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用微粒群優(yōu)化算法解決存在約束的廣義預測控制的優(yōu)化問題,并給出了基于微粒群優(yōu)化算法的廣義預測控制算法的實現方法。將該算法應用到工業(yè)過程對象中進行測試,仿真結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獲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關鍵詞: 廣義預測控制;遺傳算法;優(yōu)化;約束
廣義預測控制已經在工業(yè)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廣義預測控制中,如果被控過程是線性無約束的,并且目標函數是二次型的形式,則可求得一個解析的線性控制器,但是實際工業(yè)過程中存在著各種約束,這會使求解控制量的滾動優(yōu)化問題變得復雜,通常需求解一個有約束的二次規(guī)劃或非凸規(guī)劃,而傳統的通過迭代求解二次規(guī)劃和非凸規(guī)劃方法計算量非常大,另外非凸規(guī)劃的求解對初始條件也非常敏感,這些會影響到廣義預測控制的性能。為了解決此問題,本文將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應用到廣義預測控制中,解決廣義預測控制的局限性。
1 廣義預測控制算法
廣義預測控制算法是一種先進的控制算法,它廣泛應用在電力、煉油、化工和造紙等工業(yè)領域,是一種源于實際工業(yè)過程的高級控制算法,是預測控制中最具代表性的算法之一[1-4],隨著對廣義預測控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理論和算法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在廣義預測控制算法中,用受控自回歸積分滑動平均(CARMA)模型描述一個具有非平穩(wěn)噪聲的實際過程可表示為:
式(19)中,如果控制量存在約束情況,則需求解帶有約束的二次規(guī)劃,約束非線性的存在會導致優(yōu)化成為一個非凸規(guī)劃,非凸規(guī)劃的求解對初始條件非常敏感,會在局部最優(yōu)解處收斂,無法保證求得的是全局最優(yōu)解,本文嘗試用微粒群優(yōu)化(PSO)算法來解決這一局限性。
2 PSO算法及其改進
2.1 基本PSO算法原理
由Kennedy和Eberhart提出的PSO算法[5-7]來源于對簡單社會的模擬,最初設想是模擬對鳥群覓食的過程,后來發(fā)現PSO算法是一種很好的優(yōu)化工具。PSO算法與其他進化算法相類似,也是將尋優(yōu)的參數組合成群體,通過對環(huán)境的適應度來將群體中的個體向更好的區(qū)域移動。與其他進化算法不同,在描述個體時,將其看成是D維尋優(yōu)搜索空間的一個沒有體積的微粒(點)[8-10],結合微粒的歷史最佳位置和群體歷史中最優(yōu)微粒的最佳位置信息,按追隨最優(yōu)微粒的原理,以一定的速度向目標值逼近。
一代提供信息,使粒子獲得的信息量增大,從而可能更快地找到最優(yōu)解。同時Pn的權重系數很小,相當于擾動信息,增加了粒子的多樣性,避免算法過早收斂。式(21)和式(22)組成后稱之為改進的PSO算法(MPSO)。
2.3 算法設計
引入了約束的廣義預測控制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非線性優(yōu)化問題,利用PSO算法對其進行處理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通過選擇合適的適應度函數,將有約束廣義預測控制性能指標優(yōu)化的極小值問題轉化為PSO算法優(yōu)化的極大值問題;然后通過空間限定法引入約束,經迭代計算后最終得到滿足約束的最優(yōu)控制量求解。
基于MPSO算法的廣義預測控制結構如圖1所示,預測模型采用式(12)的形式,MPSO算法通過優(yōu)化性能指標J(t)輸出控制量進行控制。
對優(yōu)化性能指標進行變換得到適應度函數為:
式中,J(t)可以是式(18)的形式,也可以是滿足控制性能要求的其他形式,通過這種變換將GPC優(yōu)化的極小值問題轉化為MPSO算法優(yōu)化的極大值問題,并使MPSO算法的適應度函數值都在區(qū)間[0,1]中變化。
3 仿真實例
熱交換器是工業(yè)生產所需要的一種換熱裝置,結構如圖2所示,圖中,T1、T2、T3、T4、T5均為溫度控制器,F1、F2、F3均為測量流量的控制器,P1為測量壓力的控制器。系統中包括2個輸入管,即1個熱水管和1個冷水管,對應控制其流量的閥門為V1、V2。另外還有1個15 kW的隔熱式加熱水箱。水箱中的溫度通過冷水管中的流量來控制,而水箱中的水又經過1個離心泵,通過閥門V3來控制,輸送回熱交換器中。這其中包括很多閉環(huán)控制系統,被測量有溫度、流量、壓力等,本文選擇的閉環(huán)系統為熱交換器中循環(huán)水的溫度控制,對溫度控制回路的擾動主要有蒸汽壓力、水流速度和進水溫度。本文選取的閉環(huán)控制為圖2中的T4-V3環(huán)節(jié)。
本文嘗試用微利群優(yōu)化算法來解決該非線性優(yōu)化問題,從仿真結果來看,該算法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和跟蹤性能,取得了滿意的控制效果,表明將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應用到廣義預測控制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MENDES J,KENNEDY J, NEVES J.Watch the neighbor or how the swarm can learn from its environment[C].Proc.Of the IEEE Swarm Intelligence Symposium.Indiana: IEEE Press, 2003:88-94.
[2] CLARKE D W.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part I[J]. Automatica,1987,23(2):137-148.
[3] CLARKE D W.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part II extensions and interpretations[J].Automatica,1987,23(2):149-160.
[4] 王偉.廣義預測控制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8.
[5] KENNEDY J, EBERHART R.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 Proc.IEEE Int.Conf.on Neural Networks.Perth: IEEE Press,1995:1942-948.
[6] SHI Yu Hui, EBERHART R.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C].Proc.IEEE Int.Conf.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Anchorage: IEEE Press,1997:303-308.
[7] ZHANG L P, YU H J, HU S X.A new approach to 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roc.Of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nf.Chicago: IEEE Press, 2003:134-142.
[8] MILLONAS M M.Swarms phase transition and collective intelligence[M].MA: Addison Wesley, 1994.
[9] SHI Y,EBERHART R C.Fuzzy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roc.Of the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Seoul,Korea:IEEE Press, 2001:101-106.
[10] RATNAWEERA A, HALGAMUGE SK, WATSON C.Selforganizing hierarchic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with timevarying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C].IEEE Trans.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Press, 2004:240-255.