒng)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而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例如,就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投入結構不均衡的問題,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說:“在我國中央財政科技投入里,基礎科學研究經費所占的比重已經達到了OECD發(fā)達國家的基本水平,20%左右。但是投入結構和發(fā)達國家比有較大區(qū)別,在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投入里,政府的投入占到90%多,企業(yè)投入比較低,其他的社會力量投入也比較低。”

針對這一問題,張曉原介紹相關解決措施時表示,首先在增加地方財政投入方面,下一步在組織實施一些國家重大項目,包括基礎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時,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聯合出資共同組織實施,同時促進重大成果在當地進行落地、轉化,促進當地的經濟發(fā)展、稅收、就業(yè)等問題。其次,要通過稅收的優(yōu)惠扶持等措施來大幅度增加企業(yè)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第三,要開辟通過慈善捐贈增加基礎科學研究投入的渠道。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