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沒有使用價值 智能穿戴設備又豈能有未來

沒有使用價值 智能穿戴設備又豈能有未來

2016-05-17

  現在,運動和健康成為中國人越來越關注的話題,許多廠商看到了這其中的商機,將“運動”、“健康”與“智能”結合起來,誕生了智能手環(huán)、智能手表等被冠以“可穿戴設備”的產品。這些產品被炒得火熱,卻也一直伴隨著質疑。

  為什么存在質疑,價格高?不好看?還是另有隱情?

  有報道顯示,關于“不購買”的原因,比例最多的是“功能上用處不大”,換句話說,是產品沒有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之一,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商品的效用,如糧食能充饑,衣服能御寒。智能穿戴設備的使用價值體現在哪里呢?

  智能穿戴設備是否真正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各種復雜的數據,對大眾培養(yǎng)運動習慣有多大促進作用?低價和外觀是購買的驅動力么?

  對于真實的使用者來說,智能穿戴設備對生活有多大改變?據報道顯示,過半的消費者認為智能穿戴設備沒什么實際用處,只是多了一些數據而已,這些數據包括行走卡數、行走里程、心率等。這些數據對用戶的運動以及健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就是智能穿戴廠商對產品的宣傳。但是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fā)現,如果僅僅只是數據,對于運動和健康來說是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的。而且,智能穿戴設備對這些數據的統(tǒng)計方式并不合理,得出的數據準確度難以讓人信服。

  因此,對很多人來說,智能穿戴設備難以成為生活必需品。在購買了智能穿戴設備的用戶中,后期放棄使用的比例超過一半。這樣高的棄用率背后還是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并不理想,表明大眾的需求沒能被很好滿足。

  不難看出,智能穿戴設備受質疑的最大原因在于使用價值的缺乏,但是現在的廠商似乎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行業(yè)中真正用心開發(fā)產品使用價值的廠商屈指可數,拿國內市場來說,除華為、小米、池古、樂心、埃微等較大一些的廠商外,大部分廠商做的不過是相互抄襲、打價格戰(zhàn),力求在現有的市場上分一杯羹。如此惡性循環(huán),難以挖掘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力,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行業(yè)的正常發(fā)展。

  挖掘更多的使用價值,滿足大眾需求,是智能穿戴設備向大眾市場普及的關鍵。否則,沒有使用價值,智能穿戴設備豈有未來?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