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shù)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shù) > 設計應用 > 基于聽覺模型的說話人語音特征提取
基于聽覺模型的說話人語音特征提取
來源:微型機與應用2012年第1期
何朝霞,潘 平
(貴州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摘要: 基于聽覺模型的特性,仿照MFCC參數(shù)提取過程,提出了一種基于Gammatone濾波器組的說話人語音特征提取方法。該方法用Gammatone濾波器組代替三角濾波器組求得倒譜系數(shù),并且可以調(diào)整Gammatone濾波器組的通道數(shù)和帶寬。將該方法所求得的特征在高斯混合模型識別系統(tǒng)中進行仿真實驗,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特征在一定情況下優(yōu)于MFCC特征在系統(tǒng)的識別率,同時在Gammatone濾波器組通道數(shù)較高或濾波器帶寬較小的情況下,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識別率。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 基于聽覺模型的特性,仿照MFCC參數(shù)提取過程,提出了一種基于Gammatone濾波器組的說話人語音特征提取方法。該方法用Gammatone濾波器組代替三角濾波器組求得倒譜系數(shù),并且可以調(diào)整Gammatone濾波器組的通道數(shù)和帶寬。將該方法所求得的特征在高斯混合模型識別系統(tǒng)中進行仿真實驗,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特征在一定情況下優(yōu)于MFCC特征在系統(tǒng)的識別率,同時在Gammatone濾波器組通道數(shù)較高或濾波器帶寬較小的情況下,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識別率。
關(guān)鍵詞: 聽覺模型;Gammatone濾波器組;MFCC;特征;識別率

 聲音的感受細胞在內(nèi)耳的耳蝸部分,而基底膜是耳蝸接收聲音最重要的組織。聲波在外耳腔引起空氣振動,從而引起行波沿基底膜的傳播[1]?;啄?nèi)有許多平行走向的膠原樣纖維,稱為聽弦。聽弦長短不同,靠近蝸底較窄,靠近蝸頂較寬?;啄ぜs有24 000條聽弦,能夠?qū)Σ煌l率的聲音產(chǎn)生共鳴,分別反映不同頻率的聲音[2]。不同頻率的聲音產(chǎn)生不同的行波,其峰值出現(xiàn)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聲音頻率沿著基底膜的分布是對數(shù)型的[3]。
 早在1992年,PATTERSON R就提出了耳蝸模型,該模型是基于一系列帶通濾波器——Gammatone濾波器組[4]實現(xiàn)的,該濾波器組能夠很好地模擬基底膜的分頻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Gammatone濾波器組的特征提取方法,該方法能夠很好地提取說話人語音信號的特征,并且具有很高的識別率。


 



 從圖6可以看出,64通道的GFCC靜態(tài)特征參數(shù)比MFCC靜態(tài)特征具有更好的識別率。
 同時,將不同order值、不同濾波器組通道數(shù)所得的GFCC參數(shù)在識別系統(tǒng)中進行了識別率比較,如圖7所示。其中,order值分別為0.1、0.5、1,濾波器組通道數(shù)分別為48、64、128。從圖7可以看出,濾波器組通道數(shù)越高,識別率越高;order值越小,識別率越高。

 本文介紹了基于人耳聽覺特性的Gammatone濾波器組的特征提取方法,并通過實驗驗證了該特征在濾波器通道數(shù)較多或ERB(f)較小時具有較高的識別率。但是同時也得出只有在濾波器組通道數(shù)較高時才有較高的識別率,增加了數(shù)據(jù)的復雜度。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考慮通過降低濾波器組的通道數(shù)提高識別率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JOHANNESMA P I M. The pre-response stimulus ensemble of neurons in the cochlear nucleus[C].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Hearing Theory, 1972:58-69.
[2] COOKE M P. Modeling auditory proeessing and organization[M].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 韓紀慶,張磊,鄭浩然.語音信號處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 SLANEY M. A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terson-holdswort auditory filter bank. Apple ComPuter Teehnieal RePort#35 Pereeption GrouP-Advaneed Technology GrouP[R]. ComPuter, Inc:Apple, 1993.
[5] Shao Yang, Wang Deliang. Robust speaker identification using auditory features and computational auditory scene analysi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8,5:1589.
[6] SRINIVASAN S, Wang Deliang. Transforming Binary uncertainties for robust speech recognition[C]. IEEE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07,15(7):2130-2140.
[7] Wang  Deliang, BROWN G J. Computational auditory scene analysis: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M]. Hoboken, NJ: Wiley-IEEE Press, 2006.
[8] 王男,錢志鴻,王雪,等.基于伽馬通濾波器組的聽覺特征提取算法研究[J].電子學報,2010,38(3).

此內(nèi)容為AET網(wǎng)站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