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機器人創(chuàng)始人、首席執(zhí)行官余凱7日在CES Asia會上向DIGITIMES透露,其正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處理器“盤古”近日已流片成功,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就將對外發(fā)布,并與合作伙伴攜手邁入商用。據了解,“盤古”芯片晶圓代工廠目前已選定臺積電量產合作。
地平線機器人與中科院寒武紀目前是國內最受矚目的兩家深度學習領域“大腦”芯片設計企業(yè)。
余凱表示,目前他個人最看好的也是這兩家“NPU”芯片公司,不過,他指出,相較于其他企業(yè),地平線機器人更專注于自動駕駛、人臉圖像辨識等專用領域。
而地平線的愿景是為世界上超過1000種設備裝上“大腦”,他更透露,目前芯片已經成功流片,合作伙伴正是臺灣地區(qū)的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
余凱表示,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地平線就進入了千萬人民幣的門檻,有很多公司都是四年、五年才做到,關于芯片,目前正在積極的推進,人工智能處理器“盤古”預計在2017年稍晚就會正式向外界發(fā)布。
余凱本身就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專門從事做嵌入式人工智能,地平線目前也是中國可能唯一一家走軟件硬件一體化道路的芯片公司。他說,目前芯片的設計很多靠軟件算法的提升,處理器的生產工藝制程倒不是那么關鍵。
他進一步說,以臺積電40納米以下的制程工藝已經足夠,甚至28納米的效能提升與價格也頗能符合需求。地平線機器人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能效可以提升2-3個數量級(100-1000倍左右),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等特點。
地平線機器人在深度學習與人工智能結合,面向自動駕駛方面的處理器架構和算法軟件的研發(fā)進展,最快可望在今年內就與系統(tǒng)廠家展開正式的商用量產合作。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目前其已發(fā)布可以在真車上同時實現行人/車輛/車道檢測的ADAS產品。
未來幾乎所有的AI人工智能化場景,都離不開神經網絡芯片和軟件,傳統(tǒng)的CPU芯片已無法匹配算法發(fā)展的速度且普適的芯片無法與特定的硬件匹配,這也滋生了另一片藍海——AI芯片。
而在AI芯片領域的布局,傳統(tǒng)廠商有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互聯(lián)網巨頭有谷歌、facebook,國內當屬地平線機器人、中科院寒武紀已進入此領域成為AI芯片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