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刷直流電機很酷(可以幫您結交朋友)。
沒有人喜歡談論實際的硬件(但是我打算這么做)。
分立式和集成式柵極驅動器各有優(yōu)缺點。
我可以整天談論功能和優(yōu)點,但工程師想看的是一些真正的電路。在這篇博文中,我將直接比較分立式和集成式柵極驅動架構,展示兩者的電路板級差異。
原理圖和布局比較的兩個關鍵指標是組件數(shù)量和解決方案尺寸。第一個度量標準是: 元件數(shù)量。這在原理圖完成后可以相對容易地找到。然而,解決方案尺寸的估算更加復雜。我經(jīng)??吹皆诩呻娐吩叽缟虾唵螛俗⒌慕鉀Q方案尺寸。但是我發(fā)現(xiàn)這其實非常不準確,因為它并未考慮外部元件、元件與電路板上的布線之間需要的間隙。
我在本地設計軟件上花費了一些時間,為無刷直流電機驅動器創(chuàng)建分立式和集成式柵極驅動器架構的并行原理圖和布局。我選擇了TI一款分立式柵極驅動器和DRV8320作為我的集成式柵極驅動器。另外,我使用了NexFET?功率MOSFET 的標準QFN封裝。雖然這種設計恰好使用標準分立式FET,但TI最近推出了兩款可用于此應用的垂直集成的半橋式電源塊,節(jié)省了更多的設計空間。這個運用使我因自己貧乏的電路圖和布局技巧倍感壓力,但是我希望這些圖片對那些想要比較這兩種無刷直流架構的人有所幫助。
表1:分立式柵極驅動器與集成式柵極驅動器
這個看似速效的項目注入了很多設計和想法。從上面可以猜到,為簡化瀏覽,我決定創(chuàng)建一個沒有內層的雙層電路板。不過,這意味著在布局上需要投入更多心思。同樣,分立式柵極驅動器上的柵極驅動設置組件和集成式柵極驅動器上的IDRIVE引腳組件需要進行調整,以便從外部FET獲得可接受的上升和下降次數(shù)。布局部分還有許多小的調整,以便實現(xiàn)兩種解決方案的最小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