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款可穿戴式機械骨骼架能幫助癱瘓的病人再次行走,并且動作還十分流暢。這一研究是由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丹麥奧爾堡大學共同進行的,并且還聯(lián)合在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上發(fā)表了相關研究論文。他們的研究計劃是通過掃描大腦信號并配上 VR 設備,以提升機械骨骼架的靈活性,讓病人在行走時更加流暢。
北航自動化科學和電氣工程學院的陳偉海教授表示:“我們希望能將可穿戴機械骨架做的更加簡單,讓患者有更好的穿戴體驗。此外,我們還計劃開發(fā) VR 游戲讓恢復訓練變得更加有趣?!?/p>
機械外骨骼架并不是什么新事物,現(xiàn)在市面上已經(jīng)有一些進行了公開發(fā)售。一部分機械外骨骼是幫助癱瘓病人進行行走。也有一部分是幫助健全的人進行健身訓練,例如,Hermes 外骨骼架。最后還有一部分則是用于幫助動物,例如猴子也可以使用機械胳膊,Kindred 公司就有進行相關設計。
北航機器腿樣品
北航研究的機械骨骼架和之前的有所不同,它能更加精確地模仿人類膝蓋的移動,同時也減少了膝蓋上不必要的壓力,能讓人們感受到的機器支持會非常的自然舒服。對此,陳教授解釋道:“我們的新設計的骨骼架就像是膝蓋的一個平行支點,大大地提升了現(xiàn)有機械外骨架的生物模仿性和協(xié)調(diào)性?!?/p>
VR設備的加持,讓病患移動起來感覺十分的自然,這一研究看起來十分地酷。但是北航的團隊們想要實現(xiàn)的事情不僅僅只是這樣。他們希望能最終實現(xiàn)通過掃描患者的腦電波進行機器外骨骼控制,因為這樣才更像是病人在靠自己的意識在移動。
陳教授說到:“我們能通過掃描病患的腦電波(EGG),知道他們的移動意圖,進而直接指揮機械外骨架進行移動。這一創(chuàng)新能讓患者移動變得更加便捷,同時也能讓機器骨架看起來更像是人類的一部分?!?/p>
但是這一計劃會有所延遲,因為在此之前,北航的團隊們希望先進行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并開始商業(yè)化生產(chǎn)。希望能在實際的運用中,得到最真實的反饋。目前第一步要實現(xiàn)的是先使用 VR 設備和機械外骨骼框架幫助患者進行恢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