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可編程邏輯 > 高端訪談 > 學術交流與創(chuàng)新 Altera 2011全國大學教師會議隆重召開

學術交流與創(chuàng)新 Altera 2011全國大學教師會議隆重召開

Altera亞洲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兩岸總決賽火熱進行
2011-10-31
作者:電子技術應用:陳穎瑩
關鍵詞: FPGA SOC Cortex-A9

    Altera 2011全國大學教師會議在美麗的霧都重慶舉行,這已經是該會議的第9個年頭,來自全國160多個高校的約300名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

學術和新技術的交流

    Altera中國區(qū)大學項目經理徐平波先生首先致開幕詞,感謝各高校教師長期以來對Altera大學計劃的支持。隨后,重慶大學副校長孟衛(wèi)東致歡迎詞,并介紹了重慶市以及重慶大學在科研方面的成就。重慶大學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曾孝平教授介紹了重慶大學依托Altera聯(lián)合實驗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情況,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潘松從FPGA技術與模擬電子教學談了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經驗,臺灣國立陽明大學教授張寅淺談了FPGA在醫(yī)學上的應用暨醫(yī)學工程在臺灣的現狀,清華大學副教授羅嶸向與會老師報告了其最新研究成果,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授夏宇聞則分享了多年來開展Altera FPGA培訓的心得體會,清華大學教授周祖成介紹了由Altera等公司贊助的2012年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相關情況。除了教授們關于學術和教學經驗的演講之外,Altera亞太區(qū)FAE總監(jiān)羅煒亮先生、Altera資深應用工程師陳燕女士、Altera專家級應用工程師王欣先生分別重點介紹了Altera的最新FPGA——基于ARM Cortex-A9SoC FPGA以及用來代替SoPC Builder的Qsys系統(tǒng)級集成工具。Altera合作伙伴友晶科技總經理彭顯恩介紹了其28 nm新平臺的大學計劃以及下階段的發(fā)展方向。為了表示對徐總的深厚情感和對中國大學計劃的支持,彭總更是捐出了200套DE2開發(fā)板。《電子技術應用》雜志社總編余蓮女士則從媒體的角度講述了Altera大學計劃在中國的影響。

     會議上,Altera中國區(qū)的第100個聯(lián)合實驗室——電子科技大學基于Stratix IV FPGA的高端實驗室也隆重揭幕。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廣軍講述了Altera聯(lián)合實驗室8年來的發(fā)展以及電子科大師生對高端實驗室的迫切需求。會議上還舉行了西南地區(qū)高校EDA/SOPC研究會的揭牌儀式,并為清華大學教授邊計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潘松頒發(fā)了Altera FPGA教學終身成就獎。此外,Altera和《電子技術應用》合作的2011大學生電子設計論文大賽年度優(yōu)勝獎也在此揭曉,一等獎獲得者是來自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的同學。

Altera亞洲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兩岸PK

     會議不但給全國教師提供了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還舉辦了2011 Altera亞洲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兩岸總決賽,讓兩岸學子可以在此交流技術和情感。內地和寶島臺灣各有5支隊伍進入總決賽,他們都在現場展示了參賽作品。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同學基于在自動控制和機械方面的優(yōu)勢設計了“基于圖像處理的五階魔方機器人”,看到小機器人在靈活地翻轉著被完全打亂的五階魔方,讓人深刻體會到機器人的智慧。該作品獲得了2011Altera亞洲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的特等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四周飛行器及其UAV飛控系統(tǒng)”集成了攝像頭和空頭掛鉤等組件,可實現無人機的需求,通過上位機或者遙控器都可以控制飛機,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信息會傳到一個專用眼鏡和上位機上,帶上眼鏡會有開飛機的感覺。面向工業(yè)應用領域的重慶大學的“基于FPGA的納秒窄脈沖測量系列”可通過窄脈沖來檢測系統(tǒng)的高壓放電情況,其能檢測的窄脈沖最短帶寬達1 ns。五邑大學的“基于SoPC的關鍵詞識別電視轉換控制器”為懶人們帶來了福音,不用遙控器,直接說出要看的電視臺名字就可以自動換臺。最容易商業(yè)化的就屬中山大學的“基于SOPC的2D轉3D多媒體處理系統(tǒng)”,其3D效果基本能與現在市場上主流的3D電視媲美,當然成本會低很多。

Altera亞洲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兩岸總決賽參賽隊合影

    臺灣大學“Makeup simulation system”作品的設計者是三位十分可人的女生,她們充分考慮了愛美女性的需求,所設計的作品可以實現虛擬化妝,在攝像頭前虛擬地畫上眼影、腮紅、口紅等,不但顏色可選,還能通過觸摸屏改變眼睫毛的長短,并能在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出化妝效果。而來自臺灣大學的作品“AR-based virtual fitting”不但可以讓人們虛擬地隨意換鞋,虛擬的鞋子還能隨著腳的變化而變化,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穿鞋的樣子,就像真的穿著鞋子一樣。該作品跟生活十分貼切,滿足了很多喜歡網購人士的需求,因此獲得了參會者高度贊譽。陽明大學醫(yī)學工程研究生設計的“內視鏡立體視覺輔助系統(tǒng)”將FPGA和醫(yī)療電子很好地結合起來,能讓醫(y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更加精確和形象地看到身體內部結構,如精確判斷腫瘤離手術刀(微創(chuàng))的距離,該作品發(fā)揚了陽明大學在醫(yī)學方面的優(yōu)勢。臺灣大學的“視覺作曲家”讓人在屏幕上點不同的位置就可以演繹出動聽的曲子。臺灣師范大學的“電子紙之高速手寫與視迅顯示控制芯片設計”在顯示屏上利用動畫的方式呈現圖片的切換,這在目前市面上也是很少見的。

    參會教師認真地觀賞了這些優(yōu)秀作品,通過投票最終選出了2011亞洲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兩岸總決賽總冠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基于圖像處理的五階魔方機器人”,而臺灣大學的“AR-based virtual fitting”則獲得了“未來之星獎”。徐總激動地說:“在我即將退休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中國出現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和明日之星,進入兩岸總決賽的10支隊伍都是獲勝者和創(chuàng)新者,期望他們把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繼續(xù)發(fā)揚下去。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相信他們中間會出現像喬布斯一樣的人物。”

    此次會議的詳細內容及參賽作品的演示敬請登錄ihrv.cn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